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快思慢想的世界

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如果你喜歡以下幾本行為經濟學的好書,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的巨著《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還有以下幾本康納曼在《快思慢想》提到的好書:


如果你讀過以上任何一本好書,也千萬不要因為《快思慢想》的大部頭而退縮。這些雖然都已經是不容錯過的好書了,可是《快思慢想》又具另一番廣大精深,可以讓我們一起遨遊縱横大師原創的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世界。

老實說,我確實有點因為《快思慢想》的大部頭而畏縮了一下,這本書厚達近六百頁!不過從它出版後長期穩居 《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以及 Amazon.com銷售總榜前百大,以及博客來今日即時榜前百大來研判,《快思慢想》應該不會是本艱澀難懂的的書,甚至應該是本主題有趣、內容深入淺出的書本才是。拜讀之後,發現確是如此。

過去在讀行為經濟學的書時,一再讀到定錨、 小數原則、均值回歸、月暈效應、過度自信、稟賦效應、損失嫌惡、沉沒的成本、展望理論、框架等名詞和概念,這些已經成了教科書的經典。現在由提出這些創見的大師來親自主講,不但溫故知新,還令人耳目一新!這是大師康納曼的畢生傑作,書末還附了兩篇經典學術論文。和康納曼夫婦交情不淺的曾志朗院士的序,也讓這本書讀起來更加生動有趣。


《快思慢想》中提到的不少研究成果,是他和亦師亦友的研究夥伴認知和數學心理學家特維斯基(Amos Tversky,1937-1996)共同合作腦力激蘯的結果。康納曼雖然是心理學家,可是他對經濟學的貢獻卻大到讓他榮獲諾貝爾獎的殊榮。他透過許多巧妙的實驗,挑戰了過去經濟學家認為「人是理性的」假設,道出人類常不自覺的過度自信,還有過於主觀的偏見。

《快思慢想》的中譯名取得很棒。基本上,「快思」與「慢想」是我們腦袋中的兩位主角。《快思慢想》指出,快思的系統一,很情緒化,依賴直覺,見多識廣又很會聯想,擅長唬爛,能迅速對眼前的情況做出反應,但卻容易上當,以為親眼所見就是事情的全貌,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

另外,慢想的系統二,它動作比較慢、擅長邏輯分析,系統無力解決的問題,都丟給系統二處理。它雖然不易出錯卻很懶惰,經常打混走捷徑,偷偷採納系統二的判斷結果。

康納曼用精準的陳述和流暢的文筆為我們解說思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系統一(直覺式思考)和系統二(邏輯式思考)這兩個主角在各種心理劇碼中如何搭配分工。康納曼也介紹了很多有趣的經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實驗,披露思考的捷徑、替代、偏好、框架、錨點、反應、判斷、辨認、選擇等效應。我從前覺得《決斷2秒間》是本很有趣的書,不過和《快思慢想》相較之下,《決斷2秒間》只能算是八卦周刊等級XD

《快思慢想》最後一部分提到的「兩個自我」,在TED的演講中就有清楚的交待,《快思慢想》書中提到兩個自我-記憶的自我和經驗的自我的矛盾,也非常的有趣,這對我們理解人類的快樂,有深遠的影響。




能讀這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就要拜我們的系統二運作良好所賜。康納曼讓我們思考和理解決策與判斷、風險、幸福和財富的關係,推翻了傳統經濟學對人的決策是理性的假設,更首度披露「直覺偏見」和「邏輯捷徑」如何在不知不覺中,決定了我們對重大事件的決策。


我們的直覺多數時候運作得很好,但某些情況下,直覺會導致錯誤的答案。雖然專家能夠有更好的直覺,但是他們過度自心時,直覺卻不見得是對的。我們應該要從這些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好書中,學習到在什麼情況下該相信靈光乍現,什麼時候該三思而行,要怎麼樣避免常常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考偏誤,以及如何做出更好的選擇。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決定健康、財富與快樂的推力(Nudge)

The Sky of Gene - 故意視而不見的大難時代

The Sky of Gene - 清晰思考的藝術

The Sky of Gene - 學會思考,你真的贏定了!

