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重返犯罪現場:中國古代
如果說《誰說仵作不科學:古代刑事鑑識實錄》是中國古代版的《CSI犯罪現代》(請參見〈CSI犯罪現場:中國古代〉),那這本《你也能當包青天:中國古代犯罪偵查實務與理論》就是中國古代版的福爾摩斯探案了吧?
和主要聚焦在法醫學並且取材自《洗冤集錄》、《棠陰比事》及《折獄龜鑑》的《誰說仵作不科學》不同的,《你也能當包青天》的題材主要來自廿四史等的正史,以及其他野史散文等史料,探討的範圍包括偵查人員的素質及偵查不公開的原則的犯罪偵查基本前提,以及現場調查、證據鑑識、偵查謀略、圍捕戰術、偵訊技巧和犯罪理論。
愛看推理小說或電影影集的朋友,對證人訪查、時間重建、空間重建、犯罪剖繪的現場調查當然不陌生,中國史書原來也有記載了過去的案例,《你也能當包青天》還指出,中國古代也有微物跡證、各種痕跡、文書鑑識等的證據鑑識,當然也少不了《誰說仵作不科學》已詳細介紹過的法醫鑑識;警匪片是香港電影過去的主流,最扣人心弦的劇情有線民、臥底、監聽、跟蹤等緊張刺激的情報蒐集,這些劇情居然在史書上也有記載哦。
正邪對立的交戰,用上欲擒故縱、將計就計、挑撥離間、打草驚蛇等的偵查謀略,也不是僅出現在警匪片中,而讓壞人落網的兵貴神速的速補、靜如處女的掩捕、以贓追賊的跡捕、引蛇出洞的誘捕,當然在史書上也沒缺席;過去我們似乎有不少印象,以為中國古代官員審案,先棍棒伺候了再說,或許這並非沒有道理,可是遇到好官時,望聞問切(看)、虛張聲勢(嚇)、溫情攻勢(勸)、曉以利害(講)、污點證人(拐)、李代桃僵(騙)等的常用偵訊技巧也會派上用場。
如果一味亡羊補牢,可能還是治標不治本,警政單位莫不希望能從犯罪防治下手,讓人不敢也不想犯罪,西方有各種犯罪學的理論,這些理論在中國史書上居然也能找到相對應的篇章,例如教化為先的社會控制理論、防微杜漸的補破窗理論、殺雞儆猴的嚇阻理論、下情上達的犯罪被害調查、連坐保正的情境預防理論、寓警於民的社區警政等等的犯罪防制。
《你也能當包青天》讀起來頗有中國章回小說加福爾摩斯探案的味道,其編著者鄒濬智是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審訂者蕭銘慶是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專任助教授,他們從浩瀚的中國史料中耙梳出這些中國古代的犯罪偵查推理資料,很不容易!不過,從中我們或許也能看出,中國即使有些官吏有推理和調查的能力,卻不像法醫學那樣有完整系統化的專書出現,所以才會散見各種史料當中。
《你也能當包青天》書中列舉的的案例,或許也是因為難得,所以正史才會記載,所以看來中國幾千年歷史中,有推理調查能力的官吏,看來還只的只是少數而已。從《你也能當包青天》之中以現代犯罪調查原理作的補充來看,犯罪偵查其實是非常專業的。中國過去的科舉選的是聖賢書讀得好、文章寫得漂亮的文人,對治安治理大多不熟悉。
中國過去用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在以農立國、交通不便的小地方,鄰里街坊大多熟識,要幹壞事可能很快就會被捉包。可是當城市發展到到一定的大規模,或者鄉下人口成長到一定的數量,往往就難以治理,甚至土匪流寇橫行時,地方官府往往沒戲唱,到最後演變成了叛亂,就只能借助軍事力量。這樣的循環一直在中國古代的所有朝代重複上演,導致盛世後就是快速的大崩壞。
為何中國沒有發展出系統化、科學化的犯罪偵查和防制方法及理論,原因可能很多,或許是因為中國實在太地大物博了,地方官的審案往往靠自由心證,要不然屈打成招也能交待應付,而且資訊不發達、交通不便利的古代要吃案並非難事,導致沒有足夠的誘因把犯罪偵查系統化。加上官大學問大,對專業分工的重視不高,審案的官員往往沒有受過正式的現場調查、證據鑑識、偵查謀略、圍捕戰術、偵訊技巧和犯罪理論等等專業訓練就能上場。
我們不必因為讀了《你也能當包青天》就去阿Q地炫耀老祖宗有多厲害,因為史書上記載的這些明察秋毫的好官,畢竟可能還真的只是少數。中國古代的種種固然有其優異之處,但是現代建立的犯罪學理論和犯罪防制,確實還是比古代過去的良善許多。我們不僅要學習過去成功的經驗,更要吸取失敗的教訓。人心不古不見得就是壞事,沒有人想過到過去古代還會屈打成招的時代,也更不想回到一堆造成十室九空的亂世,我們該做的其實是發揚現代化的民主精神,建立一個科學辦案的法治社會!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並同步刊登於泛科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