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9日 星期日

華生愛上女孩(A Passion for Girls)





今年是華生(James D. Watson)和克立克(Francis Crick)發現DNA雙股螺旋的五十年週年記念,從基因的研究已經進展到基因組,甚至功能基因組等的地步了。不可不謂日新月異。所以這幾個月來各大中英文科普雜誌和科學新聞網站都製作了不少特輯來記念這生命科學在廿世紀最偉大的發現。

今年剛出版的中文版《基因、女孩、華生》不可不謂為應景之作。

以下是這本書在封底的書評:

「這本書詳述了一個成功者的理想與執著,而成功的路常常有很多的資源來自周圍的朋友,如何能匯合而有所突破,是每個人都渴望的指示,這本書帶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彭汪嘉康,中研院院士

「從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九年……,從DNA到RNA到蛋白質,奠定分子生物之骨幹。華生這段回憶錄,就紀錄了這段歷程。」──程樹德,陽明大學微免所教授

「雙螺旋發現滿五十週年前夕……,想要閱讀華生真情告白的讀者,本書及之前的《雙螺旋》,還是不二選擇。」──潘震澤,前陽明大學生理所教授

「本書無價之處,在於帶領我們一窺孕育華生革命性典範發現的知識圈內。」──紐約時報書評


說真的,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上書評都沒說到重點:這本書其實主要是華生在發現雙股螺旋後的把美媚日誌。話說華生在年輕氣盛時就完成了其一生中最偉大的發現之後(也是廿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他下一步還能干嘛?當然還有許多學術上的要務可以夠他忙,但是血氣方剛的他腦中控制求偶行為的區域,想必也在雄性激素的旺盛分泌下被刺激得蠻興奮的。當然,諾貝爾獎得主難道不是人嗎?他當然也可以追求女孩啊,只是華生對他當時對漂漂美媚垂涎的心理描寫得還蠻露骨的,就不能不讚他說:真有夠誠實的。如果當時就流行A片了,搞不好他還會在書中寫出對小澤圓AV的一些評語。

其實這本書的英文書名開宗名義就道出其主旨:Genes, Girls and Gamov,注意哦,其中的Girls還是複數的。那英文書名中的Gamov是怎麼回事?Gamov者,俄裔物理學家伽莫夫也,「RNA領帶俱樂部」(RNA Tie Club)創辦人之一。可是在中文書名中,Gamov反而變成了華生。當然啦,如果有本書名叫《基因、女孩、伽莫夫》的,買氣頓時大打折扣。不過這改得還不太離譜,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的The Third Chimpanzee就被時報的編輯改成了《第三種猩猩》,真搞不清楚狀況,人那是第三種猩猩?據該書所言,人根本就是一種猩猩!(離題了...:p)

華生從出版了其第一本自傳性的《雙螺旋》(The Double Helix)就以誠實稱頌,其實《雙螺旋》在交付哈佛大學出版社時,原名是為《老實的吉姆》(Honest Jim),被克立克和魏爾金(Maurice Wilkins)等人抗議而被退件送交問學館出版社(Atheneum)時才定名為《雙螺旋》的。至於為何一本描寫DNA雙螺旋發現史這麼重要的一本書會被抗議呢?因為華生實在是太老實了。他很露骨地寫道,他在劍橋過著看似悠閒的生活,其實腦子中一直有個極大野心--破解遺傳物質DNA的終極結構!他把研究看作是一場競賽--爭奪名聲的競賽,在競賽過程中他還不惜耍賤。加上他把一位女性科學家佛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描寫成潑婦,實在是在製造爭議話論。事後克立克還出面澄清把那發現當作競賽的只有華生,他是無辜的(他不過是想拿個博士學位的過氣物理學家)。克立克也出版了其自傳What Mad Pursuit,據說對當時DNA雙螺旋的發現過程廖廖幾頁就帶過了,而且那本該的名氣和買氣實在連《雙螺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因為內容不夠辣吧?《雙螺旋》的成功後,華生還出版了把美媚日誌,想必他還想再滿足大眾對著名科學家生活的好奇心(或者偷窺慾)吧?

