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下一個家漂向何方?






天朝北京近來樂於掃蕩所謂的低端人口。據說把低端人口趕出北京後,有些物流近乎癱瘓,然後居然有些軟體業也受害了,因為很多北漂的人就住在低端人口區。果然是「多少人敵不過殘酷的現實,從此銷聲匿跡」,黃明志也太先知了吧?




以前看一些好萊塢電影或影集,尤其是犯罪片,有些情節是窮人付不出房租,被房東要趕出去,所以後續發生了很多OOXX的事件。

老實說,我一直都以為是公式化劇情,只是為了製造機會讓一些事情發生,在現實中是少數特例。結果讀了這本得了很多大獎的好書《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我真的驚呆了。

《下一個家在何方?》絕對是我2017年中讀過最震撼的一本書,沒有之一。這本探討美國窮人生活的重要著作,巔覆了許多人對窮人生活的想像,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除了重要資料和抽象概念,作者作為一位社會學家,花費數年冒險,臥底住進兩個底層社區、採訪三十多名房東、出席一千多場法庭,將美國底層的居住現狀化為八個家庭的真實報導。

然後他居然把那些場景全都還原了。裡頭對他們生活細節的詳實描述程度,簡直高到和看影集差不多,而且還是部高潮迭起的影集。以致於讀到一半,我都寧可相信作者是杜撰出那些故事的,所以我還得去翻查作者所有註腳,從他更詳實的註腳中,只能判斷裡頭的故事絕對大部分是真的,他詳細列出所有場景的來源,包括影片、錄音、當事人或目擊者轉述等等等,還註明可信程度。如果這些是他想像出來的,那他會是人類史上最強編劇之一,當普林斯頓教授的薪水相比就絕對低太多了。

讀了這本《下一個家在何方?》,相比一些經濟學家說窮人可以怎麼樣、怎麼不怎麼樣,有些看來真的就只是純嘴炮而已。書中雖然只有八個家庭,可是卻讓我們一再看到各種制度也好,不幸的人生境遇也好,如何讓人陷入極度貧窮然後翻身的機會微乎其微。有人批評窮人樂於買彩票就是心態不正所以活該窮一輩子,可是讀到這些窮人的境遇,他們中彩券的機率說不定比靠自己努力還大。如果有人陷入這些惡性困境,我真的會勸他們,小額買彩券是最理性的行為,至少生活中還有一絲絲未來可期盼。




讀完《下一個家在何方?》,真的很欽佩作者馬修‧戴斯蒙(Matthew Desmond),他曾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學系,現在剛到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系任教,這本好書的主要內容是他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唸博士班時在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Milwaukee)臥底進行的研究。我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唸博士班時,實驗室的老美學弟就來自密爾瓦基,他只告訴過我那裡的啤酒很不錯。




讀了這本書才知道那是個頗貧窮的城市,也是全球化產業外移的受害者,那裡有些社區已破舊不堪。我沒去過那,可是十幾年前第一次去美國時,從華府搭火車到普林斯頓大學去,經過的沿線房屋皆破敗不堪,到了巴爾的摩更是大開眼界,一大片亂七八糟的房屋連過去,要不是早知道在美國,隨便拍張照,我也會相信是在非洲的一些失敗國家。可是在極為破敗的社區中,聳立了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醫學院漂亮豪華的建築群,貧富差距之大令人震撼。

《下一個家在何方?》說了一個極為殘酷的貧貧相殘的故事,一群房東如何在提供破爛房屋的同時剝削無助的貧窮房客,當這些房屋漏水、堵塞,精打細算的房東為了成本通常裝死置之不理。這群房客收入的超過一半甚至高達七八成必須拿來繳交房租住這些爛屋,這讓許多家庭因而入不敷出,無法有正常的生活品質,只能被迫遷徙至更骯髒、暴力、拮据的街區;和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很不同的,美國窮人在這樣的社區,他們的生活付擔反而更大,因為廉價商品都在遙遠的郊區。

更慘的是,那只是惡夢的開始,他們一旦因為各種五花八門的原因暫時付不出房租,房東就可以上法院申請驅逐令,而房客通常因為請不起律師、資訊不足、消極逃避或疲於奔波的工作無法上庭,注定被房東吃得死死而喪失安穩的棲身之所,這會更糟致使貧困者失去原有的財產、遠離熟悉的街區,而且還要為保管財產而付倉庫不少錢,讓他們陷入鬼打牆的惡性循環永不超生。他們的小孩更因為居無定所的壓力,讓學業與工作表現失常。物質匱乏加上消極與憂鬱的心理,讓貧窮生生不息,一代傳給一代……

《下一個家在何方?》中有些剝削窮人的房東也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在那樣貧窮到無法有正常生活品質的社區中,人性都被一一扭曲,以致於有大火燒死了小女孩,房東居然還冷血得樂見有保險金可領,就連他們也是受害者。

