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青花瓷的故事與傳奇

The Pilgrim Art

The Pilgrim Art


如果你喜歡《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 : Culture, Society and the World Economy, 1400 to the Present),那麼這本《青花瓷的故事》The Pilgrim Art: Cultures of Porcelain in World History),更是絕不能錯過!後者雖然是專注探討青花瓷的故事,不過它在廣度、深度上,比起前者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趣的是,就在這本《青花瓷的故事》出版上架那天,我剛好去了故宮博物院參觀「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回家順便路上順便到誠品書店逛逛。去了這個中法藝術文化的交會特展,買本《青花瓷的故事》自然成了順理成章的事。而且回家看了第一章,我甚至懷疑舉辦這個特展的靈感會不會根本就是來自這本書(事實上這本書也附上了該特展的宣傳單XD)?

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


還好有去故宮博物院一趟,要不然看到「青花瓷」三個字,我腦海裡會先跳出以下兩個畫面:






《青花瓷的故事》原文書The Pilgrim Art: Cultures of Porcelain in World History的出版社-加州大學出版社,以及其售價US$36.95,還有其引用的文獻(中文版的註譯和參考資料就用了整本書近四分之一的篇幅)來推斷,這應該是本嚴謹的歷史學術著作。不過,請不要望書生畏,《青花瓷的故事》讀起來一點也不艱澀。雖然《青花瓷的故事》裡的主角似乎只有青花瓷,不過《青花瓷的故事》其實也是部從貿易的觀點來看全球化的世界史好書,其可讀性甚至遠高過通俗的《貿易打造的世界》,加上譯者鄭明萱優異無比的譯文,讓這本書讀起來甚至就像是第一手就用中文寫成的。

《貿易打造的世界》一樣,《青花瓷的故事》也是部「去歐洲中心」的歷史著作,作者羅伯特.芬雷(Robert Finlay)是美國阿肯色大學歷史教授,著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政治》(Politics in Renaissance Venice)、《圍困中的威尼斯:一四九四至一五三四年間義大利戰爭期的政治與外交》(Venice Besieged)。從他之前的著作來看,他應該是位主要研究歐洲歷史的學者,可是他在撰寫亞洲歷史,尤其是中國、日本、東南亞、西南亞文化和歷史上的功力,卻十分深厚,彷彿他就是研究亞洲歷史文化出身的一樣。值得嘉許的,除了他的博學,以及文筆,還有他在書中,把西方世界習慣用的名詞「中東」,改為更貼切的「西南亞」,徹底「去歐洲中心」。

也因為這本《青花瓷的故事》是部學術著作,因此作者引用了很多資料來作佐證,在不故意簡化通俗的情況下,大量的資訊在作者的妙筆生花下,反而還能井井有條。而且作者的不厭其詳,也提供了一種閱讀上的樂趣。

瓷器,在長達一千五百年的時間裡,基本上是專屬於中國獨有的發明。《青花瓷的故事》中的主角國家,當然就是中國。作者羅伯特.芬雷從多個角度探討中國的瓷器在當時貿易中的角色。和《貿易打造的世界》揭露出的世界一樣,當時以中華帝國、穆斯林世界和蒙古帝國組成的全球化貿易網路中,歐美才是邊陲地帶。其中中國在不同朝代中,在全球化貿易中積極扮演的角色,甚至和我們認知的相差甚遠,因為我們對中華帝國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清末的閉關鎖國和積弱不振吧。

中國曾以四大發明-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火藥改變世界。而且還以絲綢、茶葉、瓷器,這三樣來自中國的產品,讓整個西方世界為之瘋狂。精美、光滑、細膩的瓷器,尤其讓歐洲人如痴如醉,引發歐洲人的豔羨、無限想像和嚮往。從葡萄牙人來華以降,三個世紀內,估計總共有三億件中國瓷器在歐洲登岸。歐洲人除了瘋狂蒐集中國的精美瓷器,就連破損的瓷器碎片都不放過,還做成首飾出售,歐洲各國國王更紛紛成立實驗室或派出商業間諜,極力破解中國獨霸千年的製瓷祕方。

