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2013年度十大好書

2013年度十大好書


新的一年即將來到,趁現在推選出今年讀過的2013年十大必讀好書,每本好書也都有書評。這些好書,不僅要內容豐富精彩,文筆生動流暢、深入淺出地具有高可讀性,在讀過後還有一種「WOW」的感覺,讓你對世界的認識又提升了一層!

也希望來年能讀更多好書來和大家分享 ^_^

以下順序僅依書評刊出的時間排序:

不公平的代價: 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

《不公平的代價: 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
書評:〈不公平的代價和真相!〉

簡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在書中聚焦全球都面對的世紀難題-分配不均。史迪格里茲認為,分配不均根本的原因,就是財團綁架政府,只求自己的財富如滾雪球般膨脹,而特權份子架空的政府失能,無法矯正市場失靈。受害的不僅是中產階級與勞工而已,更已經嚴重地傷害了民主政治與司法體系。這本書值得這個所得分配不均也不公的年代來好好思考研究裡頭提出的問題!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書評:〈國敗論-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簡介: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要探討的問題是3P的起源-權力(power)、富裕(prosperity)和貧困(poverty)如何產生。他們指出,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糟糕的政策很可能不是因為執政者愚笨無知,而是他們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代價是整體社會的利益。繁榮富裕的關鍵在於這個社會採行何種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


神的演化

《神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God
書評:〈神的演化和迷思〉

簡介:羅伯.賴特( Robert Wright)指出,神祇的功能、意義和面目在歷史中不斷轉換,而正是這樣轉換讓祂得以在人類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中留存。他以聖典上的「神學不便利性」來勉強當作史實,加上利 用大量文獻和考古學證據,從唯物主義的立場來分析猶太教(Yahadut,יהדות‎)、基督教(Christianity,Χριστιανός)和 伊斯蘭教(Islam,الإسلام‎)三個亞伯拉罕宗教(Abrahamic religions)的歷史和未來。


1493

《1493:物種大交換丈量的世界史》1493: Uncovering the New World Columbus Created
書評:〈物種大交換丈量世界的1493年〉

簡介:查爾斯.曼恩(Charles C. Mann)的這本書可以算是卅年前出版的《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The Columbian Exchange: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1492)之更新版。他旁徵博引了生態學家、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重新詮釋了幾百年「同種新世」(homogenocene)的世界史,還發現今日最激烈的政治爭端(移民、貿易政策與文化戰爭)的根源,說明了歐亞與美洲的生態衝突如何實際上轉變人類歷史的每個面向。


共病時代:醫師、獸醫師、生態學家如何合力對抗新世代的健康難題

《共病時代:醫師、獸醫師、生態學家如何合力對抗新世代的健康難題》Zoobiquity: The Astonishing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書評:〈人獸同源的共病時代〉
簡介:
芭芭拉‧奈特森赫洛維茲(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從人醫跳進獸醫學的領域,探索各種各樣有趣的動物世界,並且探討那些獸醫學知識,是否能對人類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有許多文明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自殘、毒癮、厭食症、精神異常等健康問題,其實並非是人類社會所獨有,這本書提出的很多實例及各種證據,原來這些文明病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其中有些甚至在獸醫界反而已經有了更好的療法。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Subliminal: How Your Unconscious Mind Rules Your Behavior
書評:〈【GENE思書軒】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嗎?〉〈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嗎?〉

簡介:曼羅迪諾(Leonard Mlodinow)打破了神經科學、心理學和哲學的傳統分野,探討了百年來心理學關於潛意識的爭議,並且結合了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許多有趣的心理學實驗,來探討關於我們所未知的大腦知覺和決策,以及對我們行為的影響。


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

《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Why So Many Predictions Fail—but Some Don’t
書評:〈精準預測的訊號與雜訊〉

簡介:預測天才奈特.席佛(Nate Silver)在書中指出,其實精準預測關鍵是人的解讀,不是純粹的數字而已。而最難預測之處在於,我們要懂得分辨出哪些是無意義的雜訊,哪些才是關鍵的訊號。如果誤把雜訊當訊號,做出來的預測,不管用的數據有多龐大,都不會準確,而且嚴重的謬誤與損失還會迎面而來!數據導向的預測會成功也會失誤,數據並非多就是美,要求更多數據之際,人更應該自我要求模型的正確。席佛也不試圖誇大他預測的能力,而且很老實地說明他的各種極限。


