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聰明反被聰明誤

曾經一度稱霸的全球最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GM)終於在今天申請破產保護了。媒體早在幾年前就一直陸續報導通用汽車的失策興頹勢,GM的破產是遲早的問題,早就在眾人意料之內。當然,媒體也分析說GM有三大致命傷:品質不敵競爭者影響品牌形象、生產策略錯誤,以及高昂的人事成本。

我個人認為那三大致命傷,根本就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雖然它們都是事實。論品質,美國車是比不上日本車,可是如果消費者喜新厭舊,三不五時隔幾年就換新車,品質輸人家一點又有什麼關係?GM的品質下滑的問題,已行之有幾十年了,儘管市佔率逐年下滑,GM還不是穩坐世界第一大車廠直到最近。

其實,GM的問題,是出在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次的金融風暴也不例外!GM的問題也好,雷曼兄弟的問題也好,是一群絕頂聰明的天才,巧妙地利用了人類貪婪的弱點,在市場上大撈一筆後,丟下的爛攤子。很可惜的,這些天才在耍盡聰明時,並沒有意識到爛攤子會著火,而且火還會燒進了自己的家!

美國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也是因為有太多太多天才在這個國土上,在制度的配合下,能夠把他們的潛力施展到極致!或許,許多有長遠歷史文化的國家社會,或多或少會勸人不要太貪心,可是在美國,「貪婪」卻是一種在精神上、在物質上被讚許的美德!

美國這個新世界沒有太多傳統包袱的制度,正好可以讓天才們,盡量利用聰明才智來獲取最大利益。在美國文化,「節制」是沒有能力的人才會想要做的事。美國的國名USA,其實應該是United States of Avarice(貪得無厭合眾國)才對!

好吧,回到GM的問題吧。為何生產策略錯誤,以及高昂的人事成本也不是問題的根源呢?是因為GM和另外兩大車廠,的確曾經成功地解決過那些問題。

怎麼說呢?

假設一輛省油的小汽車(例如Toyota的Yaris)的售價是差不多$13,000,而一輛大型轎車(例如Toyota的Avalon或Camry 3.5L)是$26,000,價錢差了一倍。假設生產小汽車成本是$10,000好了,而大轎車也多一倍,那差不多是$20,000。如此一算,賣一輛大轎車的利潤是$6,000,而小轎車是$3,000。而大部分情況下,比小汽車貴一倍的大轎車,生產成本實際上並不會多一倍。好吧,就假設多了70%好了,那麼買大轎車賺到的,應該是$9,000。$9,000比$3,000多出的$6,000,就是附加價值所在!

如果是聰明人,應該要多賣省油小汽車,還是大轎車呢?

當然是大轎車啊!因為賣一輛大轎車賺到的,要賣三輛省油小汽車才能賺回來!更何況GM、福特和克萊斯勒曾經大賣特賣的,是附加價值更高的SUV和小貨卡。底特律三大車廠的策略,是儘量鼓勵大眾大買耗油的大轎車、SUV及小貨卡,從附加價值上大撈特撈!

底特律三大車廠,成功塑造了「大就是美」的形象,也成功遊說國會解除油耗限制及環保法規,在完全不需要改進品質及降低成本的情況下,還有在倒貼錢賤賣小轎車的同時,在車市興風作浪!只有死腦筋的日本人和韓國人才會吃力不討好地改善品質、降低成本。

要不是汽油的價格在炒作之下暴漲,說不定現在商業分析家稱道的,才不會是苦心經營的日本車廠咧,而是更聰明地應用商業策略的底特律三大車廠。同樣的,讓美國經濟深陷泥沼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也是一群更聰明的天才玩出來的。

美國金融界的天才,聰明到能夠想出CDS這種衍生性金融商品,讓他們能夠在貸款給其實買不起房子的人們之同時,還能夠把風險轉嫁給其他金融或保險公司。更甭提華爾街的那群有頂尖名校MBA的天才,能夠把一堆不知名的毒藥包裝成仙丹,讓其他金融公司的天才來競相採購。不僅如此,還能利用財務桿杆把一塊錢變成卅塊錢來大賺特賺。

華爾街的問題,其實不是出在他們胡搞瞎搞,他們很清楚他們在做什麼。如果人家委托了好幾億給你去投資,有誰敢沒搞清楚狀況就去胡搞瞎搞?商場如戰場,是很無情的。華爾街充斥的,不是精打細算的精算師、密切注意經濟走勢的經濟學家,以及創意十足的MBA嗎?那裡可是全世界平均IQ最高的地方了吧。

華爾街的問題,其實就是出在那裡有太多太多雄心勃勃的天才了!

如果華爾街只有雷曼兄弟、花旗銀行和AIG能搞出那一堆大多數財經專家也搞不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根本吹不出一顆大泡泡。問題就出在,那裡有太多太多天才在死命吹泡泡,還自以為泡沫就算破了,也是炸到別人家而已!

從美國的教訓中,可以再再印證一個真理,就是所有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全都是雙面刃。可是,有誰會想到擁有很多很多絕對聰明的人才來效力,會是件壞事呢?