The Sky of Gene - 讓人乖乖聽話的影響力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學家上了海盜船

The Sky of Gene - 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究竟是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用白話文來解釋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The Sky of Gene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決定健康、財富與快樂的推力(Nudge)

歐巴馬總統的連任,現在當然不是啥新聞了,可是還是有個新聞-被台灣媒體完全忽略的舊新聞。歐巴馬在美國失業率仍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連任,確實是破了歷史記錄。《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就有篇報導,介紹了歐巴馬的一個由心理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等行為科學家組成的「夢幻團隊」為歐巴馬的競選團分析情報和提出策略(Academic ‘Dream Team’ Helped Obama’s Effort)。

這個夢幻團隊實力堅強,有《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的作者-心理學家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請參見〈讓人乖乖聽話的影響力〉)和《推出你的影響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作者之一的行為財務學家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比起民主黨,共和黨不太支持科學研究,所以還真是輸得活該!

推力:決定你的健康、財富與快樂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理查.塞勒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是行為經濟學創始人之一,也是歐巴馬經濟政策的幕後推手,著有《贏家的詛咒:不理性的行為,如何影響決策?》The Winner’s Curse: Paradoxes and Anomalies of Economic Life)。《推出你的影響力》的介紹中指出,他是歐巴馬「夢幻競選團隊」最重要的經濟顧問,塞勒索提出決策者應該為民眾設計友善的「選擇環境」的主張,也被經濟學界視為未來的政策趨勢。他的行為經濟學理論正是歐巴馬競選口號「改變」(Change)的核心概念。 塞勒的行為經濟學理念對歐巴馬的經濟改革、健保制度、競選策略,著墨甚深。《推出你的影響力》另一位作者凱斯.桑思坦(Cass R. Sunstein),是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及政治學系的法理學路瓦倫傑出教授。他也是歐巴馬政府資訊與管制事務辦公室(Office of Information and Regulatory Affairs)的要員。

基本上,美國在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美國奉行的是大政府主義,可是從雷根時代開始迄今,美國奉行的卻是小政府主義。即使自由派的克林頓和歐巴馬任內,也無法改變美國主流民意對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或譯作自由至上主義或自由放任主義)的偏愛,只要往左靠多一些,被扣上社會主義的帽子,政治生涯基本上就算不完蛋也半死不活,使得克林頓和歐巴馬只能一直往中間靠,靠到美國的左派,可能到了歐洲都算作右派了呢!在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盛行家長制,民眾不管什麼鳥事都希望政府出來喬事情的心態下,尤其不容易理解這種「小政府」的想法吧?

好吧,先別提「大政府」和「小政府」或者「左派」及「右派」了,你有聽過「自由家長制」(libertarian paternalism)嗎?這兩位歐巴馬政府的著名行為經濟學家在這本《推出你的影響力》中,大力宣揚他們的學說理論,提出跨越兩黨意識型態的 「自由家長制」。他們既不贊成政府管制,也不認同完全放任,那麼該怎麼做呢?

這個所謂的「自由家長制」,和打太極拳就有相似.....呃,不是推脫責任的那種太極,而是四兩撥千斤的太極。這個推力,在作者的定義下,並非強迫,也不是硬性規定,而是一種輕輕的推力,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只要選擇的架構經過良好的設計,就可以產生對我們有利的推力,同時又不會損害個人的選擇自由。是一種選擇設計!

