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2019年度十大好書




一年比一年忙,不過同往常一樣,還是推出我個人的十大好書評選,每本好書也都有書評。

我們與好書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莫忘世上癡人多,讓我們立足學海、胸懷萬物、理解世界、征服理盲。把知識拉進來、用出去!

對我來說,這些書不僅要內容豐富精彩,文筆生動流暢、深入淺出地具有高可讀性,在讀過後還有一種「WOW」的感覺,即使沒有毀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讓你對世界的認識又提升了一層!

除了十大必讀好書,今年也同時列出一些小弟手撰寫了推薦序或導讀的好書,也希望來年能讀更多好書來和大家分享 ^_^

以下順序僅依書評刊出的時間排序: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Behave: 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
書評:〈【GENE思書軒】有時幫他、有時捅他──為什麼我們老做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行為?〉
簡介:
我們自以為是能夠人定勝天的萬物之靈,其實天天都做出一堆自己不太理解的行為。《行為》幽默風趣地從演化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跨領域下手,讓我們能名符其實地當個有「智」慧的「人」!《行為》兩大冊不是普通的厚,加起來近一千頁,簡直就是教科書等級,是我這十年來讀過最厚的科普書。心中原本想說,是不是作者太囉嗦了?不過讀下去發現完全不是,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不僅不囉嗦,書中的資訊密度還很高,幾乎找不到廢話,整理得極為有條理。會成為這麼大部頭是因為薩波斯基的野心不凡。雖然內容十分龐雜,可是脈絡非常清晰。




《液體:流經生命的美酒、海浪、煤油、眼淚、液晶⋯⋯》Liquid : The Delightful and Dangerous Substances That Flow Through Our Lives
書評:〈【GENE思書軒】飛機的機翼其實是用強力膠黏的!?〉
簡介:
《液體》作者馬克.米奧多尼克(Mark Miodownik)在安檢時被沒收的東西包括花生醬、蜂蜜、青醬和牙膏──這可能讓他覺得很悶,所以把一趟飛行旅程中所有碰到的液體寫成一本科普書,讓我在另一趟旅程中閱讀。《液體》真的是本極為有趣、不可多得的科普好書,會讓你的旅程也好、生活也好,得到宛如液體般流暢的樂趣!




《每個人的短歷史:人類基因的故事》A Brief History of Everyone Who Ever Lived: The Human Story Retold Through Our Genes
書評:〈每個阿宅的短歷史〉
簡介:
《每個人的短歷史》敍述了用基因來追溯我們歷史的故事。作者亞當・拉塞福(Adam Rutherford)是遺傳學家,也是科學作家與廣播節目主持人,他在這本書中充當了歷史學家,為我們全人類的歷史解謎,告訴我們就現在最前沿科學所知,基因能告訴我們啥,還有無法告訴我們啥。畢竟和語言文字相比,遺傳學的資料較不受政治迫害和文化同化等等因素干擾。想要知道你自己的短歷史嗎?來讀讀這本趣味盎然的《每個人的短歷史》吧!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When: The Scientific Secrets of Perfect Timing
推薦序:〈【GENE思書軒】如何用最少的能量和努力解決重要的問題?〉
簡介:
老實說,我超討厭讀所謂的自助書籍,因為SOP並不能讓我們過好這一生。可是,關於好習慣的養成和壞習慣的戒除,我真心推薦這本《原子習慣》,因為是我讀過最棒的好書之一。除了組織結構清晰明確,而且說服力極佳,全書的編排也很用心,讓讀者很方便取得重要的資訊。《原子習慣》利用生物學、神經科學、哲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知識,用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來分享如何建立更好的習慣。




