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原本不想再漟渾水的,不過學科學的人,嘔心瀝血的文章被暗中指控扭曲科學事實,是令人寑食難安的。因此,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為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作補充,證明我的提出的論點都有科學依據的。

對文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中的政治問題,這裡就不作討論了,畢竟政治取向是個人的選擇。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中,關於美國農業及畜牧業的探討,主要依據是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Michael Pollan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新聞學教授。The Omnivore's Dilemma曾榮獲《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評選2006年年度十大好書The Omnivore's Dilemma中文版《到底要吃什麼?:速食、有機和自然野生食物的真相》由蕭秀姍和黎敏中翻譯,久周出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牛原本是吃草的,歐美國家為了降低飼養成本,一些摻雜抗生素、激素、化肥、殺蟲劑的蛋白質添加劑加入以玉米為主的飼料中,並且還普遍將肉和骨頭的混合物(肉骨粉)加入飼料。先前一直認為是對患病牛的遺體處理出現問題,因此藉由牛吃牛隻肉骨粉的方式,使疾病在健康牛群中傳播開來。這一點在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中的第四章The Feedlot: Making Meat中提到。

美國牛多少都吃肉骨粉,不見得都是牛的肉骨粉,可是朊毒體本來就會跨物種傳染。關於朊毒體的跨物種傳染及致病原理,機制相當複雜,可參考Prion diseases and their biochemical mechanisms. Cobb NJ, Surewicz WK. Biochemistry. 2009 Mar 31;48(12):2574-85.

肉骨粉的經濟效益很高,以美國的資本主義至上的運作方式,是很難禁的!我要指的是,肉骨粉的經濟效益很高,美國政府本來就不打算禁,所以我並沒有指美國控廠
有不法活動之意。會那樣說是因為相對歐盟完全禁止動物蛋白質施用在牛的飼料內,美國還允許使用禽類和魚類的蛋白質。我並不認為美國大牧場有施用禁用動物蛋白質的黑心非法活動。關於美國允許在牛飼料中添加非反芻動物肉骨粉一事,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中的第四章The Feedlot: Making Meat中提到,《紐約時報》《西雅圖郵報》(Seattle Post也有報導,科學團體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也有篇文章They Eat What? The Reality of Feed at Animal Factories指出,一篇學術論文也有探討(Sapkota, A.R., L.Y. Lefferts, S. McKenzie, and P. Walker. 2007. What do we feed to food-production animals? A review of animal feed ingredient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5 (5):663-670.)。

牛的胃液和人類的不同,不是酸性的,而是中性的。強迫餵食玉米後,牛會得胃漲氣胃潰瘍,所以其實是病奄奄的。沒錯,美國牛肉絕大部分是病牛的肉!為了治療病牛,就得大量使用抗生素,又造成了抗抗生素的病菌泛濫。更甭提為了治療病牛而使用的一堆獸醫用藥,美國病牛肉就是藥罐子的產品啦。這一點在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中的第四章The Feedlot: Making Meat中提到,除了抗生素外,治療病牛主要要長期使用藥物Rumensin和Tylosin。

美國農業部(USDA)的微生物學家James B. Russell也有篇學術論文
Science. Factors that alter rumen microbial ecology. 2001 May 11;292(5519):1119-22.探討這問題。James B. Russell的研究包括大腸桿菌O157:H7,論文中有解釋到大腸桿菌O157:H7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在,它們可以活在酸性的環境中。我已提過了,牛的胃原本是中性的,吃玉米飼料才變成酸性的。所以在吃玉米的牛胃腸中,大腸桿菌O157:H7會特別多,而且它們能通過人酸性的胃需感染人類。讓牛改吃牧草,牛腸道中的大腸桿菌O157:H7會減少約八成。感染O157:H7大腸桿菌的患者,主要出現腹痛和腹瀉病徵,但約有三分之一人會出現出血性大腸炎,糞便出血,嚴重者更會出現溶血和急性腎衰竭,甚至死亡。《紐約時報》有篇報導E. Coli Path Shows Flaws in Beef Inspection指出美國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因吃食牛肉而感染O157:H7大腸桿菌,並指出美國的控管不嚴格。

玉米飼養出來的美國病牛肉,不僅脂肪含量高到異常,脂肪組成更不利心血管健康。正常的肌肉是不會均勻地分佈脂肪的,那些乍吃之下美味的牛肉,其實都是變質、畸型、異常的肌肉。美國人的心血管疾病罹患率節節上升,很大部分是國民的飲食習慣造成,例如吃了太多不健康的美國病牛肉。這點在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和另一本書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中有提到。In Defense of Food有中譯本《食物無罪: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曾育慧譯,平安文化出版)

有人會爭論道,並非所有美國牛都吃葷吧?是的,的確有純吃草的美國牛,可是吃草的牛需要更多土地和生長時間,成本很高,所以在美國,草食牛的牛肉,是在高級超市裡賣的,比吃葷的牛肉貴好幾倍,連美國內銷都不夠,美國外銷的都是吃葷的牛肉啦!這在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In Defense of Food中有提到,加上我在美國的生活經驗。