自由意志主義總是強調,擁有選擇的自由才是幸福的,而且選擇愈多愈好。不過心理學家希娜.艾恩嘉(Sheena Iyengar)卻在《誰在操縱你的選擇: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The Art of Choosing)中告訴我們,人在做決策時總是有不理性的一面。自由選擇是個雙面刃,它有正面的意義,可是選擇愈多,有時候卻讓人愈不快樂。而且,與其堅持自己的選擇,有時候放棄選擇對我們會更好(請參見〈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究竟是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而兩位經濟學專家在《推出你的影響力》告訴我們,為何我們無法做出好的抉擇,無非是因為我們並非完全理性的「經濟人」(Homo economicus),我們不過是「普通人」(Homo sapiens),有時候在複雜繁多的選擇下,連專家都無法成為「經濟人」而僅是「普通人」,如果不把他們當「訓練有素的狗」的話。


《推出你的影響力》一再告訴我們,每天都必須面臨各種決定,小如冰淇淋的口味,大至醫療保險、貸款、退休金儲蓄方案的選擇。但是身為凡人,受到人性缺陷的影響,我們總是傾向於做出較差的決定,並因此變得更窮、更不健康、更不快樂。因此我們需要高明的選擇設計來形成一股推力,協助我們做出有利的決定。

《推出你的影響力》一再舉了一個舉世聞名的例子,指出荷蘭史基霍機場(Amsterdam Airport Schiphol)的男廁,設計者在小便斗貼上一隻黑色小蒼蠅,結果如廁的男士都不由自主地瞄準牠,外濺情形減少了八成(我去過那個機場轉機啊,回來就有朋友問說有沒有看過小蒼蠅,可是為什麼我不記得有看過小蒼蠅?XD)。 


《推出你的影響力》在前言中,也簡單用了學校自助餐廳為例,指出如果把較健康的食物放在視線容易觸及而且拿取方便的位置,那麼學生選擇健康食物的比例會大幅上升。《推出你的影響力》表示,同樣的道理應該要可以應用在極為複雜的事務,因而提高儲蓄率、增進社會福利、提高器官捐贈率、推動環境保護、改善弱勢民眾處境、戒除菸癮賭博,以及更多想像得到和想像不到的領域。

《推出你的影響力》這本書寫得非常深入淺出,是難得的好書。作者提出了不少實際案例,讀起來非常愉快。作者們也非蛋頭學者,都是有親上火線協助制定公共政策的寶貴經驗。他們熱切地希望社會政策的設計,應當在充分保障自主權的前提下,把大家的選擇輕輕推向最符合自身和公共利益的方向。

《推出你的影響力》提出的許多方法都非常不錯,可是有一堆社會政策,我卻不敢恭維,例如付錢讓少女避免未成年懷孕(只要不懷孕,一天給一美元),這種用錢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典型的經濟學家思維。經濟學雖為社會科學之后,可是還是無法不用錢來解決問題。哈佛著名政治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在《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中,卻警告我們,一味用錢來解決社會問題,會造成不平等和墮落(請參見〈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像避免未成年少女懷孕的例子,如果預算一旦被砍,問題是否會反撲甚至變本加厲?

儘管經濟學並非萬能的,可是沒有這些知識未來有可能是萬萬不能。《推出你的影響力》更被英國首相-保守黨領袖卡麥隆列為黨內最重要的必讀好書。這本 《推出你的影響力》真的非常適合公務員和政治導領人,以及法律人和教育工作者,甚至社會運動家和環保人士一讀!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故意視而不見的大難時代

The Sky of Gene - 清晰思考的藝術

The Sky of Gene - 學會思考,你真的贏定了!

The Sky of Gene - 讓人乖乖聽話的影響力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學家上了海盜船

The Sky of Gene - 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究竟是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用白話文來解釋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The Sky of Gene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國敗論-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這本好書的大哉問是:為什麼有些國家十分富裕,有些國家卻異常貧困?為什麼窮國都集中在熱帶或下撒哈拉非洲,富國都在溫帶?帶來繁榮富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富裕的社會能夠一直繁榮下去嗎?一個社會的貧困與富裕,是如同《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所說,受到風土與物種之類地理因素的影響呢?或是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也許是窮國的官員比較無能?

