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介紹這本好書《世界資源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關心生活、想要理財的人,不可不讀》(図解 世界資源マップ―地球規模での争奪戦が始まった! ),並不是因為它有多了不起或多有原創性,其實它要探討的主題,一點也不了不起,可是卻最常被忽略。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主流理論,似乎是建立在自然資源是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基礎上的。可是,用屁股想都嘛知道,自然資源絕對不可能是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然而自然資源究竟多有限呢?我想絕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未必能瞭解多少,因為對這個問題的深討,在我們受的教育中,幾乎一整個被忽略掉了!
所以,我想這本書的中文名《世界資源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其實不夠貼切,因為很多人可能從來就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
這是標準的「吃米不知米價」,我們每天都在消費利用自然資源生產出的各種用品和便利,可是更沒多少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知道,這其中究竟包涵了什麼樣的自然資源?以及那些自然資源究竟從何而來?
《世界資源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分六章,分別探討各國資源戰略、燃料資源、食物/森林資源和礦物資源(卑金屬、稀有金屬及貴金屬)。對全球資源分佈及蘊藏量等,做了有結構的整理。
出版《世界資源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原文版的是日本,因為這個問題對日本人來說特別重要。日本自然資源非常貧瘠,對他們來說,如果無法再進口寶貴的自然資源,日本這個國家就會馬上垮掉!而《世界資源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對台灣也同樣意義重大,因為台灣的自然資源也同樣貧瘠,這本書的中譯版很不錯的一點是,有加入台灣的資料。台灣和日本一樣,完全得進口絕大部分自然資源,然後製造成有附加價值的成品外銷來支撐經濟發展。
很多人知道日本的石油,幾乎百分之百要靠入口,可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其實是汽油的淨出口國。日本的化工技術強到,把石油從中東經過半個地球運過去,他們提煉成汽油過後,再經過半個地球運到歐洲去,都比在當地提煉的成本還低。日本之所以能快速躍昇成經濟大國,靠的就是如此的實力!
自然資源的問題,在金磚四國(BRIC,指巴西、俄國、印度和中國)經濟大幅起飛前,可能還不嚴重,不僅是可開採蘊藏量還頗豐沛,而且那些握有大量自然資源的國家也樂於大量出口以直接換取現金。可是,當像中國這樣的大國,發現如果把那些原物料加工再出口,可以換到更多現金時,他們還會把原物料大批大批賤價賣給其他國家,讓她們加工了再賣回國內嗎?
從前像日本和台灣這樣自然資源貧瘠的國家,可以靠廉價的原物料加工再換賣出去。可是當像中國掘起,她或許對長期仰賴美國的台日來說,是個機會,可是從此也被迫要提早面對原物料愈來愈稀少、價格越來越高的問題。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在台灣吵得沸沸颺颺的,除了無聊的意識形態之爭外,對泛藍來說,ECFA只有好處;而對泛綠來說,ECFA只會宣判台灣死刑。可是不管喜歡與否,也不管加入ECFA與否,中國絕對會成為不可忽視的經濟大國,當有一天中國能夠利用國內的自然資源製造出附加價值高的產品時,台灣該怎麼繼續生存?倒是沒有多少人在認真討論。
自然資源的爭霸戰,對台灣來說,是比藍綠意識形態更攸關生死的戰略問題,可借民眾不在乎,在政治上政客不認為有市場,於是連一丁點嘴炮都打不出來!
在書中,就一再提到金磚四國,在經濟發展之後,對外輸出的原物料就愈來愈少,對日本的經濟傷很大。尤其是中國,還到處和歐美日爭奪資源,日本不時吃中國的虧。連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都如此了,厭惡中國的泛綠朋友,就算成功阻止了台灣加入ECFA,台灣真有實力和中國爭奪資源嗎?