美國牛吃玉米,而玉米在美國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玉米背後涉及了龐大的石化工業、機械工業、農業、生技公司、食品加工業、醫療業、保險業以及政客的利益。大量種植玉米的美國中西部,也是美國很保守的地區,他們就曾是蠻橫霸道無能的美國共和黨的長期支持者!這是我個人的政治推論。

來仔細談談美國牛被迫喂食的玉米吧!玉米基本上是最容易種植的糧食作物之一,這也就是為何美國決定大量種植。玉米雖然能密集地種植,可是卻也需要大量的氮肥。氮雖然是空氣主要組成成份,可是人工固氮需要耗費大量石油!這是常識,而且在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有提到。

為了讓美國的玉米田裡能旺盛地長出源源不絕的玉米,並且讓石化工業能夠從中獲益,美國就得到處去爭奪石油!所以說誇張一點,美國鮮嫩多汁的牛肉裡粉紅色的牛血,其實就是十幾萬無辜伊拉克人民的鮮血!這是純政治指控,嫌我跳得太超過,可以看這篇《哈潑雜誌》(Harper's Magazine)的文章:The oil we eat: Following the food chain back to Iraq。《哈潑雜誌》是美國第二老的知性月刊。

我常常跟朋友說,美國其實並沒有農業,就一定會被取笑。可是美國真的幾乎沒有農業,因為大部分美國農民常常無法決定他們種的作物的品種,更甭提自行去改良。大部分美國農民充其量,是石化和生技公司雇用的工人,他們把農田當作工廠一成不變地操作大量農業器具,和工人其實沒兩樣,所以算是工業。這一點,是個人的有趣觀點,和科學事實無關,不過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中就詳細描述了美國農業的歷史和現狀。

美國玉米農種植的玉米種子,是向生技公司如孟山都(Monsanto)等大量高價買來的。後者巧妙地利用遺傳學上的混種優勢(heterosis)來變相強迫農民只能向他們高價購買種子。生技公司賣的種子,是兩個純品系的第一代。因為混種種子的第二代會變得很貧弱,所以農民是無法把收成的種子拿去種植的,除非他們想虧到死!好吧,生技公司得益了!這點在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的第二章The Farm中有提到。

密集地種植玉米,就得機械化,所以五湖區的機械工業也得益了!耗費大量能源和機械化設備把玉米拿去製成玉米糖漿,然後用在所有加工食品讓美國人肥到死的食品加工業當然也得益了(石化和機械工業又再爽到了)!美國人吃太多玉米糖漿和病牛肉所以得了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文明病,醫療業和保險業也間接得益了!這是政治上的推論。

好吧,石化工業、機械工業、農業、畜牧業、生技公司、食品加工業、醫療業和保險業加起來的金錢和選票夠可怕了吧?這就是為何美國政府拚了老命,被外國人痛罵蠻橫、霸道、無理、沒良心,也要用自由貿易為藉口,強迫把病牛肉和病牛雜賣到其他國家!然後他們再把賺來的錢去中東購買石油來造成全球暖化,中東國家再把賺來的美金資助恐怖份子作亂......這是政治推論,不過Thomas L. Friedman的Hot, Flat, and Crowded: Why We Need a Green Revolution有指出美國和恐怖分子的關係。
Thomas L. Friedman是《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

看來美國病牛肉真是個邪惡的東西啊,算是一種妖魔吧?好吧,一切問題都來自玉米,那為何挑單挑牛肉下手?雞和豬也可喂食玉米啊?雞和豬是雜食性的,喂食玉米根本沒有問題。牛的換肉率比雞和豬差,七公斤飼料換一公斤牛肉,可是五公斤飼料換一公斤豬肉,而三公斤飼料可換一公斤雞肉。換肉率是從多方資料來的,主要可參考維基百科的條目Feed conversion ratio

生產牛肉其實就經濟效益來說,是最不划算的。不過,正是因為牛的換肉率差,需要喂食更多玉米,不僅畜牧業得益,上遊的石化工業、機械工業、農業、生技公司等可以刮分到的利益也更多!可是從中產生的溫室氣體也更多!這算是我個人的合理推論。


好了,歡迎各位就科學問題提出問題、意見、建議或討論,謝謝。

不過,我想很多朋友想知道的是吃美國牛肉究竟有沒有感染變種克雅爾氏病(vCJD)的危險。就這點,容許我打個官腔:

科學界對人類吃食罹患牛腦海綿狀病變(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簡稱BSE)的牛肉能否感染牛朊毒體而罹患變種克雅爾氏病(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簡稱vCJD)之可能性,已有了初步的共識,也就是兩者之間是有高度關聯性的。

根據現在資料研判,雖然無法排除長期大量食用美國牛肉與其他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疾病的關係,並且也無法百分之百準確評估風險,不過因食用美國不帶骨牛肉而罹患變種克雅爾氏病(vCJD)的風險應該相當的輕微並且趨近於零。