瓷器自七世紀發明問世以來,就居於文化交流的核心,中國瓷器不僅是器皿或工藝品,還反映了世界史中一項規模龐大的文化轉型活動。《青花瓷的故事》藉由瓷器,將中國、印度、伊斯蘭世界、歐洲、日本、韓國、東南亞、東非的歷史合為一體,揭示全球各地間的交流、互動、影響,清晰深入地認識世界史。《青花瓷的故事》全書結合了生產、分配、消費、科技、貿易、藝術、歷史、社會、商品、文化、政治、文學的歷史於一爐,見樹又見林地聚焦地方,放眼全球。

中國瓷器以成品形式外銷,而且成為關鍵樞鈕的媒介,跨越遙遠的距離,承載著的文化意涵,藉由貿易形式在世界各地流通和變相,促成不同文化的交互影響,具有無比的寰宇影響力。瓷器的興起,也和其他商品有著密切的互動。沒有瓷器,可能也就沒有茶文化。和今天相反,當時中國是創新之國,還促成各地的山寨文化。挾著瓷器縱橫四方的中華帝國天威之盛,不僅風靡歐洲大陸,鄰近的東北亞、東南亞地區也都雨露均沾,為之心悅誠服,也趁著進貢時順便大撈油水。而瓷器的流通歐洲,除了激發商業冒險活動的興起,亦啟發了地理大發現、海上霸權的興起。

「天下第一瓷都」的中國江西景德鎮,在十八世紀初已成了全球最大的工業複合生產區,當地三千座窯密密麻麻遍布全鎮,真是窯窯相連到天邊。當地每日得消耗掉一萬擔白米和一千頭豬,不但為中國朝廷燒製奇珍異寶,為老百姓生產家常器皿,更為來自世界各地-江戶、馬尼拉、巴達維亞(雅加達)、德里、伊斯法罕、開羅、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等地的客戶,客製符合當地品味和需求的瓷器。當時景德鎮的分工之細、工業化之精,不但比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工業分工理論還早出現,更領先了享利‧福特(Henry Ford,1863-1947)的汽車生產線足足一個世紀!

從十八世紀中國瓷器行銷各地數量之盛,遍布之廣來看,真正的「全球性文化」,早已於世界史中隆重登場。而青花瓷的縱橫四海,不但集工藝、美學、商貿之大成,也是東西美學相互影響下的「全球化」商品。在交通沒今天方便的世界,全球的文化交流早就比我們想像中的繁榮。就像現在的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一樣,歐洲也透過各種方式,向中國下單訂購客製化的瓷器產品。而且各文化之間激盪出的火花,甚至比起交通資訊發達的今天,可能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青花瓷的統治了世界好幾百年,直到歐洲人發現製瓷祕方,英國瑋緻伍德(Wedgwood)在工業上的創新,更讓景德鎮成為過去式。中華帝國的命運也從康雍乾三朝的豐華盛世,悄悄步向近代的動盪不安與衰頹。

水可行舟、亦可覆舟,世間萬物的價值往往是雙面刃。當時全球化貿易的濫觴,讓一個百姓未曾知悉的地方,在技術精進、成本控制與貨幣流通的進步下,也環環相扣、息息相關地悄悄影響了遠方另一處產業的興衰。中國因絲綢、茶葉、瓷器賺進了無數白花花的銀子,可是歐洲也不甘貴金屬的流失,而無所不用其極地販賣鴉片,讓中華帝國走向滅亡。

查資料時得知,《青花瓷的故事》的譯者鄭明萱小姐,於11月21日(20:00~21:00)假誠品台大店 - 3F藝文閣樓有新書分享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過去參加:)

當青花瓷統治世界


我今年九月去參觀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照片在: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裡頭有不少亞洲瓷器的照片。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多元貿易打造的世界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學家上了海盜船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