自然資源在廿一世紀的重要性,甚至讓人預測到,如果韓國和北韓統一了,挾著北韓豐沛未開發的自然資源和韓國原本就日趨強大的工業生產力,韓國有一天還可能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可是標準的風水輪流轉。
不過日本並非就真的會完蛋了。其實有人指出,日本儘管自然資源貧瘠,可是在都市中,卻隱藏著許多礦山。日本靠著其強盛的工業,把許多稀有的自然資源製成商品,例如手機等許多電子用品都含有不少稀有和貴金屬,如果能有效回收再利用,的確是有效解決的好方法。因此,在台灣,不僅資源回收再生的工作很重要,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的工業設計也很可能是攸關台灣經濟未來強盛與否的關鍵!〔請參考〈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台灣未來十年,需要的是不是ECFA,其實並不重要,藍的綠的都還在狀況外。台灣的經濟能不能在未來十年後,仍然在強大的中國之陰影下獨立發展生存,非關ECFA,而是能不能有下一個十年產業。而下一個十年產業,「搖籃到搖籃」式的工業或許是其中之一。這之中,不能再靠政客的嘴炮了,要靠的是為台灣未來戰略真正著想的人了。
日本因為很早就意識到自然資源的戰略重要性,所以為了預防危機,而實行了「國家儲備機制」,國家和民間對稀有金屬必須儲備60天份。書中沒有補充台灣的資料,所以台灣有可能並沒有如同日本那樣的儲備機制。
《世界資源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的編著者「資源問題研究會」,是日本由一群新聞工作者以及專家所組成的。他們對資源小國——日本所面臨的現狀抱持不安,預測到世界各國之間將會掀起一波資源爭奪戰,而在1990年代後半開始運作。針對日本與全球各國面對的資源問題,舉辦許多以一般大眾為目標的專題研討會以及其他啟蒙性活動。台灣應該還沒有類似的民間機構。
在台灣,「愛台灣」或者「本土意識」,已經成為飽和的紅海市場。而台灣自然資源的戰略問題,以及「搖籃到搖籃」的推動,或許能成為一個有遠見的政黨或民間團體值得開拓的一片藍海,也才是真正能夠造福台灣子民的政治和經濟議題咧。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不用聽,不用說,也能感受得到的《聽說》(Hear Me)
中午和戴維斯的酒肉朋友一同聚餐,結束後趁他們不注意時,偷偷到信義威秀去看了台灣電影《聽說》(Hear Me)。
會想要去看《聽說》並非在網路上看到什麼推薦和影評,而是因為它表現亮麗的票房,以及在奇摩電影上的評分(有4.7分高,滿分是5分,迄今共有1,451人評分)。去看電影時,除了知道《聽說》的女主角是可愛的陳意涵,對其劇情和評價等是完全沒概念的。所以電影開始的頭兩三分鐘,我都還以為是在播聽障奧運的廣告XD (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它的確是:p)
看了電影,真的要說,《聽說》是一部值得大力推薦的好片!
《聽說》究竟有多讚呢?電影散場時,馬上就聽到有人說:「回去一定要大推!」。嗯,完全同意!
我想,對於這部電影,其實並不需要有太多語言去描述它。基本上,我完全附和導演魏德聖及王童分別對《聽說》的讚美:「這是一部非常好看、感人可愛的電影。」及「看完後很驚豔,台灣需要這部電影,觀眾需要這部電影。」
於2009年8月28日在台的灣上映《聽說》由台北市文化局贊助,結合2009年台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題材,非常應景。
《海角七號》讓對國片失望冷感已久的台灣觀眾感到驚豔,可是如果《海角七號》只是一個特例,仍然不能夠讓台灣電影起死回生,也無法持續吸引觀眾購票入場觀看。
我想,《聽說》除了溫馨、感人和好看之外,給台灣電影更大的啟示是,台灣電影未必需要什麼超大製作或者華麗的演員陣容,也未必需要噱頭十足的劇情;台灣電影的生命力,需要的是平易近人不造作的對白、鄉民式的幽默感、演技清新的演員,以及溫馨充滿誠意的劇情!
