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冷浪漫,不冷!

冷浪漫

冷浪漫


從前大學和研究所時,課餘時我花了不少時間和心思在科景(Sciscape)上寫文章,在網路上認識了很多同好。不少朋友肯定我在中文科普的貢獻,可是現在我要偷偷告訴大家一個秘密。

這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除了科普書和編輯科景文章時,我其實甚少閱讀中文的科普作品XD 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閱讀英文的文章花的時間,和閱讀中文的差不多時,自然就選擇去閱讀原文。而且我也自以為要吸收科學知識,當然一定要從國外一流的媒體。所以,儘管我在網路上已撰寫過超過五百篇大小科普文章或報導,自己內心其實是偷偷懷疑過這樣的工作的實際貢獻。

支持自己那樣做的動力主要是因為分享知識的樂趣。如果你把物資的東西,如金錢或者食物等分享給朋友,儘管有時候是會快樂的,可是金錢等物資就只會在自己身上變少;不過如果分享的是知識,分享的知識不僅不會在自己身上變少,甚至還肯定會滋長。因此,分享知識就是我從事科普工作最大的動力。

說老實話,要不是今年3/30(六)去參加PanSci的活動,在作者會議時,PanSci贈送了這本科學松鼠會著的《冷浪漫:你的感性其實很理性》,我那時候還不見得會自掏腰包去買一本對岸作者所寫的中文科普作品呢。

先介紹一下科學松鼠會果殼網科學松鼠會是一個科學傳播公益組織。他們的理想是像松鼠一樣打開科學的堅硬外殼,將有營養的果仁剝出來,讓更多人能領略科學的美妙。成員包括來自國內外各院校的一線科研工作者,以及來自《南方週末》《環球科學》《新發現》《新京報》《冰點週刊》等媒體的科學記者、編輯。目前已經推出《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吃的真相》和《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等科普暢銷書。科學松鼠會就是一群立志剝開科學堅硬外殼,用詼諧幽默的口吻、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人們領略科學美妙的科普創作團體。

果殼網在2010年由姬十三創立,與其之前創辦的非盈利組織科學松鼠會在運營上完全獨立。果殼網現有三大板塊,主題站、小組和問答,由專業科技團隊負責編輯,網站主編為拇姬。果殼傳媒另有「果殼閱讀」這一閱讀品牌,負責科普類圖書的編輯。而果殼網是主要面向都市科技青年的社交網站,並提供負責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題內容。在這裡可以關注感興趣的人,閱讀他們的推薦,也將有意思的內容分享給關注的人;依興趣關注不同的主題站,精准閱讀喜歡的內容,並與網友交流;在「果殼問答」裡提出科技問題,或提供可靠的答案。

看在科學松鼠會果殼網創辦人姬十三的演講那麼風趣幽默在份上,我當天翻了《冷浪漫》先讀個幾篇文章吧。






最先讀到的是《冷浪漫》這兩篇文章〈冷的浪漫和求的姿態〉〈植物的彩色智慧〉。說來慚愧,自以為搞了十幾年科普,盡力把國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紹給中文讀者,迄今才被《冷浪漫》的幾篇文章當頭棒喝!

讀了由對岸科宅的幾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到,這幾篇文章根本不可能在科學先進的歐美科普作品上讀到。這麼說也不完全對,因為歐美確定也文筆更優美的科普作品,可是那是根基在他們的文化上的!而《冷浪漫》裡的不少文筆優秀的科普文化,卻是根基在我們的文化上的!不僅是根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有我們的流行文化(例如宅文化)!這幾篇文章翻譯成英文給老外讀,他們可能會覺得隔靴搔癢,那就像我們讀翻譯的科普文章,雖然能夠吸收到不少科學知識,可是有時也有隔靴搔癢的感覺,尤其是作品的文學性愈強的時候。

《冷浪漫》的第一部談「色」,同樣是顏色,可是不同文化對顏色在意義上的解讀差異不小。愛琴海的藍白相映很令人感到浪漫,可是我們華人浪漫的顏色卻是溫暖的色系。同樣是「愛」和「美」,我們欣賞的、追求的、表達的,就和老外有相當大的差異。同就是酒,我們愛喝的和老外愛喝的就不同,有什麼道理金門高粱就一定會輸XO?


 《冷浪漫》由科學松鼠會提出,意在讓科學以真實而優雅的姿態,將它的智識、曼妙、多變、幽默、寬容展現在讀者眼前。本書精選科學松鼠會多位作者的作品,包括色、愛、和、美、宅、酒說、新生、藝術八個環繞生活四周的主題。每個主題裡,各位松鼠們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食品科學、資訊科技、音樂等不同的學科視角出發,用專業化的知識、通俗化的語言對主題展開了別開生面的詮釋。

科學知識對一般民眾來說,重不重要呢?當然重要,面對美國牛、瘦肉精、三聚氰胺、塑化劑、吻仔魚、核四、SARS、H1N1、H7N9等等重大議題,就需要一批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科普能力的科學人在各種媒體上做理性且充分的討論,政府和民眾才能夠做出更好的決策和判斷!

