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 星期二
鳥類創世紀的神話、餐桌到政治
人們對賞鳥的熱愛深厚且廣泛,不僅是一種休閒活動,更是連結自然、促進健康、提升生活品質的方式。賞鳥愛好者遍布各年齡層、文化背景和地理區域,從繁忙的城市公園到遠離塵囂的自然保護區,處處可見他們的身影。
我透過顯微鏡和電腦軟體賞鳥。我的實驗室致力於研究鳥喙和羽毛的演化及其發育過程,以及比較鳥類的基因體。透過研究羽毛如何演化,我們得以洞悉鳥類是如何從地面或樹棲的恐龍祖先演化成飛龍在天。還有,羽毛的發育過程為我們提供了探索如何在個體發育中形成複雜器官的獨特機會,揭示了基因表現調控的精密機制,這對於理解基因功能和遺傳疾病具有重大意義。
鳥喙的多樣性直接反映了鳥類對其生活環境的精妙適應。研究鳥喙的演化不僅讓我們理解鳥類如何利用不同的食物資源,進而在生態系統中占據各式各樣的生態位,還展示了鳥喙結構與功能的緊密關聯,如何透過結構適應來優化其生存策略,包括食物獲取、築巢行為乃至交配。鳥喙的形態多樣性亦是推動鳥類物種多樣性的關鍵因素,透過研究喙的形態變化,我們得以深入理解物種如何透過生態位分化而形成,這是探究演化生物學核心問題的關鍵。
我們也發表了第一個鴛鴦(Aix galericulata)的全基因體序列,現在正在組裝第一個埃及聖䴉(Threskiornis aethiopicus)的全基因體。鳥類基因體的研究有助於理解不同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適應性和生態學特徵。透過分析鳥類基因體中與生存和繁殖相關的基因,我們可以了解鳥類如何適應不同的生態環境、食物來源和氣候條件;此外,鳥類基因體研究為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資訊。透過分析受威脅物種的基因體,我們可以評估其適應性和基因多樣性,以制定有效的保護計劃和管理策略。
另外,鳥類常被視為生態系統健康的指標。由於牠們對棲息地變化極為敏感,鳥類的分布、物種多樣性以及族群動態能夠反映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和環境變化的影響。此外,鳥類透過各種方式為人類社會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例如害蟲控制、植物授粉、種子傳播,以及提供文化和休閒價值等。這些服務對於農業生產、生態旅遊和生物多樣性的維護至關重要。鳥類的遷徙模式和分布變化也能夠提供有關氣候變遷和其他全球變化影響的重要資訊。例如,候鳥的到達時間和繁殖季節的變化往往能反映氣候變暖的趨勢。
儘管鳥類在科學研究上很重要,但如果說鳥類已經改變了世界,不少朋友仍會覺得莫名其妙吧?英國自然歷史學家、賞鳥者、作家史蒂芬.摩斯(Stephen Moss)的《鳥類創世紀:神話、餐桌到政治,改變世界的關鍵物種》(Ten Birds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書詳細探討了鳥類如何以各種方式影響著人類歷史的轉變,蘊含著豐富的故事和科學知識。他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廣播員和多產作家,致力於向大眾介紹鳥類。
摩斯認為,人類一直以來都自認為能夠了解自然世界,因此我們常覺得可以掌控自然。這種控制的錯覺從一些微小的例子開始,比如神話中的烏鴉或者是製作羽毛帽子;然而,這種控制的妄想卻常常以大規模滅絕和氣候災難告終。他對於我們未來的前景持悲觀態度,但同時他呼籲讀者別絕望。他認為,我們關於鳥類歷史的下一章尚未寫下,我們還有機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許我們對鳥類的了解有限,但我們可以試著與牠們和諧相處。
目前世界上有大約一萬多種不同的鳥類。摩斯明智地只選擇了其中十種鳥類,這十個故事裡的鳥類影響了我們歷史的重要方面,塑造了我們的生活。這些故事揭示了鳥類與人類之間長期以來的關係,而這關係往往是災難性的。《鳥類創世紀》中充滿了精彩事實和知識 ,同時他也經常把自己的個人回憶融入到科學和自然史之中。
這些鳥類中並不包括我們熟悉的雞、鴨、鵝和鸚鵡等。如果想了解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可以參考這本好書——《雞冠天下:一部自然史,雞如何壯闊世界,和人類共創文明》(Why did the Chicken Cross the World? The Epic Saga of the Bird That Powers Civilization)(請參見〈群雞冠天下〉):如果有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或許會以為統治地球的是貓⋯⋯哦不⋯⋯是雞。雞口的數量遠超人口,雞也是和人類關係最密切的鳥類,親密到當我跟一些朋友說我在做鳥類的研究時主要會使用到雞,居然有不少人疑惑地問我:「雞,原來是種鳥?」或許是太多人在認知上把雞獨立成了某一特定類群的動物了吧?不僅如此,雞,也是種內多樣性最高的鳥類,深具解答胚胎發育和性狀遺傳等重要生命科學問題的潛力,值得專門為牠們著書立傳,讓我們認識這種飛不高又飛不遠的熱帶鳥類,如何和人類一起趴趴走到全世界!