而吃食美國帶骨牛肉、牛內臟及牛絞肉之風險,也無法百分之百準確評估,不過估計是吃食美國不帶骨牛肉風險之各約四、廿及七百倍。雖然吃食美國帶骨牛肉、牛內臟及牛絞肉而罹患變種克雅爾氏病(vCJD)之風險,也有可能相當的輕微並且趨近於零,不過建議儘量避免或少量攝取。

好,最後再聲明,我鼓吹拒吃美國牛肉,的確是站在政治、經濟、人道、健康和環保的立場。換句話說,我並沒有反對美國不帶骨牛肉入台,而是鼓勵大家拒吃。我並不是想要模糊問題焦點,而是從不同角度來看待美國牛肉。關於這點,吃不吃,這的確是個人選擇的問題。

我反對美國帶骨牛肉、牛肉臟及牛絞肉進口台灣,是基於公共衛生的立場。也就是希望把風險降到最低,如果能不進口,絕對是更好的政策。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再回《回答: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

The Sky of Gene - 禪、茶水、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群萌亂舞的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科學知識傳播的原則

The Sky of Gene - 重啟美國牛肉談判!!!

The Sky of Gene - 【分享】你準備好吃美國牛內臟了嗎?

The Sky of Gene - 機車與美國牛肉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2.5 ppm!-從台灣三聚氰胺事件論政策和報導的不專業

The Sky of Gene -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25 則留言:

  1. 哈,所以還是把一些東西補上去了

    真是辛苦了。

    我很能體會你說的,被講說是在刻意扭曲的那種心情。最近我好幾次在咖啡館還有plurk暴走發牢騷也是這樣。

    從你轉貼的facebook留言,我想還是會有一些人願意在科學上好好討論的。

    不過,大概多少還是會出現一些小白吧!

    很遺憾的是,我們都去問人說,到底是哪些科學證據被扭曲了,結果顯然也沒有人真的好好回答。看來只是人云亦云啊。想想一樣是生物同行,一樣是在研究單位,我倒是有點好奇說,若是作研究的態度也是如此,要怎麼生存阿 XD

    Anyway,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
  2. 唉,最近工作壓力已經不小了,下班還得找筆戰,好累......

    我對此比較樂觀,因為在網路上打筆戰,比起實驗室討論,或用整篇文章論戰,更容易引起誤會或誤解。

    在課堂和實驗室,用的態度應該會不同吧?

    回覆刪除
  3. 路過囉嗦一句...跟某些人這麼認真幹嘛?這群人多的是只講立場而不講科學,同樣的決策譬如說換成民進黨政府做,你看看他們會不會口風馬上180度大轉變。這就好像想跟創造論者從科學的角度談演化的真實性一樣,都是做白工而已。

    立場超越邏輯的人是永遠不會在邏輯的戰場上敗下陣來的。無知就是力量。

    回覆刪除
  4. 呵呵,說得好。

    我是很不想把台灣的政治生態扯進來,不過你真是一針見血......

    回覆刪除
  5. 寫的好 拍拍手
    知識份子的責任
    把知道的告訴這個養育我們的社會
    這幾篇文章都做到啦

    過去幾天我問了幾位白人同事 為何他們不吃牛雜[內臟] 他們或是說從來就沒人吃[媽媽不煮 小孩長大也不吃] 或是說味道不好 或者說很久以前 人沒東西吃時 當然什麼都吃

    他們為了表示高雅 要顯示尊重不同文化啦 想要探問他們的深層心理還要多問 講久了 才可以問出他們對牛雜食物流露出噁心的態度 對他們來說垃圾啦 這樣的心態處理出來的食物 馬政府還同意 送來給台灣人吃 唉 真的很誇張

    台灣開牛肉麵的 賣牛雜湯的庶民都要擔心啦 當美國本土傳染的第一例vJCD人的狂牛病現世時[遲早啦] 新聞一上報 這些小吃攤就要被判死刑啦 可憐窩

    回覆刪除
  6. 美國有部分地區(南方)和部分族裔可能還是會吃內臟,不過全美國人口多少比重,我不太清楚。

    我想用簡化的一句官腔說法:「大部分美國白人不嗜吃哺乳動物內臟器官」,應該沒啥大問題吧?

    我發現維基百科有個條目Offal(下水):http://en.wikipedia.org/wiki/Offal

    關於北美的敍述: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giblets of chickens, turkeys and ducks are much more commonly consumed than the organs of mammals, except for the liver, which is eaten quite commonly. Ground chicken livers, mixed with chicken fat and onions, called chopped liver, is a popular staple with American Jews.

    In some parts of the country the euphemism "variety meats" is used for mammal organ meat. It is illegal to sell lungs or lights for food in the United States[citation needed], although some ethnic groups have traditional dishes made from them (such as lungen stew among American Jews).

    Mammal offal is somewhat more popular in the American South, where some recipes include chitterlings, chicken gizzards and livers, and hog maw. Scrapple, sometimes made from pork offal, is somewhat common in the Northeast US, particularly in areas with Amish communities. Fried-brain sandwiches are a specialty in the Ohio River Valley. Traditional recipes for turkey gravy typically include the bird's giblets. Rocky Mountain oysters or prairie oysters are a delicacy eaten in some cattle-raising parts of the western US and Canada. It is also easy to find fried pork rind as snack in groceries.