說到這,就得提一本好書:《當和尚遇到鑽石: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上實踐佛法》The Diamond Cutter: the Buddha on Managing Your Business and Your Life)。作者麥可.羅區(Michael Roach)是第一位西方格西(藏傳佛學博士),他當年受上師之命,到紐約的市井中作礸石切割買賣,從中實際體會佛法。他是安鼎國際鑽石公司(Andin International, Inc.)的創始人之一。該公司以五萬美元的資金起家,至今每年的銷售額超過一億美元。

Diamond Cutter

Diamond Cutter 1


在書中,他提出他是如何應用《金剛經》的智慧,在競爭激烈的鑽石業中拚出耀眼的成績(有趣的是,《金剛經》的英文就是Diamond Cutting Sutra)。《金剛經》是中國禪宗最重視的佛經之一,也是漢傳佛教中最廣為流傳的佛經。當年六祖慧能就是聽到了《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決定出家的。很多人以為《金剛經》說的是「空」,其實《金剛經》說的是「中」。

麥可.羅區在書中提出一個很有趣的普遍現象,在紐約商場,《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是人人必讀的報紙。《華爾街日報》常常有專文分析某些公司或經理人的策略之良窳。不過在麥可.羅區發現《華爾街日報》的專文中盛讚的某些優良商業策略,有時候在幾個月後,卻被批得一文不值;而被痛批過的,幾個月後卻又被事後諸葛地盛讚說多有遠見等等。說不定讓蘋果電腦大發利市的iPod和iPhone,過幾年後卻成了毒藥 :p

《華爾街日報》作為世界頂尖商業大報,難道是在胡搞嗎?(在美國,有降的說法:《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是給以為應該要由他們來治理國家的人看的,《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是給自以為正在治理國家的人看的,《華爾街日報》是給實際上正在治理國家的人看的)

當然不是。

事實上,那是因為那些傢伙儘管才智過人,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絕大部分事物都可以是中性的,沒有絕對的好壞,都可以是雙面刃!

要不然,美國怎麼靠大部分傳統文化視為毒蛇猛獸的「貪得無厭」,轉化成強盛的力量;而底特律三大車廠及華爾街,又怎麼會因為一群絕頂聰明人的才智而搞誇了呢?

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證得了無上智慧,今天芸芸眾生卻還自以為聰明地在輪迴中打滾啊!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分享】用白話文來解釋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4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我想我會買這本書回來好好看看!
我也是一直以為金鋼經修的是「空」

Gene Ng 提到...

佛教說的「空」是指萬物皆無獨立自主、永恆不變的自性,而是因緣聚合而存在的。

小弟認為《金剛經》是要修的是不執著世間法、不否定世間法的中道義諦。

除了《當和尚遇到鑽石》,張宏實的《圖解金剛經》和南懷瑾的《金剛經說甚麼》也很值得參考。

Bob Lu 提到...

市場經濟的理想條件應該是貪婪 理性 以及資訊公開

不管是金融危機還是汽車業危機,我覺得說是太過貪婪或太過聰明都不夠全面。我認為應該說是貪婪壓過了理智,而資訊則一直都不夠透明公開。

以金融危機來說,連動債之所以讓這麼多人瘋狂,並不是因為他們太聰明,而是他們的貪婪超過了聰明,使牠們竟敢去買一個仔細看看就知道根本無法分析風險的黑盒子商品。至於發明連動債的人當然是頗聰明,不過畢竟一個巴掌打不響,而且這次金融風暴主要受害的還是 "買" 到連動債的人,蓋棺論定,"賣" 連動債的人可以用有毒資產換成大筆鈔票,還是應該歸類在勝組裡面。

至於說華爾街那麼多聰明人難道真的全都被貪婪沖昏頭?其實也不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在我還在台灣的時候就看到媒體引述巴菲特說衍生性金融商品有不可測的風險,要特別注意。後來銀行跟我推銷連動債我就特別作了點功課最後決定這東西怪怪的還是不要碰。說起來巴先生(迷之聲:人家姓巴嘛?!)還真的幫我保住不少錢啊。

對了你今年暑假要來敝小城渡幾天假嗎?

Gene Ng 提到...

連動債主要是發生在亞洲國家的問題,因為連動債在歐美只能賣給法人,可是在台灣、香港和新加坡,卻賣給了散戶。

由此來看,歐美的金融危機和亞洲的連動債問題是出自不一樣的根源。在歐美,大玩特玩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是銀行和保險金司,他們有做精密的計算和包裝。在歐美遭受衍生性金融商品重大損失的,主要是法人,所以問題還是出在聰明反被聰明誤。

而在台灣、香港和新加坡,散戶顯然是被金融公司所蒙騙,在貪婪的驅使下購買了無法計算風險的連動債而遭受重大損失。所以在亞洲,連動債的問題是出在無知和貪心。

不要說是巴菲特,連造成亞洲金融風暴的索羅斯都不太敢碰衍生性金融商品。巴菲特和索羅斯一個玩股一個炒匯,都是利用透明資訊作決策的投資大師,不敢碰過度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並不令人意外。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