那華生在破解DNA雙螺旋結構之後,還有什麼大貢??說老實說,對研學生命科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我們實在想不出幾樣。除了他寫過的學過分子細胞生物的學生都應讀過的經典教科書: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Recombinant DNA和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華生和克立克兩人是非常不一樣的科學家,克立克是苦心鑽研學問的學者,他後來對RNA的研究貢?也頗大,還建立了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教條:DNA → RNA → 蛋白質。在英國劍橋,他協助建立了歐洲最高水準的研究機構--分子生物實驗室(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在玩夠了分子生物學之後,他對心智產生了興趣,轉而到美國聖地雅哥的沙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究認知神經科學。這和【時間‧愛情‧回憶】的Seymour Benzer的研究生涯是有點相像。

把焦點轉回華生,以華生愛耍賤投機的個性加上喜好參加派對和把美媚,應該很難只待在象牙塔裡當個苦哈哈的教授終老。他在當了哈佛教授之後,就轉作行政工作,到遺傳學聖地之一的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當主任,硬是把一個原本就極富盛名的研究機構發展得更卓越。他周旋於紐約上層社會名流之間,為冷泉港A到不少經費。在Jonathan Weiner的書Time, Love, Memory裡還提到有趣的一點:有次在冷泉港開研討會時,有些參加的博士後研究員看到華生走過時,還驚呀地叫到:「他還活著啊!?」後來他當上人體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的主要負責人,最後實在不能忍受有些國家衛生研究院等的政府官員的官僚作風,憤而辭官。

愈扯愈遠,好了回到書中的主題吧。這本書其實是華生把美媚的經驗談,在偉大發現之後,他的心思主要不是要在學術工作上,而是女孩們身上。但是他卻不算是什麼花花公子,他也不是一個能用甜言蜜言討好美媚的師哥。不過既然其中的Girls是複數,與他有交情的女孩們也還不少,名字能列出的就有雪拉、瑪妮、莎拉、琳達、珍娜、茱麗亞、莤莉雅、琳、瑪格特、瑪麗葉......不過在眾多女孩當中,他對哈佛大教授麥爾(Ernst Mayr)的掌上名珠克莉絲塔(Christa Mayr)情有獨鐘,書中有一大部分其實就是他對她的真情告白。不過他們的戀情最後卻冰銷雲散,只留下刻骨銘心的愛情在華生心中。

有趣的是,在程樹德的推薦序中說華生在哈佛時瞧不起演化生物學,可是他居然而追演化學大師麥爾的女兒,實在令程老師不解。我反倒奇怪程老師怎麼沒有搞清楚狀況,華生到了哈佛教書之時,他已經被克莉絲塔給甩了。或許他對演化學的感冒也來自於那段受挫的感情?而麥爾到底是何許人也?他就是提出物種起源中的異地種化(allopatric speciation)理論的德裔鳥類學家,並且他也創立物種概念中的生物物種觀念(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即強調以生殖隔離為界定不同物種的要件。他現年高齡九十九了,在去年還出版了本書What Evolution Is。

本來想看看這本書中,他究竟是如何的瞧不起生態和演化生物學的,可是華生僅把他在哈佛當教授的生涯輕輕帶過,完全沒著墨於另一位哈佛演化學大師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在其精彩自傳《大自然的獵人》(Naturalist)中的一章〈分子大戰〉的戰狀。據說華生很瞧不起傳統生物學,認為那不過是像集郵,不算是科學。他認為真正上道的,是分子生物學。在教評會討論是否要聘用一名出色的生態學家時,華生就很不屑的說:「只有瘋子才會想要聘用生態學家」。分子生物學家和傳統生物學家的大戰,延燒開來後,使得威爾森等人被迫遷出生物學實驗室,搬到比較動物學博物館等。最後使得哈佛生物系經過幾次分裂重組最後分成兩系:機體及演化生物學系(Dept. Organismic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和分子及細胞生物學系(Dept.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在美國其他各著名大學如耶魯和普林斯頓等的生物系也分成兩系(生態及演化 vs. 分子及細胞)。其實,兩派人馬研究的不過是生命科學中不同的層級,卻分裂開來,還互相不往來,甚至互相瞧不起,嚴重的還互相幹瞧,實屬生命科學學門之不幸。(又扯遠了...:p)