雖然各國狀況不一樣,可是不管是什麼原因而陷入貧窮,要脫貧並不是單純努力就行了。有些人一輩子都在窮忙,拚命加班甚至兼差,現在台灣勞基法修法通過,政客們自以為可以幫助到勞工,可是卻沒考慮到在全球化和財富極為不均的社會,有大量勞工是愈加班反而愈窮,因為他們可能耗儘了精力反而沒時間提升技能了。

另一本好書《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指出貧窮原來也有許多後遺症,讓陷入貧窮的人惡性循環,甚至影響到他們的認知能力。他們例用許多實驗一再驗證,甚至只要是暗示,就讓人陷入匱乏的陷阱,影響層面非常廣,從智力到無法按時服藥,還有以債養債,到教養子女的疏忽等等。他們指出,窮人缺的不僅是錢,還有認知頻寬(請參見〈多多才益善的匱乏經濟學〉)。貧窮和脫貧的問題,確實該有更多實證的研究,而非學者在象牙塔內自以為是地嘴炮而已。

《下一個家在何方?》裡有個頗為驚悚的一幕,沒人受害,除了龍蝦。呃,一本談貧窮的書出現了龍蝦?雖然瑞士剛禁止生煮龍蝦,但這是啥狀況?有窮人拿到救濟,居然不是存起來,而是去買龍蝦來吃。在鬼打牆的貧窮中太久,窮人對未來和金錢及時間已無法有正常的認知了。在那樣的惡性循環中,把錢用最快的速度花掉,反而可能是理性的抉擇。窮人也還是需要犒賞自己的,那樣才能至少有短暫的時間活得像人。

我前陣子去了趟韓國,和韓國友人談到從北韓九生一生逃脫的脫北者,儘管受到韓國政府幫助和保護,但他們在北韓貧困太久,人生中從來沒有存錢的觀念,他們之中不少在韓國仍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而落入鬼打牆。可見我們在熱帶稀樹草原中演化來的大腦給了我們什麼樣的預設模式來面對困頓的生活,那就是用最快速的方式來先滿足自己,先別管未來。

我們或許可以說,有些人陷入貧窮是因為年少時不努力,不好好接受義務教育時學習,或者濫賭嗑藥等等等。好吧,姑且不論讓他們貧困的原因有多複雜,即使有部分窮人真的是活該好了,那麼生長在這些家庭中的小孩就是活該了嗎?他們就不無辜了嗎?我並不認為現代社會有任何一個意識形態,不管是左派還是右派,能夠接受社會中有些人一出生就不會有靠努力或本事翻身的機會,否則這和奴隸制有何差別?

視貧窮為敵人或是視貧人為敵人,要消滅貧窮還是消滅窮人,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子事,可惜有時候社會政策都混淆。美國花費了幾十兆鎂在伊拉克戰爭上,直接和間接殺害了好幾十萬人,結果反而造成中東的不穩定,而且還滋長了恐怖主,標準的賠了夫人又折兵。一顆精準炸彈要好幾百萬鎂,夠付這些社區好幾千戶一個月的租金。

當然,讀了《下一個家在何方?》,不會有人說撒錢就好,因為租屋卷也正是滋長房東收取不合理房租的原因之一,因為破壞了正常的市場機制。右派經濟學家也會提出,把餅做大才是唯一正義的,怎麼分是市場的事。但用不存在的大規模殺傷武器去丟炸彈在別人國家搞得天翻地覆什麼都沒得到(因為美國投入的軍費已高到除非美國真的強佔油田然後奴役伊拉克人強抽石油來賣才可能打平),這會是種比建設自己國家的社區和公共設施更能把餅做大的作法嗎?

最近,讀到一則新聞,是說有美國官員到了那樣的社區,才驚呆發現在美國國土上居然有社區裡的生活品質連落後國家都不如。在各國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下,美國不會是特例,這真的值得所有公民關注。《下一個家在何方?》是極為優秀的報導文學作品,也是我讀過最難忘的普利茲奬得奬作品,極為值得一讀來認識一個不堪的世界,肯定是不可多得的好書中最不可多得的!



2 則留言:

k1234567890y 提到...

看來如果這點再不改進,一個榨取制度可能會逐漸地在美國成形,而你讀過《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應該多少了解榨取制度可以有多惡性。

雖然一般而言,伴隨真正的自由和平等且高度穩定的民主制度是廣納制度,不過我認為這是在傳統榨取制度獲得改革的狀況下才會如此。想想印度,一個足夠穩定的民主國家(不過甘地家族出身的總統還是常常被暗殺),但是經濟發展甚至還不如中國,而至今印度的種性制度依舊廣泛地存在。我認為這不是巧合,而印度就是雖然有民主,但是被種性制度這種高度惡性的榨取制度給影響,以致過去長期經濟發展緩慢的例子

k1234567890y 提到...

然後說到美國當中有類似第三世界國家的社區這點,我要講的是,這恐怕不會只是密爾瓦基,甚至有可能是全美國都是如此

美國德州靠近墨西哥邊境處,有些合法移民住在沒水沒電的住宅當中,而且政府不給他們水電,因為不划算

下面是這篇報導:http://www.storm.mg/article/393706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