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樂高玩具盒裡的創新

前幾天上映了首部樂高電影《樂高玩電影》(The Lego Movie),很驚人地大獲好評,在IMDb上的評分高達8.7,在爛番茄上有高達95%的新鮮度

樂高玩電影






樂高最近年紅到爆,前年台北松山文創園區有展覽「Nathan Sawaya 積木夢工場」,吸引了不少人潮觀展;最近遠流出版社也會應景地出了《BRICK CITY:樂高玩世界,用樂高積木打造全世界地標名景》Brick City: Global Icons to Make from Lego)。我馬來西亞的家不遠處也蓋了一個樂高樂園(LEGOLAND® Malaysia):




樂高也能反映時事民情,男子張德正今年一月駕駛大型傾卸車衝撞總統府,全國譁然,有出版社安排國內樂高玩家復興美工數學老師李斯華與一名戴姓玩家,用十萬片樂高積木,在台北市誠品書局松菸店三樓展出耗時三個月拼出的總統府與景福門。他們結合時事修改作品,臨時加入總統府遭到衝撞的事發現場,作品在誠品生活松菸店三樓展出至二月底。

樂高也撞總統府


1932年,丹麥木匠歐爾•科克•克里斯欽森(Ole Kirk Christiansen,1891–1958)開始製作木製玩具,公司名稱LEGO來自丹麥語「leg godt」,指「play well」(玩得好)。後來歐爾及他兒子高佛瑞(Godtfred Kirk Christiansen)改良了積木並改用塑膠製作,ABS塑膠積木就一直流行迄今。樂高總部在丹麥的一個小鎮畢蘭(Billund, Denmark),在許多製造業都移往中國生產以降低成本的今日,除了含馬達的Technic系列,樂高的大部分產品依然維持在丹麥生產製造,以確保品質良好。




真的絕少有玩具品牌像樂高這樣,廣受全球上億男女老少喜愛,粉絲年齡層從三歲到八九十歲都有。要我說出另一個全球知名的玩具品牌,我還說不出來咧;樂高成立迄今最超過一個甲子了,許多專利早已過期了,可是仍在沒有進入門檻的玩具產業,還有在山寨充斥的紅海,保有競爭優勢。在電動盛行的數位時代,樂高也沒被束之高閣。在沒落的傳統玩具產業,樂高更是唯一逆勢成長的企業。樂高獨特的創新思維,讓他們獲利成長甚至超越蘋果電腦!樂高的魅力到底是啥?可以讓全球父母不斷買單,讓喜新厭舊的大人小孩都喜愛?連拍成電影都大受歡迎?

與其玩樂高和看樂高,還不如知樂高、懂樂高!鑑於樂高是私有企業,樂高一向很少引起投資人、分析師和商業雜誌的興趣。很多人在玩樂高,可是卻從未關心並探討這些塑膠小積木如何擄獲人心,讓人從小玩到老?更少人知道樂高幾經變革,大約十年前甚至曾因創新失控而瀕臨崩解倒閉。樂高後來如何能夠浴火重生,成為現在全球最創新、最賺錢、成長最快的玩具公司?

要瞭解樂高的秘密,就要讀這本《玩具盒裡的創新:樂高以積木、人偶瘋迷10億人的秘密》Brick by Brick: How LEGO Rewrote the Rules of Innovation and Conquered the Global Toy Industry)。《玩具盒裡的創新》作者之一的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大衛.羅伯森(David C. Robertson),2002年到2010年間任教於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2008年被提名為樂高創新及科技管理講座教授。身為樂高教授,他有獨特的機會接觸樂高的管理階層、夥伴和顧客,找出低調樂高獨特的可獲利創新。

玩具盒裡的創新

Brick by Brick




樂高是一路平順地成長的嗎?其實不然,樂高也曾面對大部分大企業所曾面對的危機,只是樂高成功把危機化解成轉機。樂高的問題之一,其實也出現在許多競爭激烈的電子3C產品市場,就是許多坐鎮大企業的主管愈來愈宅,離消費者的需求和心意越來越遠。於是,樂高也曾推出不少一點也不「樂高」的玩具,讓人眼花撩亂之外卻讓人無從下手。在推出成功的星際大戰、哈利波特和生化戰士系列後,樂高在2003年差點破產倒閉。

除了組織管理以及發展路線的問題,樂高的不斷創新居然也是雙面刃,讓樂高可以迄立不倒的創新,也讓樂高付出慘痛的成本代價;為了搶攻電動玩具市場,樂高也放棄過他們的許多原則,可是卻鎩羽而歸;樂高也因為創新而推出過多零件,導致成本上升,出現買愈好愈賠錢的怪事;還好樂高在差點破產之後,終於找到創新和獲利的平衡之道,羅伯森在《玩具盒裡的創新》就是要透過樂高這個難得的實例,揭露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最好和最壞的狀況,得出企業可以學習到的一些教訓:

  • 創新不是來自包山包海的大策略,而是來自持續實驗,反覆實驗「至少會有一項努力帶你到未來」。
  • 創新不是開發單一酷炫商品,而是著重發展系統,任何時期樂高積木都能相互組合,永遠玩不膩。
  • 在「框架內創新」,限制一定的顏色、尺寸,設計師更能聚焦、研發出獨步全球的積木新產品。
  • 好產品也要創造好利潤,嚴守13.5%獲利線,幫助經理人在短期績效和長期成功間做出取捨。

《玩具盒裡的創新》裡應用了哈佛商學院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的理論(請參見〈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人生管理學的一堂課〉〈28個成功創新的訓練〉),分析了樂高的興起與衰微,如何推動創新到讓創新失控,然後尋找可獲利的創新並且 向粉絲取經而從灰燼中重生,藉著探索全方位創新及來孕育開放式創新重新定義創新。樂高重視多元創意人才,並嘗試破壞性創新,搜尋新核心,重啟成長的創新引擎並航向藍海。

雖然樂高的創新經驗不見得都適用在其他產業或企業文化中,可是樂高在創新過程中學到的教訓,卻應該可以讓許多企業避免重蹈覆轍!《玩具盒裡的創新》不僅寫下了樂高的歷史和風起雲湧,也仔細分析了樂高的各種策略地後果,可讀性很高。不管是不是樂高迷,《玩具盒裡的創新》都能讓人對這些小積木刮目相看呢!


本文原刊登於【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