據說他在哈佛當教授時也還死性不改地不斷把美媚,終於哄騙到一個十九歲的女生願意和他結婚,他大喜過望之下急電克立克說:「她才十九歲,現在屬於我了!」生物系有位研究生為此幽他一默,畫了一張卡片,上有一老男人與一小女生,旁白則是:「她九歲,她是我的!」華生不太能欣然笑納,就走了該名研究生。再回到這本書來吧。雖說華生腦子裡充滿美媚們的倩影,華生在當時還是沒有忘掉科學,要不然這本書干脆真改稱作《華生愛上女孩》(A Passion for Girls)好了〔華生還有另一位著作《華生愛上DNA》(A Passion for DNA)〕。書中也提到他們在RNA研究上的發現等。在書末還附上他和RNA領帶俱樂部的創始人老喬(Geo,即伽莫夫)討論RNA的書信集。老喬原是物理學家,此君甚愛搞怪,他在發表劃時代的宇宙起源大霹靂理論時,還特地找來學生艾爾特(Ralph Alpher)和老友貝特(Hans Bethe)一起在愚人節時刊出的論文上掛名,讓作者姓氏唸起來有α、β、γ的諧音之趣味。如果當時就有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想必這篇論文會榜上有名:p

可是令人覺得有點乏味的是,這本書結構鬆散混亂,讀起來竟然有讀日誌的味道。我猜搞不好是華生把當時寫的日誌拿出來,稍作整理修飾就交給出版社。當中不僅有提到他對各美媚們的感覺,還不厭其詳地談到他在當時如何和科學大師們高談闊論、把酒言歡,還有經常參加的各種舞會派對等,而且不時還常常到處遊山玩水。真是羡煞我們這些苦命研究生。不過想一想,如果有誰能在廿五歲就作出諾貝爾?級的貢?,那他過的生活就是我們這些小囉囉可望不可及的。


推薦網站:


Celebration 50 years of DNA
http://www.dna50.org/main.htm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http://www.cshl.org/

James D. Watson Archives
http://www.cshl.org/watson-archives/

Cavendish Laboratory
http://www.phy.cam.ac.uk/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http://www2.mrc-lmb.cam.ac.uk/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http://www.salk.edu/


2003年3月3日 星期一

反戰的理由

誰是世界最大的亂源,請看看以下事實吧:

印尼於1975年入侵東帝汶,兩個月內六萬民眾遭到屠殺,幾年內更高達廿萬之譜。這得感謝美國的軍事援助,屠殺人民的印尼特種部隊是美占訓練出來的。蘇哈多在1965年指揮的慮安達大屠殺,在美國還起毫無保留的支持。1990年,人權記錄最惡劣的哥倫比亞也得到美國的軍事援助和訓練。美國非法入侵瓜地拉後,結束瓜地馬拉的民主,開啟一段長達四十年的恐怖統治!以色列也在美國支持下對鄰國黎巴嫩平民大肆殺戮!

伊拉克的高殺傷力武器哪來的,請看看以下報導吧:

中國時報   國際新聞   920211

伊拉克躍為軍事強國 全拜西方列強之賜

 林博文/特稿 中東外交史充滿諷刺與轉折。伊拉克能夠在九○年代末躍居為全球軍事強國之一,可說完全拜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的眷顧和助成;換言之,如果沒有西方列強在八○年代大力協助伊拉克整軍經武,伊拉克不可能成為僅次於以色列的中東軍事強國,哈珊總統亦不可能侵略科威特和積極發展生化毒氣與核武。