    可惜裡頭沒有提供數據和引用資料。

    關於台灣小吃攤販,就只能寄望他們能自律及做好肉品產地來源的標示。消費者絕對有權力知道食品產地來源,並且選擇是否吃食。

    回覆刪除
  7. 你提到:
    我是很不想把台灣的政治生態扯進來
    -----------------------------------
    在你的文章裡卻有提到很多美國的政治
    這是為什麼?
    政治力是延伸到每個角落的吧

    回覆刪除
  8. 因為台灣愛亂扣帽子的人太多了,就有網友譙我,指控我在意的其實是總統姓不姓馬XD

    回覆刪除
  9. 請教,普恩蛋白的跨物種傳染,
    包括鳥類、魚蝦及昆蟲嗎?
    個人比較在意後兩者。

    另外,在問題肉於自然環境分解後,普恩蛋白能留存多久而不失去作用?

    回覆刪除
  10. 問的是牛的普恩蛋白(朊毒體)吧?

    簡單的回答是「不知道」,因為幾乎沒有相關研究和科學證據。

    如果真的要推論,我認為牛的朊毒體很有可能不會直接感染魚蝦和昆蟲。

    回覆刪除
  11. 謝謝回覆,我也這樣猜想。

    另外請教,病牛組織和一般垃圾經過焚化爐處理,燒成灰燼後,是否仍有致病的效力?
    (目前焚化爐標準溫度在982攝氏度)

    食物處理的短時間高溫加熱,無法牛的朊毒體失去作用。那焚化爐的處理過程呢?

    看到報紙「燒成灰也有破壞力,會污染土壤」的報導,覺得有點不可置信。

    回覆刪除
  12. 這真是標準的以訛傳訛,連消基會的「重啟『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談判之提案公投連署活動」裡也提到。

    我有寫信去消基會(comfoda@ms14.hinet.net)了,也在他們網站留言了,有沒有用,我不敢保證,以下是信中內容:

    您好,我是(略)。

    我肯定您們對開放美國帶體牛肉、牛肉臟及牛絞肉事件中的努力與用心。

    對於您們發起的「重啟『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談判之提案公投連署活動」(http://www.consumers.org.tw/unit211.aspx?id=170),我也盡力呼吁朋友支持。

    不過,對於〈重啟「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談判之提案公投連署活動〉文中寫到「台灣環境原本沒有變異性普恩蛋白這種不良蛋白存在,一旦入侵,永遠不會消失,即便發現到死者是因為變異性普恩蛋白致死,並以火化方式處理遺體,恐怕也無濟於事,因為該蛋白無法消滅,將進入台灣的食物鏈生態,污染台灣淨土。」,以我的生物學專業訓練,判斷為有嚴重誤導性。

    變異性普恩蛋白(朊毒體,prion)依然是蛋白質,大部分破壞蛋白質的方法,如強酸、強鹼和漂白水皆能破壞它。並且,變異性普恩蛋白並非帶輻射性之金屬放射性同位素等,所以如果燒成灰,確定是不會再有感染動物之可能性。

    我希望您們能把那段移除,以免引起社會大眾不必要的恐慌,謝謝。

    祝:

    日 安

    (略)

    回覆刪除
  13. 我也是生物背景的
    個人以為
    你的觀點太混雜了
    既然是討論科學依據
    就好好講一講科學依據
    扯那些政治,只是把你好心好意想要討論的論點
    那些科學家花很多時間做的研究
    在政治問題之中,被模糊掉了...

    這一篇變成了"〈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之政治推論
    實在可惜,浪費了你大好的前篇

    我實在很想看機制的那篇,只是可惜沒權限
    該去台大圖書館了...哀...好遠

    回覆刪除
  14. 我倒以為這篇是政治推論的科學基礎耶。我知道有很多朋友不喜歡我把政治和科學混在一起談,不過我的目的是要以科學介入政治,而非政治介入科學。

    有科學家想當不沾鍋,不過可惜我不想當不沾鍋。這是個人偏好,無所謂好壞。您很清楚理性地表達出您的觀點,我也覺得很好。

    不過科學與政治間的問題當然沒那麼簡單,讓我再借用朋友在「非死不可」引起不少學科學人的共嗚的留言:

    「然則何謂專業?科學以外,社會,經濟,文化,國際關係等等都各有專業,甚至政治本身也有其專業所在,科學並不是唯一價值。更不用說即使是 "各種專業為政策之主導" 的思想也時常招致菁英主義之非議。」

    「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我自不免希望從科學專業的眼光對政策發表意見,甚至,希望科學專業能對各種政府政策政策造成更多影響。但是於此同時,我認為我等更應時時自我告誡,避免科學本位主義作祟而蒙蔽了對多元價值的體察。」

    (六百,再借用一次哦:p)

    回覆刪除
  15. 還有...
    我這樣說可能本身就不對了
    不過...
    溝通是一種可以精練的技術
    如果你一進到跟你不同觀點的人的地方(例如某人的plurk)
    不管是誰先開始酸誰的
    劈頭就說人家是個笑柄...