雖然《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觀點和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的《槍炮、病菌與鋼鐵》很不同,但是作者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坦承他們是受了《槍炮、病菌與鋼鐵》極大的影響。《槍炮、病菌與鋼鐵》是難得一見的好書,也是少數寫給一般社會大眾看,極具有極深遠學術影響力的書!

賈德.戴蒙是這百年來少有的通才,他原本是洛杉磯加大(UCLA)醫學院的生理學教授,他在膀胱生理學的研究讓他獲選上美國藝術及科學院院士;另外他也是著名的鳥類生態學家,他在生態學的貢獻讓他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除此之外,他的研究也涉及演化生物學、人類學和生物地理學,他在生理學系退休後,還被UCLA地理學系聘為地理學教授。賈德.戴蒙在這本《槍炮、病菌與鋼鐵》「科普書」中,真接提出他的創見:各大洲的「自然資源」(也就是生物地理)本來就分配不平等 ,所以導致各地社會的發展在起跑點上就有落差。《槍炮、病菌與鋼鐵》把生物地理學帶進了人類學、歷史、經濟學、政治學的研究當中,激發了學界許多討論。這樣的影響力,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的《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以降罕見的。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是一本我期待很久的好書,最早注意到這本好書,是《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一本好文-The Self-Destruction of the 1 Percent,提到《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指出中世紀的威尼斯因為採行較廣納的政治與經濟制度而邁向富裕繁盛,反過來又帶動制度朝更加廣納的方向前進,富裕到盛極一時而稱霸地中海。但早期的菁英豪族不甘於新人輩出瓜分利益,在當時全球最先進的民主制度下反撲成功,將威尼斯快速拉往封閉的榨取方向,因而導致它逐漸衰落。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中譯書名很直譯,其實我覺的推薦序中指出的《國敗論》是個更棒的譯名。《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要探討的問題是3P的起源-權力(power)、富裕(prosperity)和貧困(poverty)如何產生。作者戴倫.艾塞默魯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制度經濟學家,詹姆斯.羅賓森是哈佛政府學院的比較經濟學家。這本結合了制度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比較經濟學的好書和《槍炮、病菌與鋼鐵》的地理論很不一樣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指出,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糟糕的政策很可能不是因為執政者愚笨無知,而是他們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代價是整體社會的利益。繁榮富裕的關鍵在於這個社會採行何種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所以照他們說的,「笨蛋!問題在制度!」。

他們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中,用了近五百頁的篇幅,反覆論證指出,在廣納型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下,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在榨取型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不但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阻礙了整體社會進步。 少數特權菁英害怕的,就是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1883-1950)提出的「創造性的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而寧可固步自封。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再強調英國的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限制了君王的權力,是英國能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之一!限制君王的權力,這在儒家文化下恐怕是難以想像的吧。儒家倫理對經濟發展可能確實有些限制,最近剛好讀到這兩篇好文:〈「安分守己」和「積極進取」〉〈【讀者投書】雨蒼: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就有些討論,歷史大師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也提到,「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

不過《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卻認為文化不是重點,雖然過去德國社會學大師韋伯(Max Weber,1864-1920)曾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提出基督教新教的工作倫理是資本主義興起的主因之一。可是儒家文化圈中的日本、台灣和韓國經濟實力現在卻不容小看。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中,日本、台灣和韓國是作者們認為的廣納型制度。

民主自由在台灣確實有一番成就,可是近年來在即得利益者的政治操作下,台灣也面臨了財產權不保(土地強徵)、媒體壟斷、補貼無競爭力企業(鮭魚返鄉)還有裙帶資本主義等現象。就連作者作為和北韓比較的南韓,也有大企業壟斷、影響政治和媒體的現象。《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也指出,數千年的全球史也說明,制度可以往更具廣納性的方向移動,也可能會倒退回較具榨取性的狀態,淺層的民主也可能被綁架成為實質的權貴政治。因此即使在民主自由的台灣,我們仍得要小心翼翼地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提高公民的參與,制衡即得利益者的權力,才能維持永續的經濟社會發展!