 美國和其他國家協助伊拉克建軍的經過,西方媒體過去已有報導,最近出版的三本專書對這件「不堪回首」的往事,作了更深入的探討。第一本是艾倫‧符立曼(Alan Friedman)寫的《蜘蛛網:華府非法武裝伊拉克秘史》(註:Spider's Web: Bush, Saddam, Thatcher & the Decade of Deceit);第二本是肯楠斯‧提莫曼(Kenneth R.Timmerman)所著的《死亡遊說:西方如何武裝伊拉克》(註:Death Lobby: How the West Armed Iraq);第三本是馬克‧費錫安(Marh Phythian)和尼科斯‧派薩斯(Nikos Passas)合著的《武裝伊拉克:美國和英國如何秘密建立哈珊的戰爭機器》(註:Arming Iraq: How the U.S. and Britain Secretly Built Saddam's War Machine)。在布希政府一心一意求戰的情勢下,這三本書的問世,大有助於一般讀者了解伊拉克問題的來龍去脈。

 伊拉克於一九八○年和伊朗開戰,這場雙方傷亡慘重的戰事持續至一九八八年,聯合國介入調停為止。一九七九年初,伊朗回教教主霍梅尼領導的回教革命成功,推翻與西方關係密切的巴勒維國王;伊朗激進回教徒於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四日佔領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六十二名美國人遭劫持,直至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一日始獲釋放。美國人質獲釋第二天,正好是雷根就任總統之始,由於伊朗對美國的敵視,雷根政府開始大規模秘密軍售伊拉克行動,以協助哈珊對抗霍梅尼。不僅是雷根熱中軍售伊拉克,在政治思想上與雷根氣味相投的英國「鐵娘子」首相佘契爾,更是力主強化伊拉克的軍力。義大利、法國、德國和日本眼看有利可圖,亦陸續加入軍售伊拉克計劃,但哈珊是個臭名昭彰的「賴皮鬼」,義、法、德和日本賣了一批軍火給伊拉克之後,卻拿不到分文,要也要不到,這四個國家只好打退堂鼓,只有美、英兩國繼續賣武器給伊拉克。

 事實上,美國並不是「賣」,而是貸款給伊拉克,伊拉克再用這筆貸款向美國買軍火。雷根政府中最強烈主張軍售伊拉克的人,就是中情局局長威廉‧凱西。白宮、國務院、國防部、商務部和農業部裡許多官員都反對軍售或軍援伊拉克,而且當時國會立法禁止軍售伊拉克。雷根政府很巧妙地利用各種方式避開國會,以達到強化伊拉克軍力的目的。第一種方式為,美國先將武器賣給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這兩個國家再將武器轉給伊拉克。為使美國軍火商能收到錢,美國農業部安排了一項貸款計劃,貸款予伊拉克買美國糧食,買到後再出售給別國,所得款項即用來支付軍火。第二種方式為在亞特蘭大的一家銀行,成立秘密匯款管道,以方便伊拉克購買軍火。

 令人驚異的是,雷根政府(主要是透過中情局)秘密軍售伊拉克的放任政策,幾已至「三不管」地步,伊拉克要什麼就賣什麼,其中包括尖端國防科技以及生物、化學與核子武器的組成部分及零件。更可笑的是,中情局特務還幫伊拉克的忙,跑到東歐軍火黑市場購買俄羅斯的軍火零件,以供擁有大量俄國軍事裝備的伊拉克軍隊換裝補充和汰舊換新。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七日,伊拉克戰機以飛彈攻擊美國軍艦史塔克號,三十七名美軍喪生,伊拉克說是「意外」,並向美國道歉。美國仍繼續秘密軍售伊拉克。