言歸正傳,《鳥類創世紀》的第一章深入揭示了渡鴉(Corvus corax)在各種文化和歷史階段中的多重象徵意義和形象。作為鴉科中最大的成員,渡鴉不僅有著驚人的壽命和適應力,還能在各種環境中存活,從極地到北非沙漠,棲息地包括丘陵、海岸、森林、農田以及城市邊緣。
從北美原住民到北歐文化,再到西伯利亞的游牧民族,穿越北半球的創世神話核心,渡鴉在各種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北歐神話中,渡鴉是奧丁(Odin)的信使,象徵智慧與記憶。在不同文化中,渡鴉的象徵意義多種多樣,從智者和狡詐的象徵到古代戰場的常客,牠與人類歷史和文化有著深刻的聯繫。在《聖經》中,牠是諾亞(Noah)派出探查洪水退去情況的第一隻鳥,但因其獨立的天性未能返回方舟。在當代,渡鴉仍然在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中,作者喬治.R.R.馬丁(George R. R. Martin)選擇了渡鴉作為一種能預見未來的鳥類,進一步凸顯了牠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渡鴉的智慧和適應性,以及其在各種神話、文學作品和流行文化中鮮明的形象,突顯了牠在人類心目中的獨特地位。牠既是智慧和預見的象徵,也與死亡和不祥的預兆相關。透過探索渡鴉在不同時代和文化中的故事和象徵,摩斯深入挖掘了這種神秘鳥類與人類世界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摩斯接著深入探討了鴿子(Columba livia domestica)在人類歷史、文化、宗教和日常生活中的多重角色。從古埃及和古希臘時期,鴿子被視為和平與愛的象徵,到成為戰爭時期傳遞資訊的信鴿,鴿子展現了與人類社會密切相連的特殊地位。隨著人類從狩獵採集轉向農業,他們開始馴化野生鳥類,其中一種是害羞的、棲息在懸崖上的原鴿,最初是為了食物而飼養,後來則用於長距離通訊。我們與鴿子的關係十分複雜:雖然牠們常被視為「有翅膀的老鼠」,但牠們所傳遞的資訊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拯救了數千人的生命,甚至改變了這些衝突的進程。
摩斯提到了鴿子在不同時代的重要性,例如牠們在宗教儀式中的角色,包括在基督教中代表聖靈的白鴿,以及在諾亞方舟(Noah’s Ark)故事中象徵著希望。此外,鴿子在戰時的作用尤為顯著,牠們作為信使在多場歷史衝突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有些鴿子甚至因此被授予勳章。鴿子的歸巢本能使牠們能夠跨越長距離傳遞資訊,這一特性在現代仍受到鳥友的欣賞和利用。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這種傳統的通信方式逐漸被數位通信所取代。儘管在許多城市中,鴿子常被視為害鳥,其數量需要控制,但牠們的存在反映了野生動物適應人類環境的能力。此外,對於許多阿宅而言,鴿子仍然是了愛、忠誠與一夫一妻制的象徵。
在《鳥類創世紀》中,摩斯深入探討了火雞(Meleagris gallopavo)的歷史、文化意義以及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的角色。首次提到火雞的文獻可追溯至1555年,而到了1598年,火雞一詞已被吟遊詩人廣泛使用,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在《亨利四世》》(Henry IV)中提及火雞時,已無需解釋其含義。
摩斯深入探討了火雞名稱的來源及其文化歷史。此外,火雞在十九世紀上半葉開始被廣泛飼養,成為常見的食材。其養殖和消費量的增加反映了火雞在飲食文化中的重要性。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對於大量消費火雞的行為開始受到質疑,尤其是在感恩節和聖誕節等節日。火雞的飼養方式也遭到批評,指出現代養殖方法對動物福利構成嚴重威脅。
摩斯最後探討了野生火雞的歷史,從早期歐洲探險家的記錄到現代對其數量的擔憂。火雞曾在美國廣泛分布,但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狩獵,其數量大幅下降。儘管如此,透過保護和復育計畫,野生火雞的數量有所恢復,成為保育成功的典範。
摩斯在《鳥類創世紀》中深入探討了度度鳥(Raphus cucullatus)及其近親羅德里格斯度度鳥(Rodrigues solitaire)的歷史、生物學特性和滅絕原因。度度鳥生活在印度洋的模里西斯島(Mauritius)上,是一種無法飛行的大型鳥類,與家鴿有親屬關係。摩斯提到,近親尼可巴鳩(Nicobar pigeon)分布於廣泛的東南亞地區,而齒嘴鳩(tooth-billed pigeon)僅見於太平洋的薩摩亞群島(archipelago of Samoa),這些鳥類展示了鳩鴿科豐富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研究顯示,度度鳥和羅德里格斯度度鳥的祖先約在2300萬年前從鳩鴿科中出現,牠們的滅絕與人類的到來密切相關。模里西斯島直到約800萬到1000萬年前才因海底火山活動浮出水面,這說明度度鳥的祖先一定具備飛行能力,直到適應了島嶼無天敵的環境後,漸漸失去了飛行能力。