《我擁群像:栽進體內的微米宇宙,看生物如何與看不見的微生物互相算計、威脅、合作、保護,塑造大自然的全貌》I Contain Multitudes: The Microbes Within Us and a Grander View of Life
書評:〈【GENE思書軒】我們的身體就是小宇宙啊!〉
簡介:
於是這幾十年來,微生物學的知識真可謂日新月異,我大學時的微生物學教科書已被改寫得面目全非,很多關鍵知識都得要更新。也因為近年取得許許多多的新知識,和微生物學新知有關的科普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今年還有這本難得的好書《我擁群像》,作者艾德.楊(Ed Yong)以極為優異的文筆,為我們勾畫出微生物和我們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以及科學研究中一再柳暗花明的好多村,帶我們一路見識一個又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更廣大生物世界。《我擁群像》並非是一本人類中心的作品,艾德.楊帶我們見識到其他生物和微生物之間的精彩互動,讀這本書就像觀看國家地理頻道的生態紀錄片一樣令人一再嘖嘖稱奇。




《獨裁者手冊:解析統治權力法則的真相(為什麼國家、公司領導者的「壞行為」永遠是「好政治」?)》The Dictator’s Handbook:Why Bad Behavior is Almost Always Good Politics
書評:〈解析統治權力法則的獨裁者手冊〉
簡介:
《獨裁者手冊》的分析極為獨到,除了國家政治,甚至連公司、球隊的治理都討論到,也可視作是企業管理的必讀好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本書讓我們對江湖有更高的洞見!不管是在國家還是組織中,只要當上領導人,無不想擴權和延續自己的統治,忘了自己僅是暫時受委託來管理國家或組織,以為國家或組織是自己私用的囊中之物。《獨裁者手冊》作者布魯斯・梅斯吉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和艾雷斯德・史密斯(Alastair Smith)長期研究權力的遊戲規則,把多年的學術研究心得總結在這本好書中!政治上的算計和企業中的明爭暗鬥,本來就是一場場精彩的大戲,這本書讀起來毫不枯燥!




《收入不平等:為何他人過得越好,我們越焦慮?》(The Inner Level: How More Equal Societies Reduce Stress, Restore Sanity and Improve Everyone’s Well-being)
書評:〈【GENE思書軒】對窮人而言不好,對富人而言也糟──什麼狀況?〉
簡介:
在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中,貧富差距擴大究竟對國民的整體福祉,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有了這兩本姐妹好書《社會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我們可以充分地應用科學的資料和方法來認識到貧富差距的惡果,以及一個公平的社會有多值得追求。《社會不平等》是發表在約十年前的好書,使用大量跨國資料和引用學術論文,利用許多圖表指出不平等對社會有害:削弱信任、增加焦慮和疾病,鼓勵過度消費,還會對心理健康與吸毒、生理健康與平均壽命、肥胖、教育成果、未成年生育、暴力、監禁與刑罰、社會流動性等等健康與社會問題造成不利的影響。資料和圖表,他們都放在平等信託基金會(The Equality Trust)網站上供民眾檢視。因為《社會不平等》發表後的十年間有更多研究、更多的證據,證明不平等如何腐蝕社群。到了《收入不平等》,他們利用心理學解釋不平等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包括思考、感覺和行為舉止,以及我們如何將自己置於社會階級制度中。他們也從演化與表觀遺傳學的觀點提出,人類社會並非永遠都是自利且彼此競爭。




《精確的力量:從工業革命到奈米科技,追求完美的人類改變了世界》The Perfectionists: How Precision Engineers Created the Modern World
書評:〈【GENE思書軒】世界工廠中國也做不出來的東西〉
簡介:
人類的科技究竟是如何能夠達到如此不可思議的精確度?英國作家賽門.溫契斯特(Simon Winchester)的《精確的力量》帶我們進入一個又一個歷史現場,去見識完美主義的工程師,是如何不屈不撓地追求「精密度」(precision),然後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




《如何在果凍上蓋城市?:從工法、材料到歷史,由地底到空中,頂尖結構工程師帶你解開建物的構造奧祕,了解建築究竟是怎麼一回事》Built: The Hidden Stories Behind our Structures
書評:〈【GENE思書軒】動用你意料之外的奇想和技術──如何在果凍上蓋城市?〉
簡介:
出身印度的英國女性結構工程師羅瑪.艾葛拉瓦(Roma Agrawal),對她的工作實在太過熱愛了,所以除了努力工作,還寫了生動活潑的《如何在果凍上蓋城市?》。她的生花妙筆讓我們見識到,原來結構工程可以這麼趣味橫生。羅瑪不是光寫不蓋的作家,她的作品從步道橋、雕塑品、火車站到摩天大樓都有,其中包括西歐最高建物──英國倫敦的夏德塔(The Shard)。她原本在大學學的是物理,後來投身結構工程的世界。《如何在果凍上蓋城市?》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充滿她的熱情,用不少歷史傳奇軼事和當代建築案例,熱切地帶我們穿越時空到世界各處一個又一個的工地現場,勾畫出當時工人施工時的場景,還有工程師們的心血結晶。




