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大歷史
我們常常忘了,我們先是地球人,然後才是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接下來才是馬來西亞人、新加坡人、台灣人、中國人⋯⋯
讀歷史是為了開闊眼界以古鑑今嗎?在歷史的教育裡頭,不免夾雜許多政治的需要,為國家機器加入國族想像共同體的建構,所以課綱微調不過動幾個字都會爭吵不休;還有以當代的眼光理解過去,正所謂「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
歷史教育一般歸屬於人文教育,可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許多像是氣候變遷、地質條件以及生物地理等等環境、地質、生物事件,對人類文明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把這些自然科學知識納入史學研究,就無法全面地了解重大歷史事件和趨勢。另外,沒有好好認知「人類也是一種和大猿有共同祖先的靈長類哺乳動物,許多生理和心理的特徵都受天擇形塑」,也不能充分解釋許多人類社會裡的現象起源。
要了解形塑今日人類的所有政治、經濟、文化、數理化、地球科學及生命科學等等條件,頗具挑戰性,因為能夠掌握跨領域知識的知識份子畢竟只是少數,然而這樣的能力將會是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大趨勢,未來通才和專才都會有各自能夠伸展的舞臺,因此,在大學課程裡很可能不僅要求學生要跨領域修課,有些課程本身就要提供跨領域的知識。
去年十月逝世的美國歷史學家辛西婭.史托克斯.布朗(Cynthia Stokes Brown)著作《大歷史: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Big History: From the Big Bang to the Present)不僅跨越民族國家的有形藩籬,還打破學科的無形界限,從宇宙的誕生開始談起,一路帶領讀者進入工業時代。《大歷史》從宇宙大爆炸、星系演變、生命演化、文明的變遷,講到早期社會的誕生、農業文明的出現、現代社會與文明危機,把過去屬於物理學、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範籌納入歷史學的教研裡頭。
這本大歷史讀起來一點也不難,因為辛西婭用極為淺顯易懂的方式令讀者了解諸如宇宙大爆炸和人類演化這類複雜的科學,可想而知,要辦到這點不太簡單。這原來是辛西婭擔任加州多明尼克大學(Dominic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教授時,為輪休提出的寫作計畫,但那時沒有通過,因為有一半審查委員認為要寫本從宇宙大爆炸到現今的歷史書是異想天開,結果她一直等到退休才有辦法開始寫這本書。
在巴西兩年的跨文化工作經驗讓辛西婭開始建立全球化的視野,超過三十年的大學教學經驗也讓她有去蕪存菁的選材以及深入淺出的表達能力,並且在每一章還概述了仍待解答的問題,以及讓讀者深入思考的問題。
她加入澳洲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歷史學教授大衛.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的「大歷史計畫」(Big History Project),所使用的歷史敘述方式綜合自然與人文等諸多學科,構成一個單一卻連貫清晰的敘事,為所有的人類知識提供一個宏大的知識架構,得到富豪比爾.蓋茲的注意和贊助,針對歐美中學生、大學生,以及有志推廣大歷史概念的教師,設計一系列線上教學課程,望能以跨學科、全景式眼光構建人類歷史的完整圖像。大衛.克利斯蒂安的《極簡人類史:從宇宙大爆炸到21世紀》(This Fleeting World: 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也在去年出版繁體中文版。
為民族主義和國族史觀服務的歷史教育,是各國中小學教育的主幹,呈現出為現代政治服務的狹隘史觀,讓學生學到自己的國族身份,卻沒好好認識身為地球人的身份。未來人類將要面臨的問題包括環境破壞和氣候變遷,以及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瓶頸,並不是各別民族或國家可以獨自面對和克服的,而且無論是環境、氣候、社會、政治、經濟的崩壞小則如漣漪、大則如海嘯般衝擊全球,因為人類拜全球化所賜史如前例地更緊密聯繫。高等教育的訓練也應該為了因應全球的全局變化而更宏觀、更整合,而不僅僅是為地域或國族服務。
後工業時代為人類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要能知道我們如何走到現在,還有跨學科、跨國界、跨文化的合作,都是無可避免了。這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今天和明天也將會成為未來大歷史的內容,我們將要如何幫未來的大歷史學家立言呢?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