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世界的大轉向
《大轉向:物性論與一段扭轉文明的歷史》(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真的是一本讓人讀到捨不得放下、高潮迭起卻不失嚴謹、不可多得的學術佳作!
學生年代時,葛林布萊(Stephen Greenblatt)在學期末會到耶魯大學合作社找便宜的好康,他買了盧克萊修(Titus Lucretius Carus,約前99年–約前55年)的《物性論》(De Rerum Natura),原本為了是其封面而非內容。在母親長年對死亡的恐懼陰影下成長,葛林布萊充分感受到《物性論》的詩作賦與的力量。
葛林布萊是新歷史主義學派開山祖師,哈佛大學人文學約翰‧柯根榮譽教授。他重視文學作品和歷史脈絡的關聯性,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是《推理莎士比亞:解開五百年來天才的創作祕密》(Will in the World: How Shakespeare Became Shakespeare)。
《大轉向》用極為優美的敘事文筆述說一個傳奇的故事。1417年,書籍獵人波吉歐(Poggio Bracciolini,1380– 1459)在日耳曼地區陰暗的修道院,從塵封的書架取下一份年代極其久遠的抄本,是盧克萊修的《物性論》,無意間喚醒了一部凐沒長達千年之久的作品。《物性論》的再現,據葛林布萊表示,是一種世俗的奇蹟。
《大轉向》透過波吉歐來慢慢揭示出接近盧克萊修的思想,是一個絕妙的點子。葛林布萊順道繞了些彎路來為讀者們介紹獵書、造紙、圖書館、抄書的歷史。《大轉向》栩栩如生地營造出僧侶在中世紀修道院的抄寫室瘋狂地抄書、腐敗而危險的教宗鬥爭,以及佛羅倫斯人文主義者的冒險等的迷人中世紀景象。這部非文學作品運用迷人的文學意象,非常詩意地激盪人心,構成鮮為人知的文藝復興冒險故事,難怪能夠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和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
作為伊比鳩魯(Ἐπίκουρος, 前341年-前270年)的信徒,盧克萊修反對當時盛行的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ism)關於靈魂不滅和輪迴轉世的學說。盧克萊修亦反對神創論,神不關心與凡人的事務,並且認為物質的存在是永恆的,整個世界包括神都是由原子組成的。沒有來世,美德沒有永恆的獎勵,罪惡也沒有永久的懲罰,因此人類不應該懼怕死亡。對於我們苦短的一生,快樂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唯一終點,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事情。
盧克萊修的《物性論》這部上古經典以拉丁文六音步詩寫成,詩文優美。這部哲學上大膽的作品卻也包藏了千百年來不被允許談論的危險觀念,突然重見天日的《物性論》引起了思想、道德與社會的騷動,帶給許多智者思想上的衝擊。
《物性論》深深影響著文藝復興一眾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從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1483-1520)、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馬基維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1469-1527)、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賽凡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到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皆受其影響,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解放好奇心和慾望,大膽地探索美與愉悅。《物性論》還牽動了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與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並透過傑佛遜(Jefferson Davis,1808-1889)之手寫入了美國獨立宣言,傑佛遜本人擁有至少五個不同版本的《物性論》。
這部詩作賦與世界的真實力量,就是催生了現代的世界!《物性論》開啟了文明走向現代的序幕,改變了全人類的歷史。《大轉向》本身,也充滿文字的神奇魔力, 鮮活的筆觸展現出兩千年前詩作的不可思議之處!不管是否對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歷史思潮感不感興趣,《大轉向》都能喚起你的好奇心與愉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