美國之所以強盛,我想主要也要歸功於美國有三權分立運作良好的憲法,即使小布希政府試圖以反恐為藉口濫權,也因立法、司法權以及媒體第四權的監督和制衡而破壞有限。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被譽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總統,他在戰時勇敢地擔負憲法賦與他三軍統帥的權力,取消人身保護令、關閉反戰媒體和逮捕異議人士,可是在戰爭結束前,他本著法治精神,挑戰自己頒佈的《解放黑奴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在戰後的合法地位,積極爭取修憲而催生了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這在史蒂芬史匹柏以歷史學家桃莉絲.基恩斯.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的《無敵:林肯不以任何人為敵人,創造了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為藍本的電影《林肯》(Lincoln中有深刻的刻畫。林肯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後來在劇院觀劇時被奴隸制度支持者演員刺殺,可是卻改變不了美國國土完整和憲法已廢奴的事實。

由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是寫給社會大眾讀的書,作者並沒有用深奧的學術術語和模式來解釋他們的理論,在讀的時候我也不禁有點懷疑作者是否有循環論證的問題,把成功的發展國家都先歸類成廣納型以及失敗的國家為榨取型。還好《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中譯版有台大經濟系的林明仁教授撰寫推薦序,把艾塞默魯和羅賓森的學術研究成就很簡單淺顯地作了很棒的介紹,才得知《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中的結論是有深厚的學術根基的。根據IDEAS/RePEc資料庫,艾塞默魯在現在經濟學界的影響力,排名所有經濟學家中第八名!艾塞默魯在2005年榮獲為四十歲以下對經濟學思想與知識有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而設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

艾塞默魯與羅賓森列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也深入舉出許多精采的歷史證據,從羅馬帝國、馬雅城邦、中世紀的威尼斯、蘇聯、拉丁美洲、英國、歐洲、美國與非洲,還有他們也試圖預測這些問題,例如中國在威權統治下的經濟發展,是否能持續狂飆並超越西方國家?作者卻指出,以蘇聯為例,榨取型制度也能在一段時間內創造經濟成長,因為農村資源被轉作工業發展的資源,可是卻會無以為繼。他們認為中國也是步其後塵而已,如果中國的政治制度不再改革成廣納型制度的話。

既然是制度在作祟,在國際外交課題上,要幫助數十億貧困國家的人民脫離貧困,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西方富國提供更高金額的人道援助?或是從本書作者對於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互動觀察當中找到可行方法?作者坦白地提出,富國對窮國的援助,有許多早就消耗在層層的關卡中,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中寥寥無幾,這些援助雖然寥勝於無,不過僅是富國讓自己更好過些。

如果說廣納型制度要能運作得良好,想當然要在一個民主制度發展得良好的國家,教育和經濟制度允許階級的流動,並且保障個人的各種自由和公民權利。簡而言之,就是要有民主政治、自由經濟、權力制衡、言論自由、公民參與、公平分配、人權保障和社會多元化。這種我在這篇文章〈民主究竟有多好?〉中的種種發現不謀而合啊!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真的是一本大家都該好好讀一讀的好書,雖然《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批評中國的制度,可是據說對岸領導人對這本《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是非常重視的。我前幾天搭捷運時讀這本書,第二天又見一位年輕人也在捷運上讀這本書,真是有前途啊!現在在捷運上讀書的年輕人真的不多,更何況是這種嚴肅的大部頭著作,雖然這本書讀起來一點也不艱澀。《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其實也該列為所有國家的公務員和大學生必讀好書!

