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

不科學最前線

這篇文章的起因是,近看到科普界的朋友在幹譙一個稱作「科學最前線」的網站,大意是和他們共列科普書推薦者是種羞辱。

就是這本《你也被唬弄了嗎?20個最容易被誤解的科普知識》(궤도의 과학 허세 : 아는 척 하기 좋은 실전 과학 지식)哦,看來連編輯都被唬弄了?:




我自己平時是沒在看科學最前線的文章,但是我有不少有科學博士學位的阿宅朋友有按讚。 我也是看報紙⋯⋯哦不⋯⋯看朋友臉書在幹譙,才知道有這麼宅的內容農場網站,這顯然是因為大家都愛看,可是卻識趣地不轉貼分享吧,雖然他們的文章的分享數不算低⋯⋯

看來,我的同溫層顯然也頗厚,最近只是有很多不認識的網友亂加我朋友,然後卻不按 Gene思書齋讚,讓我一直看到反共反到反智,還有川普放屁都很香的貼文,沒關係,反正一定會被我刪朋友的⋯⋯

為了探個究竟,和朋友討論加上瀏覽網站後,發現這個網站實在太好用了,不少文章簡直就是可以用來考學生的科學素養,看看學生究竟能否判斷出其中不太科學之處。

那些內容農場所謂科學的文章,最大的問題就是,利用大眾對科學的信任,卻完全沒有負到講求科學最該講求的嚴謹程度,網站裡頭所謂科學的文章,不少都沒有儘到最該儘引用學術文獻和查證的態度!也幾乎找不到參考了哪些資料!所以根本很難搞清楚是虛構的還是科學上真有那麼回事。如果是宣導偽科學,那就更是不折不扣的犯賤!

像這種不嚴謹的科學網站,是科學人應該站出來嚴厲譴責的,因為這種不引用不舉證的作法,對科學來說,是種羞辱!或許有人會說,有這麼嚴重嗎?人家不過是提供娛樂而已啊!我是想要倡導科學霸權嗎?

為何說這對科學人是種羞辱呢?絕大多數科學家,都是孤獨地在實驗室裡兢兢業業地辛勤進行研究,這之間要經歷多少刻苦學習和社交上的挫折,還有升學和升等的磨難,然後很可能連父母、兄弟姐妹、配偶都難以瞭解自己的工作內容甚至鬧家庭革命,以及忍受政府和社會大眾對科學研究價值的質疑。或者像我熬到了四十幾歲才成家,還曾被母親強烈建議趕快出家⋯⋯

然後內容農場網站,直接移花接木過去,爽爽抄一抄、痛快改一改,還加上腦補的詮釋,或者用自己LOGO去蓋掉人家的,就當作是自己的原創,還警告勿任意轉載,這和影印機競選時被捉包原來碩士論文整個是抄的,名校畢業原來是這麼簡單,還有連競選用的MV也都狂抄人家的詞曲原創,一再坐享其成有啥兩樣?

好吧,科學家自己選擇辛勞工作不關你們的事是嗎?那科學研究經費是納稅人繳的稅款沒有錯了吧?你辛苦工作賺錢讓科學進步,然後有人把公共智慧財產整碗捧去,他們那裡坐收流量和廣告之利爽賺,有分給你們什麼真貨嗎?你們按讚轉載來燒掉辛苦納稅贏來的科學成果,這樣不關自己的事嗎?

況且,這些內容農場文章很有可能,連真正的研究都不存在,或者遭到極大的曲解!是的,很多人可能以為他們不在意,反正是娛樂嘛。但要知道,許多朋友覺得這些所謂的「知識」很酷,是建立在這些事情很可能是真的之情況下的。如果聽起來都差不多變態的事情,一個是虛構的,另一個是完全真實的,那麼哪個才是真正的變態呢?

要胡亂虛構事情實在太簡單了,這也就是真正的科學知識,但你覺得好不可思議時,才會讓人覺得那麼酷!真正精彩的娛樂,也來自其難度,例如唱出難度很高的歌、作出難度很高的動作、拍出難度很高的電影等等,「難度」本身就有娛樂的效果,所以真正的科普之可貴就是能很難得地讓大家發現真正的科學知識其實也是很酷的。如果是造假的,那輕鬆黑白講,有什麼難的?又何酷之有?

這些科學假新聞是有娛樂效果沒錯,但歸根到底還是建立在分享的阿宅以為內容是真的,而且找出這麼酷的事情是有難度的,否則還不如去看更變態的科幻影集,至少編劇和拍片還更有難度,娛樂價值更高!沒錯,知識就是力量,但前提是,那些知識得是真的,才有力量啊,如果是虛構的,是要去被騙點數到虛擬世界打假的怪嗎?

好奇去看了一下科學最前線粉專,居然有50萬粉宅,比正統科普網站 PanSci 科學新聞網的43萬和《科學人》粉絲團的 31萬還多不少。另一個散佈偽科學新聞的內容農場網站讚新聞也有56萬粉宅按讚,看來經營內容農場才是正道

印象中PanSci 科學新聞網的粉絲人數停留在40幾萬已經很久了,搞不好有一兩年沒有顯著成長了吧?如此一來,PanSci 科學新聞網真的不能再自詡為台灣最大的科普網站了,這對作者們似乎也不是好事。

這些內容農場網站算是標榜娛樂的網站,粉絲比嚴肅的網站多固然很正常,有朋友認為不該比粉絲量。這當然很有道理,因為即使比數量很有可能是沒有意義的,一個網站粉絲是教育程度和收入都更高的,即使粉絲人數較少,獲利能力卻可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粉絲人數確實不該直接相提並論。可是,在這些情況下,談粉絲人數並非沒有意義:一、科普網站若作為社會企業,當然要追求穩健的成長,只要不是無理的炒作,這是合理的商業邏輯;二、更多的粉絲代表更多正確知識被傳播;三、粉絲人數沒明顯增長可能意味著同溫層愈來愈厚。

雖然泛科知識長鄭國威的回覆是:「1. 公司當然持續追求成長,而且不能只有合理,不然就會被淘汰。因此我們在 fb 演算法壓抑大粉絲頁觸及跟增長的前提下,將資源投入到 IG、YT、podcast。最近則會花很多錢做網站改版。2. 因為演算法改變,更多的粉絲「不代表」更多正確知識被傳播。事實上,粉絲越多,觸及越被壓抑(這樣才可鼓勵投廣告跟新的小單位加入競爭)。許多經營者因此選擇開新的粉絲頁,刻意從小開始。這已經是過去五年左右的狀況了。3. 粉絲人數沒成長,其實主要是我們決定不花不成比例多的錢砸在沒有辦法增加觸及的粉絲數字上。」

當然,臉書也只是網站經營的一部分而已,是不完整的KPI,過度投入資源確實也是本末顛倒。即使追求粉絲人數增加是本末倒置,可是如果大家都覺得有收穫,自然會按讚,人數自然會增長,因此粉絲人數當然是影響力擴大的結果,而非影響力擴大是粉絲人數增加的結果,否則網站經營難不成以掉粉為目標? 所以強烈建議,要真正的娛樂,請按PanSci 科學新聞網《科學人》粉絲團讚吧!

最後,往好的地方想,科學最前線這種低品質的農場網站都能以科學之名來騙讚,看來科學其實是有市場的,只是在台灣老牌科普網站是不是基於過去成功的經驗,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也都力不從心了呢?我們還能為建立更好的科普環境作些什麼呢?

不過,反正我也過氣很久了,就讓長江後浪推前浪吧⋯⋯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