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達爾文進城來演化了










記得在馬來西亞念小學上作文課時,老師要我們論述喜歡城市生活還是鄉村生活。大概有百分之八七的學生,包括我自己,都寫說喜歡鄉村生活。老師不知受到什麼打擊,一直要說服我們鄉村生活有多糟糕之類,搞得作文課成了洗腦課。

小時候,我最期待春節過年時,能和媽媽回她在馬六甲鄉下的娘家,因為可以和表哥表姐們到處去捉魚捉蟲。我們後來搬到新社區時,附近都還是農田,媽媽也常帶我們去體驗她的童年樂趣。當時,我最愛幹的事之一,是和大弟趁阿嬤不注意時,偷偷溜出門去田間捉魚捉蟲。可惜到了小弟小妹出生時,那些農田都被建成輕工業區,只有一望無際的工廠和移工,他們就只能被關在家打架和打電動了⋯⋯

從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轉變成城市水泥森林的宅生活,似乎是我們和上一代的共同回憶吧。當商辦大樓或鐵皮工廠紛沓而至,一幢又一幢不吃不喝好幾十年才買得起的樓房也如春筍般冒起,生活好像更便利和富裕了,可是我們身邊周圍的動植物似乎愈來愈少和單調,像是我小弟小妹根本聽不懂出去捉魚捉蟲是什麼滋味。

不過老實說,活到這把年紀,也真是太習慣城市生活了,只要不太擁擠就好。偶爾去鄉間度個假似乎很有趣,可是要我和老婆生活在走幾公里路才有便利超商的鄉下,我們其實不太願意。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愛德華.格雷瑟(Edward Glaeser)在《城市的勝利:都市如何推動國家經濟,讓生活更富足、快樂、環保?(最爭議的21世紀都市規畫經典)》(Triumph of the City: How Our Greatest Invention Makes Us Richer, Smarter, Greener, Healthier, and Happier)還論證指出,從經濟學及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都市化是更環保和公義的文明發展方式,因為城市生活比鄉村生活更高效。

然而,城市中綠地和自然環境的缺乏,很可能造成成天宅在家和辦公室的阿宅們一堆身心健康狀況。台灣許多城市都有市區過度擁擠、綠地極為不足的狀況。雖然心理疾病的相關醫學手冊中(如ICD-10、DSM-5)都未登錄,可是有心理學家很認真地探討所謂的「大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指出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自然戶外活動過少,可能會造成孩童過胖、注意力不集中或有憂鬱、躁鬱傾向,而親近大自然能夠矯正以上問題。

城市化進程無疑是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一環,是不是讓我們困在生物多樣性的荒漠當中呢?讀了這本令人腦洞大開的《達爾文進城來了:新物種誕生!都市叢林如何驅動演化?》(Darwin Comes to Town: How the Urban Jungle Drives Evolution),才發現原來我們過去真是太忽略各個隱藏在都市中的生物小朋友、長期對他們視而不見了。








《達爾文進城來了》作者曼諾.許特惠森(Menno Schilthuizen)是荷蘭演化生物學家暨生態學家,萊登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終身職研究科學家。他對城市生物的關心,遠遠多過對野生生物的,這在生態學及演化生物學界是個異數。他也不諱言一些觀點,像是對外來種的同情和包容,遭受同儕的大力批判。

曼諾真是位說故事的高手,文筆非常好,我讀這本書時不斷嘖嘖稱奇,每一章都有能用來打嘴炮的趣事,閱讀樂趣不是普通的高。《達爾文進城來了》為我們揭示,和人類一樣,許多生物在城市中也能自得其樂。原來,有不少生物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快速地演化出五花八門的奇門妙技,悄悄地更加適應了都市的環境,甚至還更變本加厲地如魚得水。書中一個又一個精采的故事,讓你穿梭在城市街區時,會想要一探它們的蹤影!

其實,人類並非唯一會改造自然景觀的動物,已知螞蟻和河狸也會。曼諾認為,城市化是不可擋的過程了,與其唾棄這個文明進程,還不如在其中找尋樂子,當然他是以生物學家的觀點來看,所以《達爾文進城來了》有大量案例,來告訴你許多有趣的故事,他也到各國去探尋五花八門的有趣案例來和讀者分享,足跡遍及東京六本木之丘、福岡、新加坡、曼哈頓到柏林。例如書中就提到一個「曼哈頓計畫」,讓你可以互動式地在紐約市找尋小片荒野。