《製造文明:不管落在地球歷史的哪段時期,都能保全性命、發展技術、創造歷史,成為新世界的神》How to Invent Everything: A Survival Guide for the Stranded Time Traveler
書評:〈如何製造文明?〉
簡介:
如果真的穿越到古代,或者文明因為愚蠢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毀滅,那該如何繼續在地球上苛延殘喘?如果你還真有那麼一點擔憂,那建議你該備好這本好書——《製造文明》《製造文明》濃縮了將近人類文明一萬年來累積的最菁華的知識。拜科學方法的高效所𧶽,我們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以致於我們都習慣了新知識的產生是小菜一碟了。然而,實情是,過去一萬多年來,有不少我們現在看來超級顯而易見的知識,是人類花上百年甚至千年才摸索出來的,只不過不少是一旦想通了,就不值一文了。因此,《製造文明》裝載的,是上萬年來成千上萬人類腦袋最頂尖的菁英,身體力行找到且行得通知最寶貴知識!如果帶上了這本《製造文明》,即使文明倒退到千年以前,你還是可以讓文明演進的速度,在你之後,和此前相比,快上千百倍!


再來,推薦小弟撰寫了推薦序的幾本好書:



《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最美的第一堂化學課,讓你反覆翻閱、讚嘆欣賞的化學元素圖鑑》(学研の図鑑 新版 美しい元素)
推薦序:〈美麗的元素以及它們的產地〉 簡介:
這本書用圖文並茂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解說化學元素的主要知識,並讓我們同時見識到自然和科學之美。書中列舉的許多化學元素及它們的化合物等用途,雖然僅是所有人類科技知識的冰山一角而已,但足以讓人目眩神迷。真是感恩化學元素、讚嘆化學元素!




《睡眠腦科學:從腦科學探討猝睡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夢魘等各種睡眠障礙》Sleepyhead: Narcolepsy, Neuroscience and the Search for a Good Night
導讀:〈你的睡眠不是你的睡眠〉
簡介:
想知道有關睡眠對你健康影響的知識,請來讀讀這本由猝睡症患者用令人啼笑皆非的經歷寫成的《睡眠腦科學》,跟著有睡眠障礙的人一探究竟。很多關於睡眠的科學知識,就是來自患上睡眠障礙的人或動物,本書作者亨利.尼可斯(Henry Nicholls)很不幸地有機會告訴我們患上猝睡症的箇中滋味是啥,那是因為他在二十一歲時就被診斷出罹患此病。人往往是失去時才特別懂得珍惜;失眠時才知道睡個好覺有多重要,嗜睡時更加懂得清醒有多美好。而身為猝睡症患者的尼可斯,特別懂得清醒和睡眠有多令人感恩和讚嘆吧。就因為身受其害,尼可斯卯足全力都想要知道睡眠的生物學意義究竟為何?他和許多飽受睡眠障礙所苦的人身上究竟發生了啥事?




《馴化:改變世界的10個物種》Tamed: Ten Species That Changed Our World
導讀:〈馴化之謎〉
簡介:
談到我們熟知的馴化動植物,我們都不禁想知道牠/它們的祖先是哪種野生種?牠/它們在何處被馴化?何時被馴化?被哪些部落馴化?怎麼被馴化?馴化前後的差異是?這本《馴化》,用我們現在熟知的十種馴化動植物,讓我們見識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之複雜性。




《吃的科學—對抗肥肉、疾病、老化的救命營養新知》Der Ernährungskompass: Das Fazit aller wissenschaftlichen Studien zum Thema Ernährung
推薦序:〈吃的科學原則與指南〉
簡介:
《吃的科學》中,卡斯特整理了12個最重要的飲食建議。或許有朋友可能會以為,直接去看那12個建議,是不是就不必從頭到尾讀完本書了。其實,大道理到處都找得到,我們天天也都聽過多如牛毛的大道理,但是有誰就因此過好這一生了? 只有打從心底被說服和打動,才會如實反映在生活習慣中。這本論據論證清楚易讀的好書,能讓人真心希望採取健康的飲食方式,是低風險、高回報的好投資!