    彼此從下一秒開始就都是防禦性心態了
    你們兩個之間有可能有任何建設性的討論嗎?
    彼此都是防禦心態的情況下
    花時間在彼此的地盤上互戰
    根本不可能讓你到達任何地方去吧~~

    人急則無智...

    共勉之

    回覆刪除
  16. 突然覺得我的上一篇也順便把我自己也罵進去了...讓我發笑中
    也讓各位見笑了
    這些問題果然對我凡夫俗子太過艱難
    我還是躲著享受各位精練的觀點就好
    看書去也~~

    回覆刪除
  17. 是的,您真是一針見血啊:)

    真是謝謝您的這一番教誨,我會謹記於心的。

    回覆刪除
  18. 嗯,多看書有益身心健康:)

    您說的這一番話,就讓我肯定您不是凡夫俗子了。

    共勉之:D

    回覆刪除
  19. 現在有關台灣進口美國牛內臟,會不會導致台灣土壤受污染和牲畜受污感染的謠言滿天飛。

    學生物對科學證據有興趣的朋友,有篇不錯的評論論文,探討朊毒體從腸道入侵到神經組織的過程和機制。從中可看到,大部分動物因感染朊毒體而致病的,除了遺傳因素,大部分就是病從口入的。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4, 201-211 (March 2006) | doi:10.1038/nrmicro1346

    Mabbott NA, MacPherson GG.

    Institute for Animal Health, Ogston Building, West Mains Road, Edinburgh EH9 3JF, UK. neil.mabbott@bbsrc.ac.uk

    Prion diseases are neurodegenerative conditions that cause extensive damage to nerve cells within the brain and can be fatal. Some prion disease agents accumulate first in lymphoid tissues, as they make their journey from the site of infection, such as the gut, to the brain. Studies in mouse models have shown that this accumulation is obligatory for the efficient delivery of prions to the brain. Indeed, if the accumulation of prions in lymphoid tissues is blocked, disease susceptibility is reduced. Therefo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ells and molecule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delivery of prions to the brain might identify target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delivery of prions to the brain.

    PMID: 16462753 [PubMed - indexed for MEDLINE]

    回覆刪除
  20. 這個該死的Prion真是變態得超乎想像。

    有論文的確發現600 °C的高溫把感染了prion的腦組織烤15分鐘化成灰了,灰燼居然還有感染力,不過在1000 °C在高溫下焚燒,就會完全失去感染力: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0 Mar 28;97(7):3418-21.
    New studies on the heat resistance of hamster-adapted scrapie agent: threshold survival after ashing at 600 degrees C suggests an inorganic template of replication.

    Brown P, Rau EH, Johnson BK, Bacote AE, Gibbs CJ Jr, Gajdusek DC.

    Laborator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tudi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20892, USA. brownp@ninds.nih.gov

    One-gram samples from a pool of crude brain tissue from hamsters infected with the 263K strain of hamster-adapted scrapie agent were placed in covered quartz-glass crucibles and exposed for either 5 or 15 min to dry heat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150 degrees C to 1,000 degrees C. Residual infectivity in the treated samples was assayed by the intracerebral inoculation of dilution series into healthy weanling hamsters, which were observed for 10 months; disease transmissions were verified by Western blot testing for proteinase-resistant protein in brains from clinically positive hamsters. Unheated control tissue contained 9.9 log(10)LD(50)/g tissue; after exposure to 150 degrees C, titers equaled or exceeded 6 log(10)LD(50)/g, and after exposure to 300 degrees C, titers equaled or exceeded 4 log(10)LD(50)/g. Exposure to 600 degrees C completely ashed the brain samples, which, when reconstituted with saline to their original weights, transmitted disease to 5 of 35 inoculated hamsters. No transmissions occurred after exposure to 1, 000 degrees C.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 inorganic molecular template with a decomposition point near 600 degrees C is capable of nucleating the biological replication of the scrapie agent.

    PMID: 10716712 [PubMed - indexed for MEDLINE]

    回覆刪除
  21. 同實驗室後來在模擬焚化爐的條件下重覆了實驗,也該到類似的結論:

    Environ Sci Technol. 2004 Nov 15;38(22):6155-60.
    Infectivity studies of both ash and air emissions from simulated incineration of scrapie-contaminated tissues.

    Brown P, Rau EH, Lemieux P, Johnson BK, Bacote AE, Gajdusek DC.