三位演員彭于晏、陳意涵、陳妍希的表現十分出色,尤其是女主角陳意涵,她在《聽說》的表現,簡直就是滿分!大眼睛超可愛的陳意涵,在電視劇《痞子英雄》中,就有清新不俗的表現,她在大銀幕上,除了更加可愛,演技表現也更加亮麗,絕對是華人影壇不可多得的明日之星!
相關網站:
電影《聽說》部落格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切(Che)
上週六去台北信義威秀一口氣K了切‧格瓦拉的兩部曲--《切:28歲的革命》(CHE: The Argentine)和《切:39歲的告別信》(CHE: Guerrilla)。
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1967)是舉世聞名的革命家。他的肖像已成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徵、全球流行文化的標誌,我一開始會知道這號人物,也是因為有朋友穿了印了他的肖像的T恤。那樣的T恤在象徵反叛精神的加州柏克萊街頭攤販更是到處可見。
老實說,我原本其實是非常討厭切‧格瓦拉的,原因有兩個:一、他似乎成了想要叛逆的年輕人盲目的偶像崇拜;二、他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在我粗淺的認知中,這類人物在所謂的革命時殺人如麻,在革命成功後卻貪圖榮華富貴,壓迫平民侵害人權,最後反而成了人民要革命掉的貪腐濫權者。
有關切‧格瓦拉的最有名電影,當屬《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Diarios de motocicleta),不過既然我那麼厭惡切‧格瓦拉,我當然是不屑去看這部電影的,雖然我的政治立場是中間偏左的,而且我也會欣賞切‧格瓦拉在周遊南美列國後,在深刻地體認到貧富不均及各種社會上的不公不義後激發的革命情操,以及他放棄舒適的生活而投身叢林艱苦成戰的勇氣和決心。
既然我原本那麼不屑切‧格瓦拉,為何還願意花錢進電影院,花近五個小時觀看《切:28歲的革命》(CHE: The Argentine)和《切:39歲的告別信》(CHE: Guerrilla)?原因非常簡單,當然不是美國時間太多,因為我已經不在美國了XD 而是因為,這兩部曲的導演史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及主演切‧格瓦拉的演員班尼西歐‧狄奧‧托羅(Benicio Del Toro)分別是我最喜愛的導演和演員!
Steven Soderbergh和Benicio Del Toro合作的電影《天人交戰》(Traffic)是我心目中百看不膩的經典!Steven Soderbergh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導演,他能拍出很有深度的電影,他1989年的經典作品《性、謊言和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榮獲當年法國坎城電影節(Cannes Film Festival)最佳影片金棕櫚獎(Palme d'Or),還激發了九十年代的獨立製片運動;2001年其兩部經典作品《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以及《天人交戰》均獲得最佳影片的提名,最後憑藉後者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這在奧斯卡歷史上是第一次。而且,他也能拍出叫好叫座的商業片,他的《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也是箇中經典。Benicio Del Toro是一位很有個性的演員,他在2008年第61屆坎城電影節就憑這兩部曲榮獲最佳男主角獎。