《滿足:與其追尋幸福,不如學習如何知足》Zufriedenheit: Wie man sie erreicht und warum sie lohnender ist als das flüchtige Glück
推薦序:〈我們與「滿足」的距離〉
簡介:
伯恩特在《滿足》中仔細剖析了大腦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感到不滿足,還有哪些遺傳因素也參了一腳、又有什麼社會因素來攪局、滿足和追求人生意義有何關聯、當人感到滿足時身體健康會發生啥變化等等。她在書中提供了一個量表,讓我們來評估自己的「滿足指數」,也讓你測試對自己的現況滿不滿意。然後告訴我們,滿足,是可以學習的。她接著提供我們如何培養增進滿意度的各種具體方法,尤其是讓自己更滿足的十七種練習。




《動物的存在與虛無,以及牠們如何溝通的科學藝術:鳥會說方言、魚會打摩斯密碼、大象會說韓文、鯨魚愛K歌……破解「動物語言」裡的生物哲學》Dierentalen
推薦序:〈我們與動物的距離〉
簡介:
這本《動物的存在與虛無,以及牠們如何溝通的科學藝術》就要來告訴我們,動物也可能有牠們自己的語言,牠們的溝通方式可能比我們原本以為的還複雜,我們人類也不過開始一探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也因為牠們可能有效溝通,因此也能形成不同大小的群體,其中還會能玩弄政治。這本書使用了許多哲學概念,包括動物哲學、語言哲學、政治哲學、現象學、存在主義、懷疑主義、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後人類主義等等,以及社會科學的方法,並不單純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是本跨學科的書,文理共賞。




本文為《慣性思考大改造: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Deviate: The Science of Seeing Differently
推薦文:〈我們與創意的距離〉
簡介:《慣性思考大改造》不僅僅是本自助書,雖然羅托(Beau Lotto)也很想要把方法及技巧傳授給我們,同時也是本科普書,因為唯有透過瞭解了箇中原理,我們才能心悅誠服地受教。羅托也把他二十五年學術生涯的菁華濃縮在這本書中。雖然成立「怪奇實驗室」(Lab of Misfits)並且在各大博物館中進行裝置展覽的不太像是科學家的作為,但這些經驗也讓羅托跳脫了純象牙塔式的視角。書中許多「感知神經科學」(perceptual neuroscience)的案例令人大開眼界,也讓人跟著一直追為「為什麼」。




《恐龍的啟示:為什麼了解恐龍,可以改變我們的未來?》Why Dinosaurs Matter
推薦序:〈見龍在田〉
簡介:
恐龍不僅沒有斷子絕孫,後代還演化得非常快速,成了多樣性最高的羊膜動物,這在在體現了恐龍這類動物,不僅在陸地上稱霸的時間特別長久,也顯示了牠們演化上的潛力究竟有多大。就因為牠們實在太成功,認識恐龍能夠讓我們了解過去的世界,以及今天的世界是如何被形塑出來的。古生物學家拉科瓦拉的這本《恐龍的啟示》就是要帶我們穿越到恐龍主宰的世界去尋幽探祕。他主張,為了預測我們環境不確定的未來,研究過去的世界無比關鍵。




《第二種不可能:天然準晶的非凡探索》The Second Kind of Impossible: The Extraordinary Quest for a New Form of Matter
推薦序:〈酌古準晶〉
簡介:
史坦哈特為了尋找天然準晶的故事,跌宕起伏、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不需要任何對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的愛好和了解,都能在讀這本科普好書時,就像讀了本精采絕倫的科技驚悚小說一樣,令人廢寢忘食!


