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二十一世紀的新資本論?








2014年最具話題性的書,我想很多朋友馬上就能想到這本《二十一世紀資本論》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其作者法國經濟學家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去年11月還來台給了幾場演講,其中在中研院的那場我也有去 :p

硬著頭皮把厚厚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讀完了,可是說要在這裡寫書評,我那敢當啊?這本奇書,上Amazon.com這本書的頁去看,單單在上頭英美主流媒體的書評,每篇僅擷取一段,都已經可以拚出一篇長文了!其中還有不少是著名經濟學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如果把上頭所有書評都裝訂成書,恐怕也不是本小書了!真是蔚為奇觀!

該書最先於2013年出版法文版,隨後在2014年4月出版了英譯版。《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法文版銷量超過五萬冊,迄今在Amazon.fr仍排第五名,而英譯版已經售出大約八萬冊印刷版和超過一萬三千冊的電子版,在Amazon.com曾排到第一名;哈佛大學出版社預計將會再售出兩萬冊。這本書於2014年5月18日榮登《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精裝非文學類暢銷書榜第一名。讀了這本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還真是堪稱奇書,不僅厚度不凡(中文版有688頁,英文版有696頁,法文版有970頁!),而且寫作方式在超級暢銷書裡頭還真是特例,堪稱詭異!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算是寫給非專業領域人仕閱讀的書,裡頭技術成份並不厚重,可是它卻像很多大部頭學術專書一樣,不斷地提出資料和證據,不斷地不厭其煩地反覆辯證、反覆辯證,而且還像學術專書和論文一樣,嚴謹地下結論,還未驗證的也交待清楚,彷彿其對象就是學界人仕一般。如果去向大部分銷暢書作家提出這種寫法,十之八九會說這簡直就是兩頭不著岸的自殺!專家和一般大眾都不會買單!可是這本書事實上又創出了暢銷的佳績。

有人會說,那是因為有克魯曼的大打廣告。拜託,如果他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美國還會搞成這樣?有人會說,是因為大眾仇富的心態,想找富人的碴。拜託,市面上比這本書精簡易讀,而且更煽風點火的還會少嗎?像這裡介紹過的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在《不公平的代價: 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克里斯蒂雅.弗里蘭(Chrystia Freeland)的《財閥:有錢人如何利用國家賺錢並阻止其他人翻身》Plutocrats: The Rise of the New Global Super-Rich and the Fall of Everyone Else)、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也來參一腳,在《文明的代價:追求繁榮、效率、正義、永續,沒有白吃午餐》The Price of Civilization: Reawakening American Virtue and Prosperity)都從不同角度觸及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不公平的代價和真相!〉〈財閥如何利用國家賺錢並阻止其他人翻身〉〈文明的代價,我們必須得付!〉)。

當然,有可能是因為皮凱提收集了上百年的資料,是史上對貧富擴大最深入的研究,這也有可能。可是還是不足以完全解釋這本書的銷售熱潮,因為那也不需要親自買書來讀,而且也解釋不了那海量般的書評。不過,這本書呈現的資料,還真是經濟學界少有的長期實證研究!

《列子》的〈說符〉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明表相的不可靠: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比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无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忘其麤,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我們只能知道,這本書將會有極大的力量,可是它為何寫成那樣還能那麼暢銷,就像那隻天下之馬一樣,表面上的都沒那麼重要了。

基本上,《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討論了自18世紀以來歐美的財富和收入不均的問題。其主要觀點認為如果資本的收益率(r)大於經濟增長率(g),財富就會集中。皮凱提提出,長期來看,這將導致財富集中和經濟不穩定。他建議,設立一個全球資本稅系統可以促進平等,避免大多數財富集中到極少數人手裡。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主張貧富不均不是意外,而是資本主義的一個特點,並且只能通過國家干預來扭轉。因此《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認為除非資本主義進行改革,否則真正的民主秩序將受到威脅。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論點基於「r」與「g」的關係公式,「r」包括利潤、股息、利息、租金和其他來自於資本的收入,而「g」以收入或產出來測量。他提出,當增長率低時,那麼財富傾向於通過「r」而不是勞動來積累,並且會更多向最富的10%或1%的人群集中,加劇貧富不均。因此,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的原理可以用不等式r > g來概括。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提出目前貧富兩極分化加劇的趨勢在1930年到1975年有所扭轉,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及債務所帶來的經濟衰退摧毀了大部分財富,特別是精英的財富。這些事件促使政府採取措施進行收入再分配,並且快速的經濟增長意味著繼承財產的重要性下降了。近幾十年世界趨勢逐漸回歸到「世襲資本主義」,此時經濟很大程度上由繼承財產所主導,並且繼承財產的力量在增加,形成寡頭。《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用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珍·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和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等經典小說名著中的例子來展現過去通過資本累積而逐漸固化階級的社會,特別是歐洲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