如果要雞蛋裡挑骨頭,《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有些論述我比較認為要再檢驗的是,對於局外人來說,很多國家發展的秘辛和箇中因素,並非簡單的外部數據就能輕易解釋的。而且《槍炮、病菌與鋼鐵》中的地理論無法完全解釋了現在各大洲的國家發展現狀,不過卻也解釋了為何歐美能成為世界強權,因為歐美現在能過得比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還爽,雖然他們國內的制度是廣納型的,可是他們畢竟也在前幾個世紀在世界各地榨取了許多資源回去做各種基礎建設。而且,亞洲雖然在上個世紀普遍落後歐美,可是在制度成熟後,卻發展神速,這如果完全不考慮文化和地理因素,恐怕也很難完整地解釋吧?不過瑕不掩瑜,《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的這些觀點相信也會激蘯出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不公平的代價和真相!

The Sky of Gene: 台式市場民主

The Sky of Gene: 台北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之不可取

The Sky of Gene: 台灣的半套式民主

The Sky of Gene: 人民的心聲,該聽見了吧!?

The Sky of Gene: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The Sky of Gene: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蝦米係民主?

The Sky of Gene: 中國爛趨勢

The Sky of Gene - 錢買不到的東西--一場思辯的正義講座

The Sky of Gene - 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

The Sky of Gene - 富人為何該多繳稅?-也論稅制

The Sky of Gene - 新第三世界的自食惡果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真的是法官說了算!?

記得在大約16多年前來台灣唸大學時,對台灣的各種政治和社會亂象印象深刻。當時台灣正從戒嚴時期進入民主社會不久,第一屆總統直選也就在我來台前一年舉行,正在嘗試華人世界裡的首次民主滋味。

當時,對台灣人毫無法治觀念的各種想法和作法更是瞠目結舌。馬來西亞當時雖然在社會、文化和經濟上遠落後台灣,不過好夕我們也曾是英國殖民地,英國留下了還不錯的法律和政治制度,讓星馬的發展超前所有東南亞國家。在新加坡,其執法和司法態度又是極其嚴格。而且星馬也流行港劇的一些法庭戲,所以大家對法律賦與犯人的人權保障也耳熟能詳。

儘管還是不少人會犯法,不過被逮時卻知道無論如何都無法硬拗的,而且我們也都清楚無罪推定,在法官宣判有罪前所有嫌疑犯都假定無罪,除非已是公眾人物或者遭到通緝,媒體不許隨意公佈嫌疑犯的照片和姓名,而且警察在逮補嫌疑犯時必須宣告其權力,並且允許嫌疑犯在沒有律師在旁時保持沉默。

來到了台灣那年,剛好遇上白小燕命案還有許多台灣治安史上有名的槍擊事件,台灣警察的辦案效率和態度也讓我們這些遊子大開眼界、嘆為觀止,這麼說可能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不過我們也很難相信台灣的司法制度居然會比東南亞國家還落後。

當時有個笑話是降說的:「香港:一切允許,除非法律禁止;新加坡:一切禁止,除非法律允許;台灣:一切允許,包括法律禁止;大陸:一切禁止,包括法律允許」。

不過稍微值得慶幸的是,台灣的法制在這十幾年間也有了一些些進步。所以以上那則笑話,在今天的台灣社會恐怕已不太適用了,甚至有政府和政客在人民權利受到侵害時還自以為是地「依法行政」。所謂的依法行政,其實是對法治的徹底誤解。尤其在讀了這本田蒙潔律師的《法官說了算!:缺席的證據與邏輯》後,才驚覺雖然台灣人民的法治素養有提高些了,可是最沒有法治精神的,卻有可能是在法庭中辦公的。

法官說了算!