Benicio Del Toro榮獲最佳男主角獎,是實至名歸的。他在電影中的表現有多出色呢?降說好了,我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到信義威秀影城一口氣從早上11點30分到下午3點45分一口氣把兩部曲K完後,就晃進誠品書店。在誠品書店展有幾部和切‧格瓦拉有關的書籍,還有播放電影預告(我就是在那得知電影上映的消息),那些書有《古巴革命紀實》(Pasajes de la guerra revolucionaria)、《玻利維亞日記》(El Diario del Che en Bolivia)、《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Latinoamericana: Un Diario Per Un Viaggio in Motocicletta)、《切.格瓦拉:卡斯楚回憶錄》(CHE: A Memoir by Fidel Castro)、《Che語錄》、《切.格瓦拉之死》和《切.格瓦拉畫傳》。
我在看完電影後翻閱那幾本書籍,很驚訝地發現Benicio Del Toro飾演的切‧格瓦拉和書中附的歷史照片中的切‧格瓦拉,簡直就是神似到傻傻分不清楚的地步了!也因為切‧格瓦拉實在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人物,Benicio Del Toro和我一樣,原本認定切‧格瓦拉是一個壞人。他在詮釋這個充滿爭議性的角色前,花費了七年研究切‧格瓦拉的生平,還親自會見了切‧格瓦拉身邊周遭的親友及戰友,發現大家都切‧格瓦拉的評價和讚美都是相當一致的。
在觀看電影前,稍作了些功課,才知道切‧格瓦拉原來並非那種在革命成功後腐化掉的共產黨高幹。切‧格瓦拉在古巴革命成功後,被任命為高官,曾擔任央行總裁、工業部長等要職,並於1962年代表古巴參與第19次聯合國大會。
在古巴擔任高官期間,切‧格瓦拉抵制官僚主義,生活節儉,並且拒絕給自己增加薪水。他從沒上過夜總會,沒有看過電影,也沒去過海灘。一次在蘇聯一位官員家裡做客時,當那位官員拿出極昂貴的瓷器餐具來招待切‧格瓦拉時,他對主人說:「真是諷刺,我這個土包子怎麼配使用這麼高級的餐具?」同時切‧格瓦拉周末還積極參加義務勞動,比如在甘蔗地或工廠里勞動。
後來,切‧格瓦拉與卡斯楚在諸如對蘇關係、援助第三世界革命等問題上的分歧日趨嚴重。不久他辭去了自己的職務,在給卡斯楚寫的告別信中表示,他對單一的蘇聯模式感到不解和失望,對社會主義的前途感到憂慮,因為他發現不少的革命者都是在豪華的汽車裡、在漂亮的女秘書的懷抱里喪失了往日的銳氣。
所以,為保持革命者的完美形象,他只能選擇戰鬥,選擇一個鳳凰涅盤式的壯美結局,為防止個人行為對古巴的不利,放棄了古巴公民身份。4月1日他乘飛機離開了古巴,前往剛果。
切‧格瓦拉依序前往剛果金夏沙及玻利維亞煽動革命,前者失敗,而格瓦拉到了玻利維亞後,他的哮喘經大幅惡化,他被當地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協助的軍隊逮捕,並遭處決。
切‧格瓦拉死後,隨著他的屍體的照片的傳播,切‧格瓦拉的事跡也開始廣泛為人所知。全球範圍內發生了抗議將其殺害的示威,同時出現了許多頌揚他,和記錄他生平以及死亡的文學作品。即便是一些對切‧格瓦拉共產主義理想嗤之以鼻的自由人士也對其自我犧牲精神表達了由衷的欽佩。
切‧格瓦拉之所以被廣大西方年青人與其他革命者區別對待,原因就在於他為了全世界的革命事業而毅然放棄舒適的家境。當他在古巴大權在握時,他又為了自己的理想放棄了高官厚祿,重返革命戰場,並戰鬥直至犧牲。
特別是在60年代晚期,在中東和西方的年輕人中,他成為一個公眾偶想化的革命的象徵和左翼政治理想的代名詞。一幅由著名攝影師阿爾貝托‧科爾達(Alberto Korda,1928-2001)在1960年為切‧格瓦拉拍攝的生動的肖像照片迅速成為廿世紀最知名的圖片之一。
雖然切‧格瓦拉被許多人視為英雄,但他的反對者們認為切‧格瓦拉熱衷於處死古巴革命的反對者。這些批評家聲稱切‧格瓦拉本人應該對古巴監獄中數百人受酷刑和被處死,以及他領導的古巴革命武裝控制或造訪過的地區許多農民被謀殺之事負責。他們也相信切‧格瓦拉是一個拙劣的戰術家,而不是一個革命天才,他從沒取得過一場有記錄的戰鬥的勝利。
