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八九.六四.卅五






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對這一歷史慘劇的態度一直備受國內外輿論的譴責。如今,在習近平領導下,這種態度不僅未見改變,反而在某些方面變本加厲。同時,中共政府的強硬政策和高度集中的權力結構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其內政和外交政策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經濟的不振,同時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不公不義的一面。

中共政府對「八九六四」事件的態度,延續了前任政府的做法,對事件真相進行全面掩蓋和篡改。政府對媒體和互聯網進行嚴格控制,禁止公開討論和紀念這一事件。學校教材中對事件隻字不提,年輕一代對此事一無所知。這種對歷史的篡改和掩蓋,不僅是對當年遇難者的侮辱,更是對整個國家的欺騙。歷史應當真實地呈現給人民,讓他們從中吸取教訓,推動社會進步。

在習近平治下,中國政府對異見人士的打壓達到了新的高度。參與過天安門事件的活動家和支持者,以及其他要求政治改革和人權的異見人士,遭受了更嚴重的迫害。許多人被捕入獄,或被迫流亡海外。這種對異見的零容忍政策,剝奪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壓制了社會的多元聲音,使得政府的錯誤無法得到糾正。

中共政府加強了對公民權利的控制。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集會自由受到嚴重限制。政府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如大數據和人臉識別技術,對公民進行全面監控。這種對公民權利的剝奪,讓中國人民生活在恐懼和壓抑中,無法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追求自己的權利。

中共政府的高壓政治環境,不僅壓制了社會的多元聲音,也抑制了經濟的創新和活力。企業家和投資者在這種環境中感到不安,擔心自己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導致投資意願減弱,創新活動減少。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需要一個自由和開放的環境,而不是一個充滿恐懼和壓制的社會。


中共政府通過修憲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進一步集中權力於個人手中。這種高度集權的政策,導致政策制定過程缺乏透明和科學性,容易出現重大決策失誤。例如,中國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和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的政策頻繁變動,給企業和市場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影響了經濟的穩定發展。

中共政府通過修憲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進一步集中權力於個人手中。這種高度集權的政策,導致政策制定過程缺乏透明和科學性,容易出現重大決策失誤。例如,中國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和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的政策頻繁變動,給企業和市場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影響了經濟的穩定發展。

中共政府的強硬外交政策,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貿易戰和科技戰,增加了中國企業的經營成本和風險,減少了外商投資。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問題的持續關注和譴責,也影響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和經濟合作。

中國政府在新疆和西藏等地區對少數民族和宗教的壓迫政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特別是對維吾爾族穆斯林的大規模監禁和強制同化政策,被國際人權組織譴責為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這些政策不僅違反了基本人權,也給中國的國際形象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中共政府推行的「一帶一路」倡議,雖然旨在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但也引發了許多問題。許多參與國家因為債務問題陷入困境,對中國的意圖產生懷疑和不滿。此外,這一倡議中存在的透明度問題和環境破壞,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批評。

自香港回歸中國以來,「一國兩制」的原則應該保障香港的高度自治和法治。然而,自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政府對香港的干預日益加劇,導致這座國際金融中心的社會和經濟遭受了重創。以下將詳細探討中共政府如何摧毀香港的社會和經濟。

自2014年「雨傘運動」以來,香港市民不斷要求真普選和更多的政治自由。然而,中國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對這些要求一再拒絕,並逐步加強對政治異見的打壓。

首先,2020年6月30日,中國全國人大通過並實施《香港國家安全法》。這部法律的範圍廣泛,定義模糊,對「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活動」和「勾結外國勢力」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實施後,許多民主派人士被捕,反對派組織被迫解散,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被嚴重壓制。

其次,《國安法》實施後,新聞自由受到嚴重打擊。獨立媒體《蘋果日報》在2021年被迫停刊,其創辦人黎智英和多名高層被捕。此外,其他媒體也面臨自我審查和政府壓力,記者和媒體工作者的工作環境變得愈發艱難;此外,中國政府不斷干預香港的司法系統,對法官施壓,要求他們按照政治指示辦案。這導致了司法獨立的侵蝕,使得公民無法獲得公正的審判。

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教育系統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強調愛國教育,淡化民主價值和公民權利的教育內容。這引起了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廣泛反感和擔憂,導致教育系統內部的信任度下降;同時,許多非政府組織(NGO)和社會運動組織被迫解散或停止活動。公民社會的活力被嚴重削弱,社會信任度和合作精神也隨之下降。

《國安法》的實施和政治環境的惡化導致許多外國企業對香港的信心大幅下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香港實施了制裁措施,限制了對香港的經濟和金融合作。這使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戰,資本外流和人才流失加劇;此外,政治不穩定和法律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許多外商對在香港投資持謹慎態度。一些企業選擇將亞太總部遷往新加坡等其他城市,減少在香港的投資和業務。

香港長期以來是亞洲的旅遊熱點,但政治動盪和疫情的影響使得旅遊業遭受重創。旅遊業的萎縮對香港經濟造成了重大打擊,許多相關行業如零售和服務業也因此受到影響;同時,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受到政治環境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影響。儘管政府推出了一些政策以穩定市場,但高房價和房屋短缺問題仍然存在,影響了市民的生活質量和經濟活力。

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對言論自由的打壓,使得創業者和年輕人對未來感到悲觀。許多原本在香港發展的初創企業選擇將業務轉移到更自由和穩定的地區。優秀人才的流失對香港的創新和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許多年輕人選擇離開香港,前往其他國家尋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機會。

中共政府對香港社會和經濟的摧毀是多方面的,從政治自由的剝奪到經濟活力的削弱,無不對這座曾經繁榮和自由的城市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這些政策和行為不僅違背了「一國兩制」的承諾,也損害了香港市民的基本權利和利益。國際社會應該繼續關注和譴責中國政府在香港的行為,支持香港市民的合法權益和民主訴求,並共同努力,尋求解決之道,恢復香港的社會和經濟活力。

中共政府對「八九六四」事件的態度,延續並強化了對歷史真相的掩蓋和對異見人士的打壓,進一步剝奪了公民的基本權利。這種高壓政治環境,不僅損害了中國社會的自由和公正,也對經濟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個自由、開放和透明的環境,需要尊重歷史真相和公民權利。中共政府應該正視歷史,承認錯誤,還原真相,釋放異見人士,恢復公民權利。只有這樣,中國才能真正走向強大和進步,才能在國際社會中贏得尊重和信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