    Laboratory of CNS Studi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and Div.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fice of Research Facilities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 NIH, US Dept. of HHS, Bethesda, MD 20892, USA. paulwbrown@comcast.net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15 min exposures to 600 and 1000 degrees C in continuous flow normal and starved-air incineration-like conditions to inactivate samples of pooled brain macerates from hamsters infected with the 263K strain of hamster-adapted scrapie with an infectivity titer in excess of 10(9) mean lethal doses (LD50) per g. Bioassays of the ash, outflow tubing residues, and vented emissions from heating 1 g of tissue samples yielded a total of two transmissions among 21 inoculated animals from the ash of a single specimen burned in normal air at 600 degrees C. No other ash, residue, or emission from samples heated at either 600 or 1000 degrees C, under either normal or starved-air conditions, transmitted disease. We conclude that at temperatures approaching 1000 degrees C under the air conditions and combustion times used in these experiments, contaminated tissues can be completely inactivated, with no release of infectivity into the environment from emissions.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result can be realized in actual incinerators and other combustion devices will depend on equipment design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during the heating process.

    PMID: 15575075 [PubMed - indexed
    for MEDLINE]


    這是第二篇論文中的原文白話:

    We here report that once again, despite the nearly total destruction of over 109 LD50, and individual bioassay animal caging to avoid any possibility of cross-contamination, an ashed sample of scrapie-infected tissue transmitted disease after having been exposed to 600 °C for 15 min, and once again, we found no survival after exposure to 1000 °C. We also show that no infectivity escaped into air emissions from 15 min test burns at either 600 or 1000 °C.

    Whatever the mechanism of this minimal level of survival in extreme heatwhether a result of incomplete combustion, the existence of a mineralized template for replication, or some other unimagined phenomenon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the exposure under carefully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of a small sample of contaminated tissue to 1000 °C, under either an oxidizing or reducing atmosphere, will ensure complete sterilization of the ash and emissions. Exposure at 600 °C allows a minimal level of infectivity to persist in the ash but generates air emission products that are noninfective.

    只要用1000 °C去燒,就能完全讓Prion失去活性。

    回覆刪除
  22. 以下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手術消毒prion的方法(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on):

    # Immerse in a pan containing 1N NaOH and heat in a gravity-displacement autoclave at 121°C for 30 minutes; clean; rinse in water; and then perform routine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 Immerse in 1N NaOH or sodium hypochlorite (20,000 parts per million available chlorine) for 1 hour; transfer instruments to water; heat in a gravity-displacement autoclave at 121°C for 1 hour; clean; and then perform routine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 Immerse in 1N NaOH or sodium hypochlorite (20,000 parts per million available chlorine) for 1 hour; remove and rinse in water, then transfer to an open pan and heat in a gravity-displacement (121°C) or in a porous-load (134°C) autoclave for 1 hour; clean; and then perform routine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回覆刪除
  23. 輸血的確有傳染vCJD的可能:

    Haemophilia. 2006 Mar;12 Suppl 1:8-15; discussion 26-8.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risk of transmission by blood transfusion and blood therapies.

    Ironside JW.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National CJD Surveillance Unit, Western General Hospital, Edinburgh, UK. james.ironside@ed.ac.uk

    In the last decade, a new variant of the human prion disease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now known as variant CJD or vCJD) was identified and causally linked to dietary exposure to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during the 1980s and early 1990s. Preliminary studies in animal models suggest that prions can be transmitted by blood. Based on two recent reports of iatrogenic vCJD transmission by blood transfusion in humans, a Department of Health-sponsored risk assessment warned that recipients of plasma therapies are now at risk of contracting vCJD from potentially infected donors. It is believed that all the population may be susceptible to vCJD infection, although clinical cases have so far occurred only in methionine homozygotes at codon 129 in the human prion protein gene. A non-invasive blood-based diagnostic assay is urgently needed. Because the incubation period may be upwards of 40 years and there is no reliable screening test, it is currently unknown how many people may be in an asymptomatic phase of vCJD infection in the UK. However, there remains a distinct possibility that some infected patients may never develop clinical symptoms but will remain asymptomatic carriers who can potentially transmit the disease to other individuals. Therefore, screening of infectious individuals will be a critical component for individuals who rely on blood transfusions and/or blood therapies. In the absence of screening tests or effective therapies to treat this disease, a formidable worldwide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lies ahead to prevent new infections, accurately assess infection rates and treat infected patients.

    PMID: 16445812 [PubMed - indexed for MEDLINE]

    回覆刪除
  24. 轉貼:不願意面對的真相之美國牛內臟絞肉

    (一)揭發真相,認清事實

    吃美國牛內臟的得病機率只有"百億分之幾"嗎?衛生署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算出吃美國牛內臟得到新庫賈氏症的機率為百億分之1.5。然而,其計算機率所根據的統計數據---美國只有三頭病牛---卻是錯的,因為美國農業部使用的統計方法根本違反了基本統計學原理。

    以日本為例,從他們發現狂牛症病牛後就對境內牛隻進行全面普查。然而,事實上,美國農業部從未對美國牛進行全面普查,連隨機抽樣調查都沒有,而是只檢查由業者自行認定與採樣的疑似有問題牛隻。其假設是,假如他們在這些牛隻身上找不到狂牛症,那就更不可能在其它牛隻身上找到狂牛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狂牛症諮詢委員會會議紀錄, http://www.fda.gov/ohrms/dockets/ac/06/transcripts/1006-4240t1.htm)