最後,也推薦小弟掛名推薦的幾本好書 :)





《完美人類》



《獸醫超日常:犰狳、鬃狼,有時還有綠鬣蜥,《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特聘獸醫顧問的跨洲診療紀實》The Travelling Vet: From Pets to Pandas, My Life in Animals
書評:〈【GENE思書軒】有恐龍的問題也可以問獸醫啦!《獸醫超日常》〉
簡介:
《獸醫超日常》令人見識強納森十一年極為精彩的行醫生活,雖然他不是在大型動物醫院、大型動物園或者國際動物保育組織中任職的名醫,而是英國小地方小型動物醫院任職的「普通」獸醫師,雖然有幾次到南非去捕捉、移地安置、臨床治療大型野生動物的經驗,但是他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也都是看看貓貓狗狗,有時候出勤到鄉間牧場中為牲畜解決疑難雜症。他了不起之處,就是能把這些日常生活寫成超日常。




《論文教室: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論文の教室:レポートから卒論まで)
簡介:
寫作課堂報告和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和研究生最重要的能力培訓之一,可是卻也是過去的教育一直很忽略的,導致不少學生抱著逃避的心態,或者使得有心的學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自我摸索,就像《論文教室》中的主角——「作文差勁男」那樣有八七分像。還好這位宅男讀完本書、經歷一番磨練後就脫胎換骨、破繭成蝶了。相信聰明的你不必乾羨慕他,跟著本書的故事一步一腳印,你也能夠認識好論文、進行好論證、當上好學生、出版好報告、找到好工作、走向人生巔峰,真是『厲害了,我的論文!』




《不要舔這本書》Do Not Lick This Book
簡介:
你可能不會舔這本書,但是開心的舔了糖果、蛋糕、巧克力、冰淇淋……小心!微生物就在你身邊!它們真是無處不在,來讀讀這本有趣的書,認識微生物的真面目,還要記得勤洗手、洗澡、刷牙,才不會讓它們亂搗蛋呀!




《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家們》(과학자들)
簡介:
劃時代的科學理論和發現從不是無中生有的,每一位在教科書中出場的科學家,都在他們各自的時空脈絡下面對不同問題而產生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跟著他們回到歷史現場,見證每個偉大的頓悟時刻吧!




《起源的故事》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
簡介:
克里斯欽讓我們與大歷史的距離不再遙遠,《起源的故事》從宇宙的起源一路談到生命、人類和文明的出現,讓我們感到地球上短短幾個秋的紛紛擾擾,彷彿全都是庸人自擾,即使媽祖一再托夢,也不會執著於發不發大財的俗世塵囂。有了大歷史觀,才能真正用知識立足地球、胸懷世界、放眼星系、征服宇宙!




《一草一天堂:英格蘭原野的自然觀察》Meadowland: The Private Life of an English Field
簡介:
誰會以一年的時間,在英格蘭一片草地上進行無微不至的觀察,周而復始地追蹤自然的四季變化?除了以一位農夫和作家的身份來分析這片草地的一景一物,作者也以哲學家和藝術家的情懷感受那片草地帶來的哲理和鳥語花香。他透過細膩生動的筆觸,把草地的面貌以及生物的情態,描寫得活靈活現,為一片草地譜出如歌如畫的感人篇章。




《AI世代生存哲學大思考:人人都必須了解的「新AI學」》(<文系人間のための「AI」論)




《元素生活完全版:非典型118個化學元素圖鑑,徹底解構你的生活》
簡介:
我們人體,不過就是一堆碳、氫、氧、氮、磷、硫、氯、鈉、鉀等加上微量元素的組合。其他化學元素有多少跟我們很熟呢?其實,我們與元素的距離一點也不遠。有些元素如果得到很多,就鐵定能發大財;如果能夠精確掌控一些元素之間的自由轉換,就很有可能立足地球、胸懷星系、放眼世界、征服宇宙!這其實一點也不玄,人類的科技認識愈多,元素就愈是發達。讀了這本超級有趣的書,你會對元素阿宅們產生銅鋰鋅的 ,原來它們那麼有個性、離我們這麼近,而且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讓人不禁想和它們好好深入交往!