台灣已經投入了許多資源在理工的教育和研發。有時候科教界或科普界的朋友在叫窮的時候,我心裡都在偷偷暗笑暗爽,因為和人文社科的朋友比起來,搞理工可以弄到的資源還是比較爽一些的。可是儘管投入了相對多的資源,科學教育在台灣成功了嗎?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

在美國公立學校唸過研究所的朋友都能清楚地瞭解台灣的理工教育有多成功!剛到美國時,有幾位在外國出生的老師(法國、英國、俄國、台灣)在我老闆家的轟趴上說,他們都驚訝美國學生數理程度之低落,連在他們國家高中就應該要清楚瞭解的最基本概念,在美國大學的課堂和考試上,居然還有一大堆的學生連聽都沒聽過。那些概念有多基本呢?不過就是摩耳、pH值這麼簡單等等而已。

在美國的大學,學理工的學生程度,平均來說是遠遜台灣學生的,他們反而是文法商的學生程度遠超過亞洲學生。美國學生的程度低落到,許多理工科系如果不靠國外學生或教授,幾乎肯定要關門大吉。我們亞洲國家和歐美國家相比還在他們的發展中階段,反而特別重視發展理工來富國強兵,歐美國家早就不吃這套了。可是儘管台灣的科學教育看來不輸美國,科學在台灣紮根了嗎?

這當然又是個複雜的問題,我想打個比方。台灣的科學教育,就像一根大樹只有一根粗大的主根釘在地上,可是側根卻發育不良。有人見過根系就像大蘿蔔的健康大樹的嗎?我不是植物學家,不過我敢賭沒人見過。台灣的學院科學教育或許做得還不錯,這一點其實不必妄自菲薄,需要改進的雖然還不少。可是台灣的科學教育幾乎是和文化脫節的。我並非是指課堂上學的和社會上而要的科學知識是脫節的,雖然某部分來說的確是。

我想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從來沒有好好用心地根基在自己的文化上思考科學問題!科學研究,不外是在解決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試圖利用理性的分析方法去尋找出其邏輯解釋。雖然科學的解釋乍看之下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可是世界各地的風土民情不同,能觀察到的現象本來就會有所差異,因此在教育和研究上重視的問題可能就能夠有所差異。科學松鼠會在中國之所以會大受歡迎,主要也因為他們盡力從傳統文化和流行文化出發,來利用科學的觀點解說我們文化中早已流行的問題。

我並非試圖是要說明科學教育、科普或者科研就一定要從自己的文化出發,可是一棵健康的大樹本來就應該也要有強壯的側根。學院科學教育好比是主根,如果主根不夠強壯的話,側根也不會有可靠的依附。可是,以為一棵健康的大樹只要有強壯的主根就好,於是限制側根(科普)的發展,把大樹原本應該要四方八達的根系搞成大蘿蔔,那麼科學永遠不會和我們的社會和文化有任何健康的對話和互相瞭解。所以,某方面來說我們是紮根過頭了,另一方面來說我們又紮根不夠。

從我們的文化出發來搞科教或科普,是要強調我們要對自己的物質文明有一定的好奇心,再試圖把好奇心轉化成科教、科普、科研的探索。這和用科學解釋我們文化中的所有現象,其實是不同的。因為過度的科學解釋,有時候無疑是科學人的傲慢和自大,對社會大眾來說科學不見得一定是最重要的問題。科學不過是這幾百年發展出來的,如果講求科學至上,那麼在百年前人類的文明在科學出現前是否毫無意義?知識就是力量沒有錯,可是那個力量畢竟是物質性的,我們人類文明還有更多意義有待我們探索,科學僅是我們文明有用的一部分而已。

說實在慚愧的,我們雖然比對岸更早出發創辦和發展了科景,在部落格和微網誌興起前,一群有心卻看不下去台灣媒體科學新聞素質的朋友,一同自動自發現引介國外最新的科學發展。可是,對岸的科學松鼠會卻後來居上,在科普工作上做得比我們好太多了!還有現在有另一批長江後浪推前浪,希望PanSci有一天也能成為台灣的驕傲!雖然現在說可能還早,也希望科景能和PanSci合作,再登另一個巔峰!


相關網誌:

姬十三:「開放吧!科學」

姬十三:浪漫的溫度

這一夜,我們與科學相戀

姬十三 領著松鼠嗑果殼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