    但這樣的假設極不恰當。例如,假設疑似問題牛隻共有八十萬頭,其罹病機率是百萬分之一,而看似健康牛隻共有二千萬頭,其罹病機率是二百萬分之一,則疑似問題牛隻罹病的期望值是0.8頭,而看似健康牛隻的罹病期望值卻是10頭。換句話說,如此一來,即使對全體疑似問題牛隻進行普查,也不見得能找到病牛,但在此同時卻極可能還有10頭病牛沒有被發現。至於,疑似問題牛隻數量與看似健康牛隻數量相比,真有那麼懸殊嗎?的確很懸殊,因為感染狂牛症的病牛必須等到兩三歲大時,才可能會開始出現症狀,然而牛隻們卻沒什麼機會長到那麼大。「比較年輕的牛隻是會被傳染而且具有傳染力的,然而牠們在開始出現症狀前就會被宰殺供人類食用了。...換句話說,美國沒有發現其它狂牛病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美國人已經吃掉所有的證據了。」(Greger, 2003, http://www.organicconsumers.org/madcow/greger123103a.cfm)

    事實上,美國發現的第一頭狂牛症病牛,就是一隻看似健康的牛。根據美國的新聞報導,牧場工作人員David Louthan表示,那是頭"perfectly good walking cow",之所以會被送去檢測,「完全是巧合」(just a fluke):當他發現那頭牛被誤送到拖車上時,因為趕著下班,懶得再把牠帶出來,就直接用槍把牠殺了,所以這頭牛才會陰錯陽差地被送去檢測。後來這位員工由於害怕自己染上狂牛症,因此到處寫信告知此件事情的真相,結果沒多久就被牧場解雇了,USDA(美國農業部)人員還到他家門口守候,甚至有配槍的 USDA人員把他帶到車上質問「你到底想怎樣?」(What do you want?)(2004年2月6日,http://www.msnbc.msn.com/id/4198248)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至今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案例,因為食用美國牛肉而得狂牛症」(參閱http://www.udn.com/2009/10/28/NEWS/NATIONAL/NATS6/5218491.shtml)然而,這是事實嗎?

    請參閱"First North American death of Mad Cow disease reported"(http://www.mapcruzin.com/news/rtk080802c.htm)一文。該文作者是加拿大人,講的是剛好發生在他家附近的北美洲第一位被提報的狂牛症致死病例(人)的故事。這個病例在過世好幾個月後相關的新聞才爆發開來。由於這個病例是在過世之後才被檢驗出死於vCJD(新庫賈氏症或人類海綿狀腦症),但是當初用來醫治此病例的內試鏡後來也被用在其他七十幾位病患身上。由於vCJD會經由輸血傳染,醫院害怕將來被這些無辜的病患控告醫療疏失,因此主動通知這些病患相關的風險,整件事情才爆發開來。

    或許您會說這是發生在加拿大的故事,與美國有什麼關係嗎?有的,因為美國也是一樣,並沒有強制規定醫師與醫院一定要提報疑似的病例。「美國疾病管制局並沒有實施全國性的規範來要求醫師與醫院提報此病的病例。」(Steve Mitchell, 2003, http://www.rense.com/general47/spor.htm)

    另外,請看看美國第一位因狂牛症致死的病患的相關新聞報導,如下列網址:http://edition.cnn.com/2004/HEALTH/06/21/madcow.patient/

    這位小姐於2004年過世時,正值25歲的花樣年華。她於1979年出生於英國,於1992年移居到美國,於2002年四月被診斷出疑似罹患vCJD。在那之前,她已吃了大約10年的美國牛肉了。

    當然您也可以說她不是因為吃美國牛致死的,而是因為吃英國牛或者其他任何原因。因果關係要如何推論,那是您個人的自由。但我只相信客觀的事實:她死於vCJD,而她吃了大約十年的美國牛肉。

    附註:vCJD潛伏期為7年以上,可參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網頁,網址為http://www.tlri.gov.tw/Info/News_Detail.asp?RID=12449

    (二)破除迷思,拒絕美牛

    對於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來說,制定各項法規的基本精神必須以保障個人人身自由為原則,然而,若個人自由會影響到他人的自由,就必須予以限制。簡單地說,亦即,個人自由必須以不侵犯他人自由為前提。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不好的東西會對人產生負面影響,公權力不可能全面介入干涉個人的私生活,除非此個人行為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權益。例如,喜歡熬夜作息不正常或不喜歡吃蔬菜等等生活習慣也會致癌,但民主政府不會立法禁止熬夜,也不會規定每人每日一定要吃五蔬果否則要罰款等等,因為這些行為不會影響到其他人,除非熬夜不睡時製造噪音影響到別人安寧。