《達爾文進城來了》開篇講了一個倫敦地下家蚊的故事,原來超過百年歷史的倫敦地下鐵不同路線之間造成的地理隔離,已經讓地下家蚊產生了不同的族群遺傳結構,久而久之甚至可能成就異域種化,和地上的家蚊之間發生生殖隔離,甚至不同線的地下鐵可能演化出不同物種的地下家蚊!我過去也研究過種化的遺傳,這個地下家蚊的演化速度令人喜出望外。

人工環境,也是有可能孕育出一定生物多樣性的,這也是為何當中央研究院在開發鄰近的202兵工廠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時,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中研院也承諾在開發的同時負起保育的責任,開發和保育不盡然要衝突。在城市化國家,在開發和保育要如何兼顧?這也是曼諾感興趣的議題,所以他遠到新加坡作了不少觀察。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生物演化應對的速度能有多快,在科學界是個重要的問題。過去,我們一般假定演化的速度大多難以在有限的一生中觀察得到,可是曼諾卻在《達爾文進城來了》舉了大量的案例讓我們見識到在城市中,那些能夠在人類的不斷干擾下存活的生物,演化速度能有多快,例如仙台的烏鴉已經學會利用往來的車輛碾碎堅果、英國的山雀會打開牛奶瓶蓋偷吃奶油,後者甚至長期和人類產生拉鋸戰,不斷適應人類對牛奶瓶蓋的改良。

當然,要適應都市生活是要有先決條件的,一些生物原有的技能就能讓牠們適應良好,例如鳩鴿科的許多鳥類本來就在岩壁上築巢育幼,在水泥森林的建築物的夾縫中繁衍如同家常便飯。還有,波多黎各的安樂蜥演化出更厲害的腳掌,可以在平滑的混凝土牆上如履平地。

然而,在城市中仍然要面臨許多不同於田野的問題,像是空氣、水源汙染就是,《達爾文進城來了》中提到歐洲一些城市的鴿子羽色較深,和重金屬解毒力有關。另外,還有噪音的汙染,歐洲都會區的烏鶇演化出以更高的音調鳴唱,以免聲音淹沒在喧囂的車水馬龍之中。

在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新型肺炎)肆虐全球前,因為國際交通的發達和便利,許多外來生物就當起旅客國際趴趴走,成了外來種,如果破壞了生態環境,就是所謂的外來入侵種。台灣就有嚴重的外來入侵種如綠鬣蜥、埃及聖䴉和白尾八哥、家八哥。像是入侵種八哥,已排擠本土八哥的生存,難以移除了!而埃及聖䴉,今年農委會林務局也有大動作進行移除,我就有參與繁殖控制的部分:




然而,曼諾的態度卻是,雖然是外來種但沒關係。《達爾文進城來了》提到家烏鴉入侵歐洲,在荷蘭和獵人大玩貓捉老鼠的遊戲,聰明的烏鴉能認出獵人提早警告同伴,讓獵人疲於奔命地換裝和換車,除了遇到反對移除的市民無所不用其極地庇護鳥鴉,還因為誤射本土寒鴉而引起軒然大波,從書中也能看出曼諾對外來種家烏鴉是同情的,他不知會不會也同情埃及聖䴉,但他也提到了新加坡的福壽螺,但對其危害卻避重就輕,這很難不引發批評。

有些外來種演化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行為,像是被放生到歐洲西部的歐鯰(European catfish),在法國南部小城阿爾比(Albi)塔恩河(Tarn River)有人觀察到,原本以河底小型魚蝦和無脊椎動物為食的鯰魚,居然盯上了在河邊洗澡戲水的鴿子,還潛伏游到鴿子身邊突襲把鳥整隻拖入水中吞下肚!過程令人大開眼界、驚心動魄!這些歐鯰有高達四分之一的食物居然來自不幸的鴿子,佔了所需養分的一半!






最後,他和女兒及女友去了日本東京的六本木之丘,並不只是去外國人聚集的酒吧喝酒,而是去參觀其森大廈的綠屋頂,只是日本阿宅實在是太一板一眼了,堅持要特殊申請。他提倡順應演化的都市生態學,提出四個和演化相關的都市自然設計規則:一、放手讓它長;二、未必要用原生植物;三、原始的小型土地;四、良好的隔離。




《達爾文進城來了》不僅非常生動有趣,還讓我們認識到演化生物學界過去較為忽略的都市演化現象,也提醒我們不要放棄治療,不必要為都市化帶來的生物多樣性下降而哀嘆,我們也能夠打造出對生物多樣性友善的都市,在兼顧工商經濟發展的同時,為市民和生物打造一個更舒適合宜的都市環境!這本好書也值得推薦給所有參與建築業、都市規劃、交通運輸和文創產業的朋友一讀!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