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 星期二

此時無聲並非勝有聲——消逝中的昆蟲








在我們的居家環境中,最不希望看到活的生物大概就是昆蟲,尤其是俗稱小強的蟑螂和惱人的蚊子;而在農田中最不歡迎的動物,昆蟲大概也居首吧?

所以如果對大眾宣揚,我們應該重視昆蟲的保育,因為許多昆蟲已經面臨重大的生死存亡危機,恐怕許多人會覺得莫名其妙吧?

老實說,我也極度厭惡蟑螂和蚊子,甚至身受其害感染過登革熱,有時甚至衷心期盼蟑螂和蚊子全都絕種。可是別忘了,昆蟲是地球上物種數量最多的動物。昆蟲的多樣性,對生態環境也至關緊要。就因為少數害群之馬,牠們不僅不受關注,危機四伏之時也得不得同情,還有許多人為牠們的危機感到幸災樂禍,甚至想要落井下石。

人類文明仰賴於自然界的昆蟲朋友

就在昆蟲存亡之秋的寂寞中,還是有識之士力排眾議地為牠們發聲——英國昆蟲學家、科普作家戴夫.古爾森(Dave Goulson)在《寂靜的地球:工業化、人口爆炸與氣候變遷,昆蟲消失如何瓦解人類社會?》Silent Earth: Averting the Insect Apocalypse)主張,人類正走向一場環保的末日決戰,如果大多數昆蟲滅絕,一切人類文明都將分崩離析。

《寂靜的地球》分為五個部分,共21章。每一章都精悍短小,讀起來輕鬆愉快,古爾森並在許多章節末順便介紹了一些有趣的昆蟲,例如貯存大量蜜在體內的蜜罐蟻、尾部能噴出有毒苯酚的炮衷甲、有兩個陰莖的蠼螋等等。他首先告訴我們昆蟲為何重要?作為多樣性最高的一類動物,昆蟲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了各種重要的角色:首先,昆蟲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分解者,它們可以分解腐爛的植物和動物,使其參與了各種養分的循環;另外,雖然在大多數人類文化中並不常見以昆蟲作為食物,可是我們食用的許多動物是以昆蟲為食的;最後,許多蔬果需要靠各種昆蟲授粉,如果牠們全都滅絕了,我們的超市可能會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加工食品。








我們可能正面臨大規模衰退的生物多樣性

對於當今是否存在大規模、快速的生物滅絕,仍然有許多可討論之處。如果昆蟲也存在重大危機,古爾森理當也該提出證據來說服眾人。他確實有引述了自己和其他學者近年的研究,只是相關研究為數不多且都有各自的限制,尤其幾乎缺少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和亞洲進行的長期研究。作為訓練有素的科學家,總是能夠在雞蛋裡挑骨頭的標準來質疑那些發現的論述。

在學界當然會有不少科學家如此大肆批評,可是古爾森引述了美國生物學家丹.詹森(Dan Janzen)所說:「房子著火了,我們不需要溫度計,而是趕緊救火」。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蟲魚鳥獸愈來愈罕見的世界,甚至連分類學家也成了稀有物種。年紀稍長的朋友不需要是一位專業的生物學家,就能從生活中的蛛絲馬跡觀察到一些生物多樣性衰退的端倪了吧?我們的確不該犧牲科學的嚴謹性,可是當部分科學家有所初步的發現,我們不該因為研究資料還不夠齊全和完整,而把重大的預兆扼殺在襁褓之中。

古爾森也並非僅待在象牙塔中自憐自艾,他積極地推動環保活動,促使歐盟立法禁止全歐使用新菸鹼類殺蟲劑,並於2006年成立熊蜂保育信託。雖然他在《寂靜的地球》中的一些主張,對我而言也頗為激進,不過在這個只要主張保育的科學家容易被批評為用危言聳聽來販售恐懼的時代,像古爾森這樣勇於仗義執言的學者,已是鳳毛麟角。並且我從沒真正見識過有多人對地球的未來感到恐懼,也從未見過相關的研究經費因此有顯著增加的現象,我甚至因此認為,問題就出在人們對於未來感到害怕和真心重視昆蟲逐漸變少的人實在太少吧!

2080的地球也許又貧又飢

對於昆蟲危機,我們最快聯想到的應該是殺蟲劑。早在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Rachel L. Carson,1907-1964)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就提出殺蟲劑中的有機氯化物(DDT)造成的一系列問題,揭示化學污染對人類文化產生的巨大衝擊,及其對地球生態的影響。可是,大家首要關注,卻是昆蟲以外的其他動物所遭受到的危脅。而《寂靜的地球》卻讓我們見識到,昆蟲不僅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而且造成的問題可能還更嚴重。

除了殺蟲劑等農藥,造成昆蟲消失的原因,主要還有棲息地的喪失或破碎化、除草劑、工業化農業、寄生蟲和疾病的傳播、氣候變遷、光汙染,以及入侵種等等。例如,雖然我們都知道飛蛾撲火的現象,但光汙染仍然是比較少被研究的。雪上加霜的是,以上這些並非個別獨立的原因,它們之間還可能會有加乘效果,例如棲息地的破碎化可能會干擾蝴蝶和熊蜂為應對氣候變遷而進行的遷移等等。

《寂靜的地球》的第四部分中,我看到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場景:因為生物多樣性驚人地崩潰,許多植物需要人工授粉,造成糧食產量急劇下降,快速繁殖的害蟲則鯨吞蠶食著人類的作物。人類社會的大部分結構已經土崩瓦解,生活水平和預期壽命急遽下降,瘧疾在歐洲向北蔓延,在英國也成了一種威脅⋯⋯,幸好,以上是古爾森試圖為我們展示2080年左右,假想中的英國。不過,僅管我可能無法活著看到寒蟬淒切的末日到來,如果未來真是如古爾森預測的發生,那也不可以說是「幸好」了。

如何讓地球別沉寂

古爾森不是僅想要在《寂靜的地球》蜻蜓點水式地提出警告,而且他還提出了解決方案,讓我們不至於成為無頭蒼蠅,雖然乍看有點太過理想化,但我們也別太早放棄治療,他提出的方法仍然有可看之處。

首先是農業改革問題,因為農業佔用了大量的土地。他詳細分析了農業的負面影響以及未來各種可替代的選擇。他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減少食物浪費,停止使用殺蟲劑,仍然足以養活地球上所有人口。他同時也希望每所學校都能與農場聯繫起來,傳授孩子都能了解從食材到食物是如何生產的知識。

園藝方面,古爾森建議我們種植招蜂引蝶的花卉。如果家裡沒有花園,仍可使用窗台或陽台,別過度修剪草坪,停止使用殺蟲劑,並勸說地方政府也跟進,他舉了英國和其他地方破繭成蝶的成功案例來鼓舞人心。

最後,他用一個章節介紹了所有角色可以發揮的影響力:無論是國家或地方政府、包含農民的所有人,可以透過政治參與、改變我們購買的食物種類和購買地點、加入保護團體和讓我們的花園對自然更加友好。不過我還是高度懷疑在既得利益和根深蒂固的政治及經濟體系情況下,是否能夠擺脫危機,畢竟人類的習性容易為蠅頭小利而作繭自縛。

《寂靜的地球》讓我們關注到過去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運動中,長期被忽視的昆蟲危機,以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而言,昆蟲的重要性恐怕比許多人類較為熟悉的可愛動植物更來得多,現在是時候了解真實版的「蟲蟲危機」了!




【欲閱讀全文或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知識庫〉2023年第255期05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