《章魚的內心世界:三顆心臟、八隻腕足、九個腦袋、三億個神經元,章魚的獨特演化如何感受這個世界?》The Soul of an Octopus: A Surprising Exploration into the Wonder of Consciousness
書評:〈【GENE思書軒】讀了這書的缺點是以後不想吃章魚燒了,因為⋯⋯〉
簡介:
《章魚的內心世界》作者賽.蒙哥馬利(Sy Montgomery)是位美國博物學家,和《章魚,心智,演化》作者——澳洲哲學家彼得.戈弗雷史密斯(Peter Godfrey-Smith)是朋友,她對章魚深深著迷,常去麻州波士頓的新英格蘭水族館(New England Aquarium)探望她的章魚朋友。為了能夠在海洋的自然環境中觀察章魚,五十幾歲的她去學了水肺潛水,吃了不少苦,除了在寒冷的水中考照,還得時刻忍受耳朵的劇痛,但是考到照後,她就能陸續到加勒比海與大溪地去尋覓野生章魚的蹤跡。




《全球科技大歷史:解讀人類偉大進步的黑盒子,指出未來科技演化方向》




《記憶的玩物》Recursion
簡介:
當你的記憶不是你的記憶,混沌的人生會有幾個蝴蝶效應?超展開的時空之旅高潮迭起,讓人一再五味雜陳、愛恨交織、拍案叫絕,真是近年不可多得的神作!




《怎樣談科學:將「複雜」說清楚、講明白的溝通課》Houston, We Have a Narrative: Why Science Needs Story
書評:〈【GENE思書軒】如果你能賣「科學」,你就什麼都能賣!〉
簡介:
要怎麼透過科普工作讓社會大眾更瞭解科學?老實說,我還不知道最好的答案。可是當我讀到這本《怎樣談科學》,我想書中提出的概念,不僅適合所有想要做科普工作的朋友,甚至也適合所有要上台報告或和寫報告的學生。《怎樣談科學》作者蘭迪.歐爾森(Randy Olson)在美國哈佛大學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原為新罕布夏大學海洋生物學終身職教授,後搬至好萊塢就讀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他曾編寫及執導包括《渡渡鳥》(Flock of Dodos)在內的多部影片,並與友人長年合辦「攜手編故事工作坊」,教授人們如何改善文章架構。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Upheaval: Turning Points of Nations in Crisis
書評:〈【GENE思書軒】賈德.戴蒙的《動盪》能夠預言台灣的未來嗎?〉
簡介:
不要懷疑,我們此時此刻就是活在一個亂世——許多文明城市和國家,都不斷面對著排山倒海而來的假新聞、不當選舉操縱、踐踏人權、遊行抗議、閉關自守、環境破壞等等內憂外患的動盪危機中。危機能否成為人類文明的轉機呢?端看我們能否正確地認識這些挑戰,並且能先見之明地防範未然。因此,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賈德·戴蒙一直不餘餘力地為理解人類文明的起源及永續發展振聾發聵,無論同意他的觀點與否,都值得我們的關注和討論!




《花園裡的小宇宙:生物學家帶我們觀察與實驗,探索植物的祕密生活》Discoveries in the Garden
書評:〈【GENE思書軒】宅在家裡的時候,你可以探索這個宇宙〉
簡介:
雖然現代許多人無肉不歡,可是最健康的飲食其實該以植物為主,現在為了防疫大家都囤泡麵乾糧,卻冷落了葉菜類,還有大把便宜的新鮮蔬果躺在超市和傳統市場等大家搶購。城市生活產生和農村的疏離感,沒能見到這些蔬果生長的樣子,十分可惜,畢竟它們不會自動出現在市場,而是從土壤裡慢慢生長出來的。《花園裡的小宇宙》這本好書,可以帶你一覽蔬果生氣勃勃地生長在土壤中的百態。




《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人類政治行為的迷思》Political Animals: How Our Stone-Age Brain Gets in the Way of Smart Politics


延伸閱讀:

MooInk+開箱文

The Sky of Gene: APP時代的讀書術

The Sky of Gene: 2018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7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6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5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4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3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2年度十大好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