度度鳥因荷蘭探險隊的到來和隨之而來的外來物種(如豬、老鼠等)的入侵而迅速滅絕。這些外來物種破壞了度度鳥的生存環境,特別是對其地面築巢習性造成了嚴重影響。度度鳥的消失成為了滅絕時代來臨的預兆,象徵著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和野生動物的悲劇。
摩斯不僅追溯了度度鳥的自然史,還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對於保護瀕危物種和生態系統的重要性。透過度度鳥的故事,摩斯強調了人類行為對生態系統影響的深遠後果,並呼籲更加負責任地與自然共存。
在《鳥類創世紀》中,達爾文雀(Geospizinae sp.) 一章深入探討了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1809–1882)對這些鳥類的觀察以及這些觀察如何影響了他對天擇和物種演化理論的發展。達爾文於1835年在加拉巴哥群島(Islas Galápagos)的研究中發現了這些鳥類,他注意到不同島嶼上的鳥類雖然外觀相似,但在體型和鳥嘴的形狀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牠們對特定食物來源的適應。
摩斯深入探討了達爾文雀是如何成為達爾文發展演化理論的關鍵證據,這些鳥類展現了如何透過天擇在不同環境中進行適應性輻射,從一個共同祖先演化出多種不同的物種來適應各自環境中的獨特挑戰。達爾文的發現顛覆了當時的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起源的看法,並為現代演化生物學奠定了基礎。
摩斯不僅講述了科學的發現和理論的發展,還強調了科學探索過程中的好奇心和持續觀察的重要性。達爾文雀的故事是一個關於觀察自然、提出假設並透過證據進行驗證的過程之好案例,展現了科學方法如何引領我們理解生物多樣性和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
在南美鸕鶿(Leucocarbo bougainvillii)這一章中,摩斯深入探討了牠們的歷史、生態以及在全球貿易中的關鍵地位。南美鸕鶿因其產生大量鳥糞而聞名,他特別是強調了19世紀鳥糞貿易對英國、歐洲和北美的農業和景觀產生了深遠影響。鳥糞作為一種富含氮、磷酸鹽和鉀的天然肥料,對提高農作物產量至關重要,對英國、歐洲和北美的農業產量產生了重大影響。
摩斯描述了中國勞工在祕魯鳥糞島上的艱辛工作經歷,以及鳥糞貿易如何使英國商人致富並改變農業景觀。此外,他還談到了鳥糞貿易對當地生態和社會的長期影響,包括對中國勞工的剝削和苦難。同時,描述了鳥糞如何成為財富的來源,尤其是對19世紀的英國商人威廉.吉布斯(William Gibbs,1790–1875)而言,他因鳥糞貿易而成為當時英國最富有的非貴族之一。透過南美鸕鶿的故事,摩斯揭示了自然資源開採背後的人類貪婪和環境破壞,呼籲對生態與人權問題進行深入反思。
在《鳥類創世紀》中的雪鷺一章,摩斯描述了雪鷺(Egretta thula) 及其他水鳥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面臨滅絕威脅的情況,這是由於羽毛貿易的盛行。雪鷺因其迷人的白色羽毛而成為時尚界的寵兒,大量被獵殺用於製作女性帽飾和其他裝飾品。
摩斯詳細描述了透過一些女性的努力,尤其是在美國和英國,成功引起了公眾對羽毛貿易殘酷性的關注,從而促成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通過。特別是一些女性,如哈麗特.勞倫斯.海明威(Harriet Lawrence Hemenway)和她的表妹明娜.B..霍爾(Minna B. Hall)一起在美國成立了麻薩諸塞州奧杜邦協會(Massachusetts Audubon Society),以及在英國,艾塔.萊蒙(Etta Lemon)和愛蜜莉.威廉森(Emily Williamson)的努力,這些人是反對羽毛貿易並推動鳥類保護法的重要推動者。他強調,這場運動不僅僅是為了保護雪鷺和其他被獵殺的鳥類,更是為了保護自然界免受人類貪婪的侵害。這些努力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日後的野生動物保護運動奠定了基礎。
透過雪鷺保護成功的故事,摩斯強調了社會運動和立法對於保護瀕危物種和改變公眾態度的重要性。雪鷺的故事成為了一個成功的保育案例,展示了透過積極行動和公眾參與,可以實現對自然和野生動物的有效保護。
在《鳥類創世紀》中,白頭海鵰(Haliaeetus leucocephalus)一章中,摩斯深入探討了這種鳥類的生物學特性、生態地位,以及牠們在美國文化和歷史中的象徵意義。白頭海鵰是北美洲最大的猛禽之一,具有顯著的白色頭部和尾巴,以及亮黃色的嘴和腳。儘管其英文名稱(bald eagle)暗示著禿頭,但實際上這個名稱來自於成鳥頭部的純白色羽毛,在遠處看上去似乎無毛。