 老布希於一九八九年一月上台後,對伊拉克的軍售採取「蕭規曹隨」政策,完全師法雷根。老布希和他的國安顧問史柯克羅夫特合著的回憶錄《變形的世界》中透露,美國在一九八九年曾向伊拉克提供十億美元信貸,以供伊拉克買美國糧食,其中五億立即有效。一九八九年美國向伊拉克出口十三億美元,自伊拉克進口石油達二十五億美元。老布希除了秘密軍售伊拉克,還想在經濟方面協助哈珊,雖然國會特別立法禁止進出口銀行貸款伊拉克,老布希仍想盡其他辦法幫哈珊的忙。對美伊問題素有研究的專家說,老布希想要加強美伊關係的念頭,更甚於雷根,他當副總統時曾多次公開稱讚哈珊對穩定中東局勢的貢獻。因此,當哈珊開始反美並揮兵入侵科威特之際,老布希心靈受創極深。一九九○年年初,美伊關係開始轉壞,哈珊宣稱伊拉克需要五十五個步兵師和裝甲師以維護國家安全。哈珊並要求美國軍艦駛離波斯灣,一九九○年八月二日,哈珊下令十二萬伊軍攻進科威特,美伊關係從此大變。

 老布希及其國務卿貝克上台之初還在對哈珊存幻想時,亞特蘭大銀行非法經理軍售尹拉克款項的業務被揭發,聯邦眾院銀行委員會舉行聽證調查,但司法部以事關國家安全為由杯葛調查,商務部首席出口官員出席作證後,遭到解職。在老布希政府的刻意掩飾與迴避下,這場調查工作乃不了了之。

 美國軍火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秘密出售各種武器給伊拉克,至少有九年之久。英國軍火商亦像美國軍火商一樣,把生物、化學武器賣給哈珊。而哈珊更向美、英、法、俄等國公開進口或非法走私核子設施與原料,以便製造核彈。但以色列戰機於一九八一年六月七日摧毀了巴格達附近的核子反應爐,再加上一九九一年的波灣戰事,使哈珊加入核子俱樂部的路程被耽誤了二十多年。此次小布希準備動用十五萬部隊攻伊,哈珊的「戰爭機器」,也許很難全身而退了。

--

這麼說來,誰才是伊拉克殘暴政權的幫兇!?

還有,北韓已經聲稱要研發核武,還挑釁美國要用飛戰轟炸美國西岸,那美國為何不出戰韓國,幫我們消滅東亞的憂患?北韓政府就可愛了嗎?北韓政府在民不聊生之時,還花費全球最高比例的軍事開銷,美國和南韓投入的上億美元人道糧食救援,有多少到了平民百姓口中?還不是被高層吃掉!?北韓餓死了這麼多兒童,美國為何不去救救他們!?還是美國柿子挑軟的吃?還是因為北韓沒有石油?

如果說我反美,那我是選擇性的支反美。很多時候,我並不反對美國的政策,雖然很多人會罵說美國雙重標準,可是有些時候這是必要之惡,如對北韓,如果要求美國也同樣把對付伊拉克的那一套強施在北韓,恐怕東亞就淪為第三世界大戰戰場了。所以其雙重標準是能維持穩定,要反對他的人應想想他們是不是受惠者之一!但是,我堅決反對的雙重標準是美國對殘暴政權的支持。美國在詳知武器的流向之下,還不斷提供軍援予殘暴政權,我想這種錯誤,是不可被?滅的!

美國並非一個殘暴的政權,他們也不時提供人道援助予受壓迫者,可是有時候人道援助只是一種手段。美國人協助阿富汗人對抗蘇聯政權的入侵,看似正義之舉,可實際上只是為了防陼蘇俄勢力的擴張。同樣的,他們幫助庫爾德人也只是為侵伊作準備,很難說是出自人道關懷。在利用完阿富汗人之後,美國人不就逃之夭夭,禍害九一一嗎?相信美國人對庫爾德人的幫助絕對是功利的,土耳其境內也有不少庫爾德人,也受到壓迫,但是美國是不會幫助他們的,因為美國在戰略上需要利用土耳其。

美國政府當中,也並非所有官員都是單邊片面主義者。鮑爾就是老小布希政府裡頭甚具風範的人物,他主張多邊主義,這和小布希政府的單邊片面主義格格不入,也使得他的才能和見識才埋沒。法德和一些歐州國家會大力反戰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布希的蠻橫無理!因為小布希政府的外交手腕極差勁。當初美國攻打伊拉克,是要解救科威特,理由堪稱正當,可是老布希還不餘餘力地派遺高層官員出訪尋求援助和聽取各國意見。可是,小布希政府都躲在辦公室裡打打電話了事,而且還蠻橫地威脅反戰國家!但他們也不想想在攻打阿富汗的時候,法德出了多少力。所以造成全球反戰聲浪高漲,小布希要負極大責任!