皮凱提認為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不會因為技術快速進步而回到20世紀的水平,而會是會維持較低的增速。他認為我們不應該把未來寄托在「技術的瞬息萬變」一。皮凱提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第四部建議徵收每年不超過2%的全球性財產稅。有多項報導指出,他也建議最高到80%的累進所得稅,以縮小貧富差距。可是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並沒有找到這個高累進稅率的提議,應該是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的。

當然,很多富人對他的這個提議表示無法接受,所以這個超高累進稅率的提議可能窒礙難行。很多人對這本《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提出各種角度的批評。因為在這本書中,皮凱提不斷地提出各種各樣好幾百篇學術論文的資料,要推翻其結論,就算不是不可能,也要再花上幾十年的研究一一證實那些幾百篇學術論文都不靠譜才行。2014年5月23日,《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經濟編輯克里斯·賈爾斯聲稱在皮凱提的數據中找到了「不能解釋的錯誤」,特別是關於自1970年代以來財富不均擴大的數據。但皮凱提又接著提出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來反駁,《金融時報》的指控很可能是誇大的,否則他們大可再進行一項嚴謹的研究,然後投稿到學術期刊。

另外,也有人主張,富人的錢也是他們努力掙來的,因為要成為成功的企業家或高薪人仕也要有膽識、遠見和過人的毅力,而且他們也要承擔更高的風險。也有人批評《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指出,很多富人是靠高努力的收入而致富,並非是「靠爸」。可是人家皮凱提明明也有分析了勞務所得不平均,並指出那是貧富差距擴大的一種。根據調查,歐美企業高階主管的所得與低階主管的所得擴大,乍看之下是讓更有能力的人才獲得「應得的」,估且不論這是否是種「結果偏誤」(the outcome bias),忽略了運氣、家世得因素,所以有多少「努力」才是理所當然的,這認定極為困難。

更重要的是,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Dan Ariely)在《不理性的力量:掌握工作、生活與愛情的行為經濟學》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The Unexpected Benefits of Defying Logic at Work and at Home)提出,他們一系列在各地進行的實驗發現,對於需要高度心力付出的工作,超高報高反而會讓表現大打折扣!因為領有超高薪資或紅利的主管,不再是「NOTHING TO LOSE」了,加上心猿意馬,反而會分心和添加壓力(請參見〈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或者像羅胖在《羅輯思維》的節目中就拿了舖大西洋海底電報電纜為例來試圖說明現代財富的起源。不過這樣的批評也犯了幾個謬誤,一來以偏概全,人家是拿好幾個國家長達好幾十年甚至百年的資料來作統計分析,怎麼能用一個案例來推翻?二來,《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也提到美國那個時代資本的力量較小,是相對歐洲來說貧富差距比較小,否則人家怎麼跑去英國融資?美國的貧富差距擴大是那之後的事嘛,所以怎能拿一個資本並未主宰的時代來說嘴,這不是送子彈給敵方嗎?三來,他把「創業家」和「富人」劃上等號,並非所以富人都對社會有貢獻,而靠繼承遺產而來的財富,是不勞而獲啊;貧富差距擴大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富人可以影響政治進而導致裙帶資本主義;四來,極權專制的中國利用強力的國家機器壓制任何反抗的力量,當然表面上超和諧,可是對大部分「正常」的文明國家,社會上的不滿會造成政局動盪並非新聞了吧?五來,即得利益者打壓創新,這些案例在吳修銘(Tim Wu)的《誰控制了總開關?》The Master Switch: The Rise and Fall of Information Empires)就舉了不少,它們還是冰山一角哦!(請參見〈到底是誰控制了總開關?〉




如果說,皮凱提就一定提得出可行的方案來解決這問題嗎?我不知道,不過如果要解決一個問題,首先得承認問題的存在,而《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用了非常紥實的資料和分析來告訴我們,問題確確實實存在!不過現在不管是左派還是右派,都可能還過度樂觀天真,以為解決問題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而未來我們是否能夠解決,就要看我們的智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