根據維基百科,法治(rule of law)是一個法律原則,指在社會中,法律是社會最高的規則,具有凌駕一切的地位,不得輕慢。所謂「凌駕一切」,指的是任何人包括管治機構、法律制訂者和執行者都必需遵守,沒有任何人或機構可以凌駕法律,政府(特別是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是法律許可的。這些法律本身是經過特定的立法程序產生的,以確保法律符合人民的集體意願。法律必須保障各種自由和公民權利,如果有法律法規侵犯自由或公民權利,就應廢除及停止執行。

法治(rule of law)和法制(rule by law)是不同的。法制(rule by law,依法而治),是指政府制立一套法律,讓人人遵守,但是究竟立法機關是否民主、自由、理性,或者法律是否保障人權,又或者法律是否限制政府濫權,法制則不包括這些元素,後者就是只根據法律來治理就成,即使那條法律是苛刻或殘酷的,因此法制可能僅是獨裁者的工具。就人權保障而言,法治則使普世價值的人權和各國憲法或基本法上的基本權利不受來自他人或政府的非法侵犯。

也就因為台灣社會和人民對法治的不瞭解甚至是誤解,使得人權團體和廢死人士在死刑存廢的議題上慘遭民粹人士抹黑和漫罵。我試圖在幾篇文章中理性地探討廢死議題,結果卻招來一些暱名人士詛咒我家人遭害(請參見〈關於死刑,給朱學恒的話......〉〈關於死刑,給空中的人形醫生的話.....〉〈關於死刑......〉)。這其實讓我很不解,如果我因為我的個人言行要讓家人被人殘殺了,那殘殺我家人的人是否該被判死刑?詛咒我的反廢死人士如果認為犯人該被判死刑,那不就透露出他們心中的念頭極不正義,只是很沒種地希望有人代為執行心中不正義的念頭然後去送死嗎?這不叫作正義,這叫做嗜血!如果他們希望因為我所以殘殺我家人的犯人不必被判死刑,可是殘殺無辜的人不必被判死刑了,反廢死人士難道信念不堅而也支持廢死了嗎?

我不是在說《法官說了算!》是在談廢死議題,而事實上《法官說了算!》沒談到廢死的問題,我也不清楚作者田蒙潔律師在廢死議題上的立場。不過很多事物是環環相扣的。《法官說了算!》主要在談台灣的司法問題,而在台灣的司法問題重重下,對嫌疑犯的基本人權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台灣司法在還不能夠保證所有公義的情況下,有何資格讓人去送死?

在這本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和開學文化合作出版的《法官說了算!》中,田蒙潔律師以她在社區大學授課的經驗和讀者們分享。在這本《法官說了算!》,田蒙潔律師以她流暢生動的文筆,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了台灣的各種司法問題。對極大部分沒有受過法學訓練的讀者而言,也能輕鬆搞懂判例上的種種問題。

因為台灣中學教育文理分家的問題,唸文組的學生不再想唸理組的學生有較多邏輯和數理訓練,而法學教育也淪為背法條而已。可是法學教育絕對不僅是背法條而已,在對岸的人人網上有一篇非常值得一看的文章〈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与政治〉,是中國天津外國語大學翟文喆教授寫的,他是研究中國法制史的。這些文章極長到需要至少四五個小時才能勉強讀完,可是是我讀過最有啟發性的網路文章。雖然它分析的是《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電影和小說,指出哈利波特等人上的魔法學校其實是法學院,其對英美歷史、文化、教育和政治的精闢剖析的內容豐富到幾乎比讀市面上大部分書籍還受用。

田蒙潔律師在《法官說了算!》中指出,基本邏輯、分析、推理能力訓練不足是台灣司法官訓練最大的問題之一。和在中等教育就文理徹底分家的台灣不同,歐美的教育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即使是文科教育,也極重視邏輯和分析推理能力。在美國要唸研究所所要考的GRE,就要考詞彙(Verbal)、計量(Quantitative)和分析寫作(Analytical Writing),計量和分析寫作考的是分析推理能力不必說了,即使是在考的是詞彙,卻也是在考邏輯,那就是詞彙和詞彙之間的邏輯關係。美國學術界相信,邏輯、分析、推理能力才是大專教育的重點,而這些能力不強的人即使幸運地在大學畢業了,也無法再繼續升造。不僅GRE如此,商學院的入學考院LSAT和商學院的入學考試GMAT都要考邏輯與分析。