和大部分傳記電影不同,Steven Soderbergh只選擇呈現,除了革命前的摩多車日記外(因為那已經有經典好片了),切‧格瓦拉生命中最重要的幾段時光:古巴革命、聯合國大會演說及玻利維亞遊擊戰,不過雖然只有短短幾段故事,不過劇本還是太長了,讓他決定把電影分成兩部來拍,於是就成了《切:28歲的革命》和《切:39歲的告別信》兩部曲,片長總共約四個半小時。這兩部曲中,Steven Soderbergh決定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切‧格瓦拉的生命,所以兩部電影的步調和色彩都迴然不同。
《切:28歲的革命》基本上是用好萊塢的正統拍攝手法,色調偏樂觀的黃綠色;而《切:39歲的告別信》中,攝影機是手握拍攝的,而色調偏陰沉的藍綠色。電影所參考的切‧格瓦拉兩本著作《古巴革命紀實》(Pasajes de la guerra revolucionaria)和《玻利維亞日記》(El Diario del Che en Bolivia),基本上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前者是充滿遠景而樂觀的,後者是沒有整理過的碎碎唸日誌。
看完這兩部史詩電影,我想切‧格瓦拉是英雄還是混蛋,其實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一個真真實實為愛而革命的人,而且實際改造並深刻影響後世的人。或許革命可能是一種盲目的極端,不過在正常的政治手段都無效時,或許只能走上最極端的手段:砍掉重練!
切‧格瓦拉的一生不管光不光彩,是革命天才也好,還是拙劣的戰術家也好,他只不過是一個不能安分享樂的人,是一個太過有天真理想抱負的人,一個在這個真實的世界中無法虛假地存在的人。
相關網站:
《切:28歲的革命》(CHE: The Argentine)和《切:39歲的告別信》(CHE: Guerrilla)中文官方網誌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分享】馬英九手語教學 (聽運開幕)
再分享更搞笑的,這和〈【分享】88風災_馬皇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p
以下是媒體報導:
踩貓纜、內捷痛處! 網友惡搞馬比手語
更新日期:2009/09/06 19:19 林秉儀
馬總統前一天在聽障奧運開幕式,特別用手語宣布大會開始!沒想到,立刻有網友惡搞,發 揮想像力,把馬總統的手語動作搭上,馬總統台北市長任內,頻頻出包的貓纜和內捷政績, 極盡挖苦。
總統馬英九以國家元首身分參加聽障奧運,宣布活動開幕,用的是手語。總統馬英九:「我 現在宣布第21屆夏季台北聽障奧運會,大會開始!」
馬總統惡補手語,跟5千名聽障選手博感情,沒想到網友惡搞變這樣,「在我任內,我做了 貓纜和內湖捷運這兩條交通幹線,市民多了兩種選擇,但一樣會停駛,我感到很汗顏,大家 聽聽就好,不要說出去,前後任市長環環相扣,都有責任,就讓我們一起出包吧。」
亢奮迎接聽奧的主人郝市長和馬總統,看到這,恐怕笑不出來!(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惡搞影片引用自A濫Blog︰〈手語教學〉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分享】超可愛的日本Google街景車影片
最近Google地圖台灣版在北部區域增加了街景服務的功能。要到沒去過的新地方,可以事先透過網路就可以先演練一下搜尋的路徑應該要怎麼走,並且先模擬身歷其境的感受。
這個街景功能「Street View」這個服務首先在美國推出,當時引很多人的關注,尤其是隱私權被曝光的問題,因為街景瀏覽將會展示十分清楚拍攝到的路人甲臉孔以及行經路線上所有車輛車牌號碼,因此很多人就擔心在幹見不得光的事情時被捉包。
關於這個擔憂,Google方面回應,將會在所有街景捕捉到的影像中,只要是有人臉以及車牌的部份,都會運用最新的軟體技術作辨識以及自動模糊化的處理,而台灣Google也特別強調,大家如果會擔心隱私行程曝光,也可以私底下直接和Google作通報,Google會把門牌號碼等資料移除。
對於這個街景功能,Google日本版更有可愛的影片來介紹呢,大家來欣賞一下吧:)
