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28個成功創新的訓練

28個成功創新的Q&A

The Little Black Book of Innovation: How It Works, How to Do It


前幾天我的臉書的好些好友都不約而同地貼出哈佛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的來台演講之打卡或內容等等訊息。我在這裡也介紹過克里斯汀生的好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請參見〈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人生管理學的一堂課〉)。

克里斯汀生是哈佛商學院教授,提出創新的管理學理論「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在管理學界影響力很大,克里斯汀生的好幾本管理學書籍都有繁體中文版:


克里斯汀生最主要的貢獻就是發現原來「創新」並非一定像是天才才會的神奇魔法一樣,而是有跡可循的。這本《28個成功創新的Q&A》The Little Black Book of Innovation: How It Works, How to Do It)則是克里斯汀生入門弟子、創新洞察管理顧問史考特•安東尼(Scott D. Anthony),綜合克里斯汀生的務實理論,加上其他創新大師的心法,為有志創新者解答28個最常碰到的問題的一本書。

《28個成功創新的Q&A》中,安東尼根據他與克里斯汀生長期共事的經驗、實際參與寶鹼(P&G)等跨國大企業的歷練,以及創立且投資新創事業的經歷,揭開創新的神祕面紗,實際修練創新的技巧與方法。書中還推出「28天創新訓練計畫」,讓有志創新者按表操課,練出創新功夫。

創新非常重要,尤其在這個快速變動的社會。台灣近年經濟可謂悶得很,著急的政府和企業成天把「創新」兩個字掛在嘴上,可是究竟什麼是創新?該怎麼創新?卻仍想迷霧一般,讓人感到莫測高深。難道是因為教育和文化讓台灣無法創新嗎?那又怎麼解釋文化類似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甚至中國都比台灣愈來愈會創新了呢?安東尼現在駐守新加坡,顯示那小島國更懂得爭取國際人才。

《28個成功創新的Q&》分為兩部,第一部介紹本書的基本理念。第一章闡述創新要務,說明何以我們都必須創新、在創新工作上做得更好;第二章介紹12位創新大師的成功工具。那些大師的重要著作有:


安東尼在書中解釋了那些大師在創新上的貢獻。《28個成功創新的Q&A》第三及第四章則分別依據創新工具及作者從事創新相關工作的心得,闡釋有助創新的四種心態,以及必須避開的七種陷阱。第二部則是提出一套28天的創新訓練計畫,協助有志創新者解決常見的難題。我不曉得那個訓練計畫有多有效,不過安東尼提出的許多實例倒是很值得研究。

安東尼在這本書中,重新釐清創新的定義,解析各種類型創新的差異,同時闡釋創新之於組織成功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此外,他也在書中分享個人的創新故事,點出「創新的七原罪」:

  1. 傲慢,把自己的品質觀點強加於市場,往往導致品質好過頭,而避免方法是採取消費者的外部觀點。
  2. 懶惰,導致創新行動過於緩慢,該學愛迪生那樣強調99%的努力。
  3. 貪食,而受充裕之害,創新過於緩慢、過度線性,避免方法是在創新早期階段要限制投入資源,以激發創造力。
  4. 色慾,是追求太多炫麗的東西導致分心 ,因此提高專注力, 先破壞再創造。
  5. 妒忌,是核心事業與創新行動的對立關係,應該主動頌揚核心事業和新成長行動。
  6. 暴怒,會嚴厲懲罰冒險者,所以獎勵人們的行為而非績效。
  7. 貪婪,使得對成長沒有耐心,把低潛力市場排在優先地位, 因此要對成長有耐心,對證明途徑正確與否的結果沒耐心。

安東尼一再強調他在寶鹼的經歷,指出「消費者是老闆」。這對企業來說,其實是說易行難的,否則寶鹼的成功經驗不就能被輕易複製了嗎?IT產業算是要很注重創新了吧?有幾次,和科學園區的朋友討論才瞭解,由於公司體制和通路行銷的關係,許多設計工程師其實離消費者非常的遙遠,而企業只要能討好通路,讓產品上市就多少能賺到一些錢。加上,台灣的教育過度注重專業分工以及長期忽略理工學生的人文教育,導致非常優秀的工程師可能宅到無法有細膩的情感感受,還怎麼能夠瞭解什麼叫做貼心的「消費者體驗」呢?

因此,對於「創新」,該做的,比《28個成功創新的Q&A》提到的還多,不過至少方法上還是有跡可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