田蒙潔律師指出,由於無法清楚分辨事實和意見,台灣法官在撰寫犯罪事實中加入許多猜想而像是在寫小說一樣,而主角卻可以是你我他中的任何人,令人不寒而慄。除了邏輯訓練不足,另外田蒙潔律師也用她在美國上法學院的經驗指出台灣的法學教育不重視案例的分析。批評了法學教育後,田蒙潔律師接著指出台灣司法界對證據的態度。並且用歷史大學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指出活在廿和廿一世紀的法官仍活在明朝那「靠情理的推斷以代替證據的不足」之年代。

書中舉的案例皆是大案如江國慶案、 陸正案、 柯洪玉蘭案、 蘇建和案、 許榮洲案。不僅是司法制度和態度對證據的採用之不足,甚至因為沒有落實科學辦案以及鑑識方法之過時,連鑑識科學都不科學,深入剖析箇中在科學辦案、證據、鑑識科學上所犯下的錯誤。

田蒙潔律師指出:『司法改革的重點,恐怕不在於法官擁有多少社會經驗,而是法學教育從根本上,就沒有給予法律人足夠的訓練,以至於不去分辨什麼是「事實」,什麼又是個人主觀 的「意見」,推理往往也陷入邏輯謬誤之中。當這些基本判斷力都付之闕如,我們又怎能期待,法官們能夠根據證據發掘真相,做出合理而公正的判決?這不但會逐 漸侵蝕了法治的基石,更會侵害我們生存與自由的基本權利! 』

這本《法官說了算!》對認識台灣司法的核心問題上有非常大的幫助,尤其是法學教育中對邏輯、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忽略更是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之一。不過我想這本書還是有一個不足之處,那就是田蒙潔律師在《法官說了算!》中舉的美國法學教育和判例之例子,不知是否對台灣的法學教育有實質上之幫助。因為美國畢竟是行使的是英美的普通法系(Common Law),而台灣採用的似乎是大陸民法系(Civil Law)。

與歐陸民法系相比,英美法系多採不成文法,尤其是判例法,強調「遵循先例」原則;審判中採取當事人進行主義和陪審團制度,對於司法程序比較重視;法律制度和法學理論的發展往往依賴司法實務人員(尤其是高等法院法官)的推動,即法官實質上通過做出判決起到了司法的效果。普通法系的立法精神在 於:除非某一項目的法例因為客觀環境的需要或為了解決爭議而需要以成文法制定,否則,只需要根據當地過去對於該項目的習慣而評定誰是誰非。


在普通法系中,法官是由有經驗的律師或檢察官出任。而台灣採用的似乎是大陸法系的成文法為主,通常不承認判例法的地位,法官是職業法官。不過大陸民法系在法學理論上崇尚理性主義、傾向於建構重視邏輯,抽象化的概念體系,而且在司法審判中傳統上要求法官嚴格按照法條審判,以三段論為最重要的推理模式,所以邏輯能力的訓練不足不能是個藉口。

歐陸民法系在形式上具有體系化、概念化的特點,便於模仿和移植,所以實行的國家較多。適用英美普通法系的國家,幾乎全都曾是英國殖民地,所以可見英美普通法系移植台灣的可能性極微。我不是法律專家,不曉得歐陸等法律先進國的法學教育中,討論判例究竟有多重要,不過我想要針對台灣法學教育做根本上的改革,同樣是亞洲的先進法律國家如日本和韓國或者是歐陸,是否更可能值得台灣司法界借鏡?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學會思考,你真的贏定了!

The Sky of Gene: 為了罪咎

The Sky of Gene: 罪行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