玩了一下Google台灣版的街景功能,發現連中研院院內都被拍到了:p
這是我現在工作的基因體中心大樓:
檢視較大的地圖
台灣版Google地圖:http://maps.google.com.tw/maps
這個街景功能「Street View」這個服務首先在美國推出,當時引很多人的關注,尤其是隱私權被曝光的問題,因為街景瀏覽將會展示十分清楚拍攝到的路人甲臉孔以及行經路線上所有車輛車牌號碼,因此很多人就擔心在幹見不得光的事情時被捉包。
關於這個擔憂,Google方面回應,將會在所有街景捕捉到的影像中,只要是有人臉以及車牌的部份,都會運用最新的軟體技術作辨識以及自動模糊化的處理,而台灣Google也特別強調,大家如果會擔心隱私行程曝光,也可以私底下直接和Google作通報,Google會把門牌號碼等資料移除。
對於這個街景功能,Google日本版更有可愛的影片來介紹呢,大家來欣賞一下吧:)
玩了一下Google台灣版的街景功能,發現連中研院院內都被拍到了:p
這是我現在工作的基因體中心大樓:
檢視較大的地圖
台灣版Google地圖:http://maps.google.com.tw/maps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分享】88風災_馬皇傳說
純粹分享搞笑的,隨便看看就好,不必太認真:p
這段影片源自經典電影《希特拉的最後十二夜》(又譯《帝國毀滅》,Downfall,Der Untergang),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的獨裁者希特拉的最後歲月,充分表現出希特勒的喪心病狂。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分享】馬英九手語教學 (聽運開幕)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好人的逆襲!!!
這是奉加州戴維斯第一大美女師母之命要寫的:p
在離開加州前,太極拳老師同學、法鼓山師姐和一群酒肉朋友相繼為我辦了幾場送別會,還有一票朋友跟去SFO機場參觀傳說中的小房間:D
真的很感激你們,讓我在加州的五年留下畢生難忘的回憶^_^
在此,我想要大聲對大家說:
你們統統都是好人XD
送海運行李的路上在聖馬刁的小肥羊吃大餐:
朱老師及師母合照:
鄭子大極拳班合照:
法鼓山同修師姐:
和小黃夜魔俠及DMV的Garry聚餐:
送機路上的晚餐:
Orchard Park Community Center的Farewell Potluck請參觀雙W的相簿:
Wich>Gene's Farewell Parties
Will>Gene's Farewell Party
很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大家居然為一場在Orchard Park Comminty Center辦的送別會拍了兩段影片,內容保證極度變態!!!
My Farewell Parties的整本相簿:
更多變態的事跡盡在〈台灣注意! 好人的逆襲!!〉@ Will's Life Sketchbook
在離開加州前,太極拳老師同學、法鼓山師姐和一群酒肉朋友相繼為我辦了幾場送別會,還有一票朋友跟去SFO機場參觀傳說中的小房間:D
真的很感激你們,讓我在加州的五年留下畢生難忘的回憶^_^
在此,我想要大聲對大家說:
你們統統都是好人XD
送海運行李的路上在聖馬刁的小肥羊吃大餐:
朱老師及師母合照:
鄭子大極拳班合照:
法鼓山同修師姐:
和小黃夜魔俠及DMV的Garry聚餐:
送機路上的晚餐:
Orchard Park Community Center的Farewell Potluck請參觀雙W的相簿:
Wich>Gene's Farewell Parties
Will>Gene's Farewell Party
很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大家居然為一場在Orchard Park Comminty Center辦的送別會拍了兩段影片,內容保證極度變態!!!
