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從槍械和炮彈的發明後,大量地取人性命在某個程度上變得輕而易舉,在現在戰爭片中觸目驚心的狂瘋掃射已是家常便飯,更甭提核彈和氫彈等等的大規模殺傷武器。
過去醫療不像今天這樣發達的年代,在戰場上被射傷和炸傷還真可能是生不如死,傷口感染和疼身殘疾還不如一槍斃命。現在醫療較發達,如果不是正中要害,活下來的機率不算小。不過這麼說,似乎是當戰場中的致命敵人都算到子彈和炸彈的頭上了,就像絕大部分戰爭片所示那樣。
然而,風趣幽默的科普作家瑪莉‧羅曲(Mary Roach)卻要在《不為人知的敵人:科學家如何面對戰爭中的另類殺手》(Grunt: The Curious Science of Humans at War)告訴我們,我們想太少了。除了槍炮,噪音、酷熱、腹瀉、恐慌、疲倦……等等也都是會令軍人生不如死的殘酷殺手。
瑪莉‧羅曲是位好奇心超重的科普作家,她探討的題材有些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易想像得到的,她的前幾本著作都頗為暢銷,例如《不過是具屍體》(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一起搞吧!科學與性的奇異交配》(Bonk: The Curious Coupling of Science and Sex)、《打包去火星:NASA太空人瘋狂實境秀》(Packing for Mars: the Curious Science of Life in the Void)、《大口一吞,然後呢?:深入最禁忌的消化道之旅》(Gulp: Adventures on the Alimentary Canal)(請參見〈後口一吞,然後呢?〉)。
軍人可能都要有勇猛精實的形象,就算沒有也要裝有。可是驚慌、疲勞、炎熱、噪音、野雁、細菌卻可能可以讓雄糾糾、氣昂昂的軍士立馬成了叫媽媽的弱雞,還甭提回家後慘遭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折磨。《不為人知的敵人》是瑪莉‧羅曲冒死潛入美國國防部的各研究單位,探討在這些極端的狀況與環境中,科學如何和這些敵人對抗。為的是讓戰士們在戰場上,仍能維持身軀完整無缺、神智清醒、不受病菌感染與蚊蟲入侵
戰場太不像我們平時歌舞昇平的環境了,有太多出奇不意的挑戰,有些挑戰放到了不同環境,解決的方案可以是天差地遠。就拿內褲來說,不儘是要吸濕排汗而已,炸彈爆炸時如果能不死,補襠裡幸存的也要能不順便成了炸雞才行。可是如果不幸成了炸雞呢?科學家現在還在想許多辦法讓小雞雞重振雄風。
現在醫療很發達了,傷口感染致死率已不像過去那麼高,但是仍不可掉以輕心。《不為人知的敵人》提到用蛆來吃傷口的腐肉,其實不算是新聞了,可是為何這種療法不常見?原來沒那麼簡單,瑪莉‧羅曲的調查探討了用蛆治療的複雜。
並不是所有軍事科學家研究都能成功,像是防鯊劑的開發,更像是鬧劇;腸瀉是戰場上最可怕的敵人之一,可是噁心惡臭的氣味可以被開發來當非致命的武器,除非是被攻擊到的敵軍受不了而自殺。不過有趣的是,讓不同文化感到噁心的味道差蠻多的,而且不管多大比例的人都一致同意那些氣味的噁心,總是有一小撮人,會想要當香水噴在自己身上XD
美國在小希政府時代打了兩場愚不可及的戰爭,花費了數以兆計的經費還順便把世界搞亂的同時消耗美國國力和形象。儘管伊拉克戰爭是場不義之戰,也弄得國內外民不聊生,可是和越南時相比,反戰的氣勢還是差了很大很大一截。雖然因為是美國自找的,所以情感上很難同情,但是上戰場送死的,往往還是社會底層人家的子弟,就像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中描述的那樣。
然而儘管如此,這和動不動就完全沒有畫面的情況下惡搞下屬的國防布相比,美國士兵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至少有一大批菁英科學家在美國政府的大力支助下,研發了一堆讓阿兵哥比較舒服上戰場的高科技產品,讓人真的相信美軍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會誓死捍衛弟兄的,而不是把士兵當草芥來玩弄。
戰場有再多高科技產品,仍是非常險惡殘酷無情,再精壯的士兵上了槍林彈雨的戰場,遇上了《不為人知的敵人》,生命還是脆弱得像軟蛋。要保衛精忠報國的戰士,不就是不要打仗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