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

《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書評:〈債的歷史和演化〉

簡介: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從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倫理學、宗教學、法學和人類行為等各種角度,探討債務本質,試圖用債務關係嘗試重新書寫及詮釋人類的社會和歷史。大衛.格雷伯開宗明義地指出,經濟學家告訴我們一個神話,就是原始的人類活在一個以物易物的社會裡,為了方便交易,人們發明了金錢,接下來發展出銀行和信用。可是大衛.格雷伯卻指出,人類學家的許許多多研究卻發現,早在貨幣出現前,人類早就有了信用制度,而且已經背負債務了。


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

《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書評:〈脆弱的反面不是強固,是反脆弱(Antifragile)〉

簡介: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نسيم نيقولا نجيب طالب‎)主張,反脆弱超越堅韌或強固:堅韌或強固頂多只能夠抵抗震撼和維持原狀而已,不能從混亂、波動中得到好處;可是反脆弱則會變得愈來愈好,不僅可以免於預測誤差,並且還會受到保護,不受不利事件的傷害。塔雷伯利用其專長,用數學和文字,還有不少軼事和故事,解釋「反脆弱」的觀念。


誰控制了總開關?

《誰控制了總開關?》The Master Switch: The Rise and Fall of Information Empires
書評:〈到底是誰控制了總開關?〉

簡介:吳修銘(Tim Wu)仔細研究了整個媒體發展史,從電話、無線電、廣播、電視、第四台、電影、網際網路到智慧手機,發現一種「壟斷-創新」的循環不斷出現:先是新創科技出現,各種可能性應運而生,逐漸地先見之明之士應用這個科技建立了一個媒體帝國,開始壟斷通訊,切除雜音,要求人們以符合帝國利益的方式使用媒體。他在美國推動「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運動,希望這個原則進入憲法,保障網路永遠公平開放。並且也提出「分離原則」作為解決問題的關鍵作法。


候補:

誰說人是誠實的!

《誰說人是誠實的!》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 How We Lie to Everyone-Especially Ourselves
書評:〈蝦米!誰說人是誠實的!?〉

簡介:丹.艾瑞利(Dan Ariely)藉由進行一系列巧妙的實驗,來檢視我們為什麼耍賤作弊、是啥因素左右了我們往不誠實方面傾倒,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防止或者至少減少我們自己和他人的欺騙行為。


挺身而進

《挺身而進》Lean In: Women,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
書評:〈撐起半邊天地挺身而進〉
簡介:
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是臉書營運長,從她自己廿年工作經歷,在書中問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為何迄今,位居高階領導位置的女性,還是如此罕見?除了一些社會制度因素、女性生育的生理條件之外,女性是不是自己限制了自己?她希望女性的能力受肯定,並且也能獨當一面。


最後,請容許我打廣告,推薦小弟參與出版的兩本書:

未來的基因體醫療

《未來的基因體醫療:從基因標靶藥物,到實現個人化醫藥》(これからのゲノム医療を知る:遺伝子の基本から分子標的薬、オーダーメイド医療で) 
書評:〈從基因標靶藥物,到實現個人化醫藥的未來基因體醫療〉
簡介:中村祐輔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遺傳學的基本知識,以及基因型和疾病的關聯。這本書也是轉譯醫學的好介紹,我們可以從中認識到,基礎研究對生物醫學的巨大重要性。


研究所這條路

《研究所這條路:升學、研究、社交、謀職一把罩的研究所生存術》Getting What You Came For: The Smart Student’s Guide to Earning a Master’s or Ph.D.
書評:〈研究所這條路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簡介:羅伯特.彼得斯(Robert Peters)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為讀者分析申請和唸研究所時會遭遇到的各種狀況,以及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例如:該不該讀研究所?如何選擇學校和論文指導教授? 如何善用交際手腕?如何準備碩士綜合考試與博士資格考試?如何選擇與管理口試委員會?如何尋找論文題目、撰寫論文計畫書和論文、準備與練習論文口試和演 講?如何對抗壓力與避免沮喪?如何謀職?等等。雖然這本書的對象是美國學生,非常適合要到美國進修的學子,但台灣的大學教育深美國大學的影響,所以書中大部分狀況對台灣師生也非常適用。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2012年度十大好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