My Farewell Parties的整本相簿:
更多變態的事跡盡在〈台灣注意! 好人的逆襲!!〉@ Will's Life Sketchbook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飛翔在海裡
到了台北一個禮拜了,時差調得差不多了,身體也休養好了,剛搬到新公寓了,趁著週末去看了場電影--生態記錄片《在海裡飛翔》(Turtle: The Incredible Journey)。
《在海裡飛翔》的海報標榜是曾以《駱駝駱駝不要哭》(The Story of the Weeping Camel)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電影公司,於2009年推出的全新劇情紀錄電影。《駱駝駱駝不要哭》的劇情非常非常的簡單,雖然一點也不高潮迭起,不過卻是我看過最感人的記錄片之一!
因此,我抱著很高的期待到西門町的真善美戲院去看了《在海裡飛翔》。十一點多到西門町,路上居然冷冷清清,原來大多數店家要十一點半才開門。到了戲院,也冷冷清清的,電影上場時觀眾也不多。可能我還不習慣台北的生活節奏而太早出門了吧。
《在海裡飛翔》劇情描述一隻小赤蠵龜,在海岸誕生之後,冒著生命危險,歷經25年、迴游過整片浩瀚的大西洋,一心要尋找她的歸鄉之路。當她重返出生地後,竟發現陸上世事已非,生態環境已不若從前,但她仍不畏艱難、準備孕育下一代。
《在海裡飛翔》主角是一隻叫為菲比(FeeBee)的赤蠵龜。菲比原生於佛羅里達的一處公園,因巢穴遭逢颶風侵襲而被民眾救起,後被帶至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進行研究,經媒體報導而瞬間爆紅。與她遭遇相同的另有一隻公海龜漢米爾頓(Milton)。2008年10月菲比和米爾頓被野放,並背著龜殼上預先裝好衛星追蹤器回歸大海,不僅讓電影《在海裡飛翔》劇組得以持續追蹤,也讓關心菲比和米爾頓近況的民眾,隨時可上網一窺她的精彩旅程。
可能抱著太大的期待吧,《在海裡飛翔》令我感到有些失望。生態記錄片雖然不是討喜的電影類型,不過從《小宇宙》(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鵬程千萬里》(Le Peuple Migrateur)、《企鵝寶貝實地記錄》(La Marche de l'empereur)、《狐狸與我》(Le renard et l'enfant)、《駱駝駱駝不要哭》(The Story of the Weeping Camel)和《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Home)等叫好又叫座的情況來看,一流的生態記錄片其實可以並非像是探索頻道、動物星球及國家地理頻道中常常出現的記錄片般中規中矩;一流生態記錄片能夠展現出張力、配樂和藝術性,甚至還能比絕大部分劇情片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能吸引一大票觀眾購票到電影院欣賞。
《在海裡飛翔》當然也是一部很不錯的生態記錄片,攝影和配樂也高於平均水準,故事張力也夠,配音也頗好聽,只是比起上述提到的幾部精彩絕倫的生態記錄片,還是略嫌不足,感染力似乎沒那麼強,可能大部分時候,《在海裡飛翔》還是有點太過平鋪直述了吧?
降說可能有點偏頗,不過精彩的生態記錄片似乎大多不是美國佬拍的,上述幾部精彩生態記錄片大多是法國佬拍的,《駱駝駱駝不要哭》是蒙古同胞拍的。可能美國佬的想象力和功力還是有限吧XD
厭倦了好萊塢式白爛劇情片了嗎?不過去看看《在海裡飛翔》,或者找部這裡提到的精彩生態錄片來看看吧:)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鵬程千萬里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相關網站:
《在海裡飛翔》中文官網
Save Our Seas Foundation - TURTLE: THE INCREDIBLE JOURNEY
Sea Turtles FeeBee and Milton to be Released with Satellite Track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