    在此共識之下,我們便可就下列事物逐一探討:
    1. 檳榔:個人嗜吃檳榔會導致口腔癌,但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因此公權力不介入。
    2. 酒:個人酗酒除了傷身外,酒後開車會造成公共危險,因此明令禁止並取締,有些國家甚至禁止在室外公共場合喝酒,例如澳洲。
    3. 香菸:個人抽煙除了傷身外,二手煙對旁人的毒害更嚴重,因此我國已明令禁止在公共場合抽煙。
    4. 牛肉:個人嗜吃牛肉(紅肉)可能會增加罹癌的風險,但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因此公權力不應介入也沒有介入。
    5. 美國牛絞肉:個人嗜吃美國牛絞肉具有罹患狂牛症的風險,然而狂牛症變性蛋白已被證實會經由輸血傳染,而且美國牛肉與其他牛肉無法輕易分辨,牛絞肉更可能混入其他食品加工品(例如火腿、貢丸、素料等),使所有國人皆暴露在狂牛症的風險之中,那麼,公權力應不應該介入呢?

    美國牛的情況,若真要以菸酒來作比喻的話,那就好比是某一特定品牌所出產的酒,有一定的比率有問題,喝了可能會死人(例如在某種機率下會混到工業酒精),而且也確實有人因此喪命。那麼,在該品牌無法保證也無法做到百分百安全的情況下,我們會允許其在市面上販售嗎?當然,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做到絕對百分之百安全。但是,一個有理智的人會想辦法提高自己吃的東西的安全機率。如果我們已知紐、澳等國的牛肉甚至台灣牛的牛肉的安全機率比較高時,何以要讓自己屈就於比較不安心的食物?

    即使台灣人吃美國牛得此病的機率低到微乎其微,那麼台灣牛得此病的機率呢?我們真能信任台灣的畜牧業者不會有人拿美國牛雜肉骨粉來餵食牛隻?我們真能信任台灣的飼料業者不會有人拿美國牛雜肉骨粉來混入飼料之中?吃了之後,反正潛伏期很久,又不像急性腸胃炎可以馬上被人發現?因此有太多的環節可能出問題。台灣的執法效率、敬業精神、職業道德、飲食文化、甚至人種基因,都與歐美不同。等台灣牛也淪陷了之後,我們就不用為了美國牛在這邊爭辯了。

    至於台美利益交換的問題,如果我們現在對美貿易的順差就已經很多,那麼有必要退讓以獲得什麼更進一步的利益呢?就貿易上的利益來說,頂多是某些對美出口商藉此可減少關稅等相關出口成本,那麼,除了這些出口商,以及有買相關公司股票的人以外,其他人能得到什麼利益?即使相關公司的員工,也不見會因為大老闆賺更多錢而跟著加薪,其他普羅大眾就更不用說了。另外,若將此歸因於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那就更說不通了。中國、紐西蘭、澳洲等其他國家也有加入 WTO,但卻可以堅守自己的主權,拒絕開放美國牛絞肉進口。

    話再說回來,除了全面的食品安全疑慮(除非有人此後絕不再吃任何"加工食品")與輸血安全疑慮(除非有人一輩子都不會用到別人輸的血)之外,我們為了讓這些大老闆們賺更多錢,還要付出什麼代價?麥當勞等大型連鎖速食店的酸油事件,造成了多少清白的小店家(例如炸雞排、鹽酥雞、臭豆腐等)生意跟著一落千丈?更前一陣子的中國毒奶事件,造成多少清白的麵包店跟著倒閉關門?這就是為什麼這次國內有那麼多牛肉相關商家或產業公會急著建立自己的認證方式以撇清關係,但開放有疑慮的美國牛絞肉與內臟進口後,這些商家生意難保不會受到波及。

    政府本就不該為了發展經濟而犧牲民眾安全,更何況如果並不見得有利於全民的經濟發展呢?

    (本文作者放棄一切著作權與智慧財產權,歡迎任意使用或轉錄,不用註明出處。)

    回覆刪除
  25. 我想,美國牛得狂牛病的風險,被低估並非不可能的。得病的牛沒被驗到,得病的人也還沒發作,所以風險很難被精確地估計。

    我很不想提陰謀論,不過我想在美國的政商利益糾葛不清的關係下,美國政府和牧場就算不至於想要積極地掩蓋事實證據,也會較消極地處理衛生管控(http://www.usatoday.com/news/opinion/editorials/2006-08-03-our-view_x.htm)。而事實上也有美國農業部(USDA)試圖阻攔狂牛病檢驗的證據(http://web.archive.org/web/20070928064710/http://www.3buddies.com/creekstone/news-appeal-response.html)。

    美國之所以大搖大擺地強銷到日本南韓和台灣,而非其他人口更多的國家,原因不外是因為這幾個國家大致上較為親美,而且經濟長期依賴外銷到美國的製造業,因為美國大可有持無恐。

    還有,我也很好奇的是,美國拚命要賣牛肉牛雜到亞洲國家,那麼牛的肉骨粉呢?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禁止用反芻動物的肉骨粉喂食牛,可是他們大可混雜在動物飼料賣到其他沒有立法管制的國家啊!

    關於美國是否有可能趁虛而入地把牛肉骨粉混在牲畜飼料買到台灣,我想應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該嚴肅地討論的問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