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挖東牆補西牆的大滅絕來臨前








見識過人類對地球的各種破壞,對未來大概很難樂觀,尤其是讀了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2015年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非小說類獲獎作品《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The Sixth Extinction)(請參見〈不自然的第六次大滅絕〉)。

不過,很多人顯然並未坐以待斃,許多地表上最聰明的頭腦正在思索各大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人類非常善於提出解決方案,但這樣也可能帶來新的問題,需要更多解決方案。於是寇伯特再接再厲寫了《在大滅絕來臨前:人類能否逆轉自然浩劫?從水利、生態設計、環境科學、基因研究到地球工程,普立茲獎得主對人類為解決地球問題帶來更多課題的觀察與思索》(Under a White Sky: The Nature of the Future),探究人們如何試圖亡羊補牢地解決我們所造成的環境問題。






為了寫作這本書,她採訪了科學家、工程師、地質學家等等,在《在大滅絕來臨前》指出,許多針對環境進行、越來越精細的干預措拖,原來是為了解決以前為了解決問題所導致的後果,而問題的規模卻隨之擴大,寇伯特四處旅行親臨現場,為我們呈現那些滑稽、荒謬的鬧劇。這就好像為了亡羊而補牢,卻引狼入室讓羊群受害,於是又為了要解決豺狼當道的問題而縱虎歸山⋯⋯

在每種情況下,這些解決方案除了極其昂貴之外,還可能和所應對的威脅一樣具有破壞性或危險性。不幸的是,人類現在已經介入了這麼多,以至於走回頭路都是不切實際了。

《在大滅絕來臨前》開篇是關於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的官員想要在不使用除草劑的情況下控制入侵性雜草,於是在六十年代把亞洲鯉魚引入美國的幾條河流,因為那些鯉魚會吃雜草。然而,早在上世紀初,芝加哥市建成了一條四十五公里長的運河,改變了美國三分之二的水文狀況。該計劃是扭轉芝加哥河的流動,把廢物從城市的飲用水源的密支根湖轉移出去。這項工程連接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流域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態系統,允許入侵物種湧入並造成生態破壞。鯉魚開始侵入其他水道並引發其他問題,包括威脅五大湖中的其他魚類。簡單地關閉運河就可以保護湖泊,但這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對城市的破壞性太大。所以現在陸軍工程兵團已經建造了一個通電魚欄,試圖阻止入侵種魚類。

然後是密西西比河,為了創造一條順從、可預測的河流,美國工程師用大量水壩和堤防將其圍起來,其沉積物直接排入墨西哥灣,而不是補充沿岸的濕地。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寇伯特發現工程師正在規劃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人工河流系統,以複制強大的密西西比河以前的水流。過去過度修整河流、拉直河流並設置防洪設施,導致土地下沉並消失,因為土壤不再由沉積物補充。結果,路易斯安那州反而正在下沉,每一個半小時就會失去一個足球場。現在工程師反而要反過來用各種方法創造沼澤濕地。

在內華達州的莫哈維沙漠,寇伯特參觀了一個造價高昂、人員配備齊全的人工池塘洞穴,用於保護人類在野外極度瀕危的一種小型魚類。為了拯救瀕臨滅絕的魔鱂(Cyprinodon diabolis),科學家建造了一個造價四百五十萬美元的水池,以保育魔鱂族群。該人造水池模仿實際魔鬼洞的最小細節,而且那些魔鱂需要全天候的照料。當工作人員使用鑷子去除對幼魚虎視眈眈的新鞘脂屬甲蟲時,顯然破壞生態系統比運行生態系統容易得多。

然後寇伯特在澳洲的國家模擬水族館,觀察到科學家為保育大堡礁珊瑚的努力。海洋變暖對珊瑚礁造成緩慢破壞,將來可能需要在科幻電影中那樣用水下機器人照料,並且用鹽薄膜反射陽光來保育牠們。科學家希望他們能研究出的一切努力有助於拯救大堡礁免受全球變暖導致的災難性衰退。

另一個入侵種的案例是澳洲利用基因編輯來控制侵入性、有毒的甘蔗蟾蜍,後者在三十年代被人類引入以消滅困擾甘蔗種植園的甲蟲幼蟲。很快,甘蔗蟾蜍散播到了全國,牠們在受到威脅時會釋放出有毒的乳白色黏液。

那些以為甘蔗蟾蜍鮮美可口的本土鱷魚、蜥蜴、蛇和有袋動物都深受其害,讓科學家們爭先恐後地尋找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一項釋放經基因編輯而不育的甘蔗蟾蜍的計畫,減緩甘蔗蟾蜍的繁殖力,或者使使所有甘蔗蟾蜍在幾代人內更安全地食用。可是編輯後的基因如跨越物種傳播,是否會加劇澳洲的生態困境,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

在《在大滅絕來臨前》的第三部分,她讓我們見識到所謂的地球工程,係透過臨時改變地球海洋或大氣來降低地球溫度的各種方法等等。有科學家提出,透過用反射粒子填充平流層,幾乎可以立即開始逆轉全球變暖。這個概念最初在六十年代提出的,但多年來一直不受歡迎。可是如今,二氧化硫和碳酸鈣作為首選顆粒競爭青睞。這種作會讓天空變白,讓地球生命賴以為生的陽光有意地被調暗。是的,誰都能指責在天空中播種以遮蔽太陽的粒子可能是非常危險的,但無所作為地讓冰蓋融化和生態系統崩潰一樣危險。

寇伯特也考察了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起來的地球工程技術,並參觀了美國和冰島的設施。 在大氣中抽走二氧化碳的「負排放」,理論上可以抵消排出的二氧化碳,例如種植森林以在其生長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從源頭捕獲工業排放物,然後將其掩埋。她還提到的另一個奇怪的計畫是,種樹,然後把它們全部砍掉,把樹幹埋在地下,這樣它們就變成煤了,永久地封存在地下。

《在大滅絕來臨前》真的是讓我們一再大開眼界,見識到各種荒謬但又不得不為的亡羊補牢技法,讓我們不得不仔細思考,如果亡羊補牢的成本和風險那麼的高,我們真的不悔不當初嗎?破壞永遠比建議容易太多太多了,我們在對環境進行任何開發時,真的能不三思而行嗎?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