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總部大樓(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也稱為「聯合國大廈」,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在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區的東側,可以俯瞰東河。此大樓於1949年和1950年間興建,土地購自於當時的紐約房地產家威廉‧傑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 1905-1976),面積闊達17英畝。在此之前,洛克斐勒家族有意提供其在紐約州Kykuit的土地,但因距離曼哈頓遙遠,便而作罷。之後,納爾遜‧洛克斐勒(Nelson Rockefeller, 1908-1979)便協助新的土地的購買,其父小約翰‧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 Jr., 1874-1960)則捐助了850萬美元協助興建大樓。
檢視較大的地圖
聯合國(阿拉伯語:الأمم المتحدة;英語:United Nations;法語:Nations unies;俄語:Организа́ция Объединённых На́ций;西班牙語:Naciones Unidas)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聯合國的成員國。1945年6月26日,51個創始會員國中的50個,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簽定《聯合國憲章》(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憲章於1945年10月24日生效,自此聯合國正式成立,但是第一次會員國大會直到1946年1月10日才舉行,當時有51個國家出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存在著一個類似於聯合國的組織國際聯盟,通常可以認為是聯合國的前身。聯合國對所有接受《聯合國憲章》的義務以及履行這些義務的「熱愛和平的國家」開放。到2007年為止,聯合國共有192個成員國。
建立聯合國的想法是在1943年由戰時同盟國在莫斯科和德黑蘭的會議中明確聲明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和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建議使用「聯合國」的名稱,並在1942年1月1日在《聯合國宣言》(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中正式使用。
在二戰中,盟國使用「聯合國」代指它們的盟友。從1944年8月到10月,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中華民國的代表在華盛頓敦巴頓橡樹園達成了協議。這些和稍後的談話勾勒了這個組織的輪廓、會員資格、維持國際和平和安全的方式以及國際經濟和社會合作。這些提議在全球的國家政府和公民間都進行了討論。
1945年4月25日,在舊金山,召開了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除了政府組織外,一系列的非政府組織,包括國際獅子會都被邀請來參與《聯合國憲章》的起草。兩個月後的6月26日,50個國家代表出席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因波蘭是最初的簽署國,故沒有出席,加上它後,最初簽署國一共有51個。1945年10月24日,當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員國(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規定為中華民國、法蘭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組成)以及其它46個簽字國的大多數成員國批准了《聯合國憲章》後,聯合國作為實體組織正式成立。
美國參議院於1945年7月28日,以89對2票通過確認《聯合國憲章》。在1945年12月,參議院和眾議院一致要求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1949年,美國的提議被採納,並於1950年,聯合國總部大樓在美國的紐約市完工。
目前,聯合國總部及安理會設在美國紐約,同時,在瑞士日內瓦、奧地利維也納、肯亞內羅畢和其它地方還設有許多重要機構。總部於1951年1月9日開始運作。現在這個地方被認為是國際區域,並通過和美國的特殊協議贏得了一些外交特權和豁免權。聯合國有自己的警衛隊、消防隊和郵政局。
聯合國建築群興建於1947至1953年間,由美國建築師華萊士‧哈利遜(Wallace Harrison, 1895-1981)工作小組設計,約可分為幾個重要部分,從參觀入口進入後,右側的大樓是聯合國大樓(General Assembly),後面那棟方正筆直得像火柴盒的大樓是秘書處大樓(Secretariat Building),沿著東河濱的一排辦公大廳是安全理事會(Security Council)、社會暨經濟理事會(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Chamber),東河濱的人行步道很值得觀賞,因為旁邊有一座美麗的玫瑰園,約有1,400株玫瑰,都是會員國贈送的。在此地總共有5,000多名聯合國工作人員。
設計時,會員國不多,按遠期會員國80個和每會員國代表五人、顧問五人考慮,並加設特別觀察員席和貴賓席300個,記者席320個,聽眾席1,000個。大廳內牆為曲面,屋頂為懸索結構,上覆穹頂。南面為39層的聯合國秘書處大樓,是早期板式高層建築之一,也是最早采用玻璃幕牆的建築。前後立面都采用鋁合金框格的暗綠色吸熱玻璃幕牆,鋼框架挑出90釐米;兩端山牆用白大理石貼面。大樓體形簡潔,色彩明快,質感對比強烈。東河沿岸為一組五層會議樓建築,分設各理事會大廳。臨42號街的舊建築曾作為聯合國圖書館,1961年拆除重建。
2006年12月2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名為「基本建設總計劃」的決議,決定撥款18.77億美元來整修聯合國總部大樓。
參觀時間是每天9:00至16:45,成人USD 6.50;学生/老人USD 4.50;儿童(5~14)歲USD 3.50。導覽每隔15分鐘一次,參觀所需時間大約45分鐘。擁有西班牙語、法語、德語、俄語、漢語及日語導游。禁止穿著無袖上衣及短褲進入。一月至二月的周六、周日不可參觀。最受歡迎的地方當屬地下一層購物中心,這裡陳列著世界各國的藝術品供購買並且免稅。只有在這裡的郵局才可發行的每年五套郵票十分受歡迎。
我一路從第五大道走到聯合國總部。到了聯合國總部大樓外,就可以看到著名的「封管槍隻」。
進聯合國之前,要進過安檢,程序和搭飛機差不多。其實一到聯合國總部,感覺就很聯合國了,因為那裡的工作人員來自世界各國。
聯合國總部大樓有不少各國捐獻的藝術品,懂得欣賞的人,應該可以到那尋寶吧?
聯合國的歷任秘書長:
我前去的時候,並不是聯合國會期,所以所有會議大廳都可以在有導遊帶領下參觀。導遊會介紹聯合國的歷史、組織、工作和任務等。
參加完導覽團後,我就到底樓的記念品店參觀,那裡陳列了各國的手工藝品,價格不便宜,我只有看看和拍拍照。
接著就到聯合國大樓外參觀拍照。聯合國大樓外的小公園,擺有一些有趣的雕像,都是來算各國的捐獻。我在那一直拍照拍到開放時間結束,警衛前來苦勸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我在紐約在MSN上遇到同去費城的學姐,她還驚訝聯合國總部居然也是旅遊景點之一,我就開玩笑說,台灣人其實應該都去參觀聯合國的,因為在參觀時,你可以坐在聯合國大會的座位上,降台灣就會頓時有了不少席位了XD
相關網站: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