白頭海鵰分佈於北美的各地,從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河流森林地區,穿過美國的四十八個州,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北部。甚至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也能發現白頭海鵰的族群,牠們主要以魚類為食,但也會捕食哺乳動物、其他鳥類和腐肉。白頭海鵰的獵食策略包括從其他獵食者那裡偷竊食物,這種行為被稱為偷竊寄生(kleptoparasitism)。
摩斯還討論了白頭海鵰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牠們如何從瀕臨絕種的邊緣恢復過來。20世紀中葉,由於DDT和其他農藥的使用,白頭海鵰的數量急劇下降,影響了牠們的繁殖能力。經過多年的保護工作,包括《候鳥條約法》(Migratory Bird Treaty Act)和《白頭海鵰與金鵰保護法案》(Bald and Golden Eagle Protection Act)的實施,以及《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出版引發的環保運動,白頭海鵰的數量開始恢復。到了20世紀末,白頭海鵰的數量有了顯著增長,最終在2007年被移出瀕危物種名單。
此外,摩斯還提到了白頭海鵰在美國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其中含有不少衝突和矛盾。牠們被視為自由和力量的象徵,並被選為美國的國鳥。白頭海鵰出現在許多美國的標誌和象徵中,包括國徽和一美元紙幣。同時,牠們也象徵著野生動物保護和自然恢復的成功故事,鼓勵人們繼續保護和恢復我們的自然環境。
在《鳥類創世紀》中,麻雀(Passer montanus)一章詳細記述了1958年毛澤東發起的「打麻雀運動」,這是大躍進運動的一部分,旨在消滅被認為是農業害蟲之一的麻雀。中國政府聲稱麻雀每年消耗大量穀物,因此發動全民參與的運動來大量殺死麻雀,期望增加糧食產量。當時,民眾被鼓勵使用各種方法來驅趕和殺死麻雀,例如敲鍋打鑼來防止麻雀休息,以及直接捕殺。
然而,這場愚不可及的運動忽略了麻雀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特別是牠們在控制害蟲方面的重要性。隨著麻雀數量的急劇減少,農作物害蟲如蝗蟲的數量激增,導致了更嚴重的糧食減產問題。這場運動最終被證明是一場災難,不僅未能提高糧食產量,反而加劇了隨後幾年的飢荒。
摩斯透過描述這場運動的發起、實施以及其災難性的後果,揭示了人類對自然干預的無知和後果,以及政治運動如何可以基於錯誤的假設對生態系統造成長遠的影響。這段歷史提醒著人們在進行生態干預時必須謹慎,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和平衡性,並對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進行深刻反思。
最後,在《鳥類創世紀》中的皇帝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一章,摩斯深入探討了這種鳥類在極端環境下的生活、繁殖行為,以及面臨的氣候變遷威脅。皇帝企鵝是地球上最大的企鵝,牠們在冰冷的南極擁有獨特的生存技巧,其中包括在南極冬季極寒的條件下育雛,這是其他鳥類無法做到的。
皇帝企鵝的繁殖周期非常複雜,雌雄企鵝會進行長達數百公里的遷徙,以抵達傳統的繁殖地以進行求偶、交配,並產下蛋。不同於其他鳥類,雄企鵝會在足部孵蛋,而雌企鵝則返回海洋覓食。這種獨特的繁殖策略使得幼鳥能在最惡劣的條件下存活。
然而,摩斯也強調了氣候變遷對皇帝企鵝生存的影響。海冰的減少威脅到牠們的繁殖地,食物來源的變化也對成鳥和幼鳥的生存構成挑戰。科學家預測,如果當前的氣候變遷趨勢持續,皇帝企鵝可能會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透過講述皇帝企鵝的故事,他呼籲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以保護這些獨特而脆弱的鳥類及其棲息地。
總而言之,《鳥類創世紀》是一本探討鳥類與人類深刻聯繫的好書,充滿了借鳥鑑人之意,深入揭示了鳥類在人類的神話、日常生活、社會和歷史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巧妙地展現了人類與鳥類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不僅是鳥類學愛好者的珍貴資源,同時也是對自然與文化交織關係有興趣讀者的必讀之選。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