當美國打戰了,主要問題不是在打戰,美國相信不會很困難的就能把伊拉克解決掉。主要問題在善後!美國當初就是在阿富汗善後不好才埋下九一一的禍根,賓拉登當初就是受美資助反蘇的,不過後來他痛根美國最後不管他們的死活!現在伊拉克境內,反美勢力高漲,美國如何接管伊?放著不管讓中東繼續亂嗎?還是殖民伊拉克,大力抽光他們的石油?

就戰術而言,美軍的武器之精良,也使得無辜人民的死傷減至歷史上最低。像攻打阿富汗時,阿富汗平民還把美軍的擊炸當戲看,因為他們對美軍的武器有信心。可是打阿富汗時,神學士政權已喪失民心,美軍不難漂亮取勝。可是伊拉克就不同了,伊國境反美勢力高漲,海珊政府還無恥地發配武器槍械武器給少年兒童,打算與美軍打殘酷的城市巷戰。那美軍進駐後要如何安撫民心?我想小布希政府迄今都還沒有把握吧!?那佔領了伊拉克又如何?是殺害反抗美軍的平民以示警?讓伊境內多方勢力(什葉派回教徒和庫爾德人等)相殘以奪取政權?這些棘手問題比阿富汗問題複雜太多了,以小布希政府稚嫩的外交能力,實在無法令人有信心。中東一亂,全球經濟就跨,恐怖分子也會四處肆孽。如果中東一亂,石油價格就高?,直接衝擊世界經濟!還有美國攻伊後,恐怖活動只會更囂張!美國有國土保衛部,恐怖分子也是柿子挑軟的吃的人,到時找美國的盟友開刀吧!台灣和美國關係不錯嘛......

但我想台灣政府絕對不能反戰,如果阿扁反戰,那他一定是拿台灣的前途開玩笑,台灣必竟還是要依賴美國,不管看官舒不舒服。可是我想台灣政府沒頭沒腦的聲稱美國對伊之戰是正義的,就真的是有夠白目的!

還有,過去國際間發生許許多多不人道事件,現在的反戰人士沒出來抨擊,是因為在台灣,關心國際事務的社會運動才剛開始。我是外來人,敢說台灣的國際化,對國際事務的瞭解和關心,真的是有夠糟的。不過這次的反戰是個好的開始,表示台灣社會運動人士對國際事務開始關心的,這不好嗎?

但國際反戰人士對阻止這場戰爭使上力嗎?說是使不出力,我想應該是對的。我們再大聲喊反戰,美國狠起來,還是會硬幹的。美國是現在世界上唯一的超極強權,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制衡得了她。法德喊反戰也沒用,因為美國的耐心失去了,聯合國的授權也甭要了。唯一可是真正制衡美國,是國內的民意!也就說全世界一億人反戰,還不如國國內一千萬人反戰有效。不過其他國家的人民反戰有意義嗎?當然有,這讓美國人覺醒到他們的單邊片面主義是多麼的孤立!美國人再蠻橫,也還得顧及國家形家一些,這或許能影響民意而讓他們在政策的制定上對其他國家的感受也顧及一下。

關於經濟方面,如果這場戰打得夠快,美國又能完好地善後的話,全球經濟很可能會起飛。可是以美國的前科來說,我們實在沒信心。而且在美國經濟日益衰退之際,小布希對伊拉克的軍事冒進行為,顯然有點轉移美