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意中在Google Video發現台灣公共電視台的製作的「城市的遠見」系列記錄片,非常精彩,在這和大家分享。
「城市的遠見」榮獲金鐘獎文教資訊節目、非戲劇類導演獎、剪輯獎三項提名並榮獲九十年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導演獎。
以下是公共電視台網站的介紹(來源)。
關於城市的遠見:
本節目企圖探索一個城市規劃的遠見及其凝聚的共識,如何影響城市的形式,並進而探索現代都會特質的形成與城市居民生活及精神面貌的關係。
人口向都市聚集是世界性的趨勢,都市快速發展所衍生出來的問題,深深影響了城市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尤其在台灣,北中南三大都會區成長急速,步調混亂伴隨而生的都市問題愈加明顯而複雜,而且全面性地爆發。
這些問題參雜著環境、社會、教育、心理、歷史與經濟發展等各種因素。我們選擇都市計劃的觀點來切入剖析都市的問題和困境,而都市計劃專業本身即包含了上述各個課題的反省。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清楚地了解問題的癥結,然而,一個城市如果沒有〝VISION〞,她甚至不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問題卻一再以不同面貌浮現的困境。
一個城市的VISION正是我們企劃的主線。
「VISION」的意思就是「遠見」。當城市逐漸具備芻形,或者面臨重大的發展困境時,就有人提出了一些遠景及藍圖。一個都市計劃的靈魂所在,正是這個遠見。計劃者在了解環境的限制和市民的需求下看見了全局,看見了機會,看見了潛力,因而也看見了未來。在這些契機中,一個美好城市的圖象出現了,這就是 VISION。
在每一個成功的城市的發展史上,總有一個或幾個這樣的契機,因為有人洞見問題的本質,綜觀全局,提出了VISION,而使城市得以奠定長久發展之基礎,或是脫離困境,獲得重生。
「遠見」不必然來自任何特定的社會階層或職業,它可以是一群或一個政客、技術官僚、知識份子、專業人士所提出,也可能是由小市民凝聚而成的共識。遠見的提出者,在專制政體較常來自政治或專業精英,在民主政體則常來自專業者﹑壓力團體或政治共識。
我們挑選了一些具有明顯特質的都市,這些特質來自於他們對自己城市的歷史、人文、自然環境﹑產業發展等議題提出了「遠見」,或是一種「強烈的主張」。因為這些主張,這個城市有了明朗的方向感,有了方向感,也就出現了前進的步驟,執行的方案以及解決困難的決心。同時,也逐漸凝聚了市民的共識與默契。
這種默契所孕涵的深刻思考,正是本節目所要傳遞給社會大眾的-包括漠視和關注都市問題的各階層人士,以期喚醒人們對自己所處城市環境的關注並進而採取行動。
立場與觀點:
台灣的城市發展,普遍面臨瓶頸,而且被某些嚴重的問題所困擾,這種問題意識,形成了我們觀察其他城市的觀點與焦距。我們尋找那些能對我們都市的問題有所啟發的城市進行探訪。
因此,我們並不是平均地介紹每一個城市的遠見。而是,從台灣城市的問題出發,試圖瞭解他們面臨與我們類似的問題時,如何解決。在其它國際城市中,我們從切中要害、值得借鏡的城市發展故事切入。換句話說,我們先要深切認識我們自己的城市問題,然後在一些成功的城市發展歷史中,尋找具有啟發性的都市問題與對策,而這些問題與對策,必須具有「遠見」。
「城市的身世」(1991,廣電基金監製)製作小組曾經帶著台灣城市發展的難題到世界許多國家尋求答案。過去的製作經驗中,我們親身目睹了不同城市的歷史傳統、執事者的政治良心、成熟的執行技術、規劃專業人員的文化素養和實際設計能力。但是一個城市美麗的景觀與周密的功能性規劃的背後,更重要的是對人、對城市市民的終極關懷。都市的規劃與設計終究是要引導出一種合乎人性需求的生活方式,並反射出人生存的價值和尊嚴。
台灣的城市固然有各種迫及眉睫的問題要解決,但是我們終究要問,我們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城市?這是一種態度、一種價值觀、一種文化問題。我們在每個城市的啟發中,試圖去釐清或重建我們的態度、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自己文化色彩。如此,我們的都市規劃和建設發展,才能有清晰的方向和意義。
遴選之準則:
我們一共挑選了十三個城市。我們的城市之旅,由台灣的三大城市開始,透過城市歷史的回顧與反省,我們開始思考城市生活的深層意義,以及台灣城市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們的城市生活的物質化與偏枯,是因為經濟單一導向所導致的,台灣城市普遍欠缺了一個有風格的城市應有的某些向度。我們城市規劃在專業技術上,也還有嚴重的缺失。因此,我們透過下列幾個準則,決定我們所要探訪的城市:
一、風格鮮明,對該城市的生活、產業、歷史、自然環境有「遠見」或「強烈的主張」。
二、城市發展的諸多向度中,有一兩個向度對台灣的都市市民可以有深刻的啟發。
三、在城市規劃的專業技術上,有值得台灣借鏡之處。
四、本節目規劃小組能建立之專業人脈,並能夠取得協助之城市。
製作特色:
1.充份融合非電視專業的相關工作者
報導性記錄片內容深刻的關鍵在於專業者的介入,而其風格與吸引力則仍有賴於電視專業者的完成。與節目內容相關之專業人士,如都市、人文、建築等工作者與我們密切互動,而逐漸具備主控電視語言的能力。
電視專業者在影片製作的每個步驟(拍攝、剪輯等),也因為對內容專業有較深刻的了解而能做出正確的反應。由於過去的合作經驗,我們的工作隊伍與都市計劃學者已建立了良好的人脈關係與工作模式。
2.城市的遴選具啟發性
世界各國的城市普遍面臨現代化的共通難題,因為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不同,城市衍生的困境有其獨特性,有賴於獨特的智慧和方案去思考和解決。這種基於特定文化與歷史涵構中形成的智慧與方案,正是城市遠見之基礎。
通過這些城市遠見的具體呈現,我們不但能對各城市的文化形成洞見,對於本地觀眾而言,更能反思台灣都會的生活經驗,提供自覺、自省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給這樣的省覺一條理性的思路,以期整理出有實質的內容的遠見與共識,而不是泛泛的批評或空想。
例如舊金山城中自然視野動人,絕非偶然,而是具民主色彩的共識和遠見,被徹底執行的結果;巴黎的浪漫不是表象,而是將文化和歷史傳統納入城市規劃後,在市民生活中具體呈現;這些城市的困境得到較理想的解決,在世界的文化地圖上建立了獨立的個性。
支持這些城市成長的信念和主張,將啟發台灣居民思索城市的未來和自身生活的密切關聯性。透過真正切合台灣環境的遠見的形成,我們期望凝聚每個市民的一份心力,以共同參與城市之建設。
3.關懷的焦點清晰、層次井然
內容結構-每一集我們均大約以下述方式呈現該城市之風貌及本系列關心的主題。
A.城市特徵
橫向呈現城市的現況與特質
B.歷史縱面
與前段結構出城市的歷史向度
C.形成VISION的深刻線索
有了這個向度,城市的特質便有了豐富的面相,這是追溯一個城市遠見形成的線索。
D.執行VISION的策略和方法
遠見的形成除了歷史的因素,也必須反映當代的需求。
遠見的維繫,必須落實到實際技術的操作,這正是節目專業解析的焦點所在。
E.引導出城市風貌和市民生活
這時看到的城市風貌已有了較深刻的視角。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一個有主張的城市如何影響她自己的容貌、氣質和內涵,而市民的生活就是最好的鏡子。
這些影片的來源是電視播放側錄,來自這個網站:城市的遠見(Dubussy.org),這是說明:「清單中的影片是電視播放側錄,僅提供各界渴望求知的朋友們免費試看,如果需要購買典藏的話,請使用正版影片,多多以行動鼓勵我們的辛勞的影片工作者,購買請洽公共電視(http://www.pts.org.tw,+886-2-2633-8000)及各版權所有單位,影片內容說明請至公共電視網站查閱 。」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搶救公視‧全民連署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國家的遠見(Visions)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壹)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貳)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叁)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肆)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伍)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陸)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柒)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捌)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玖)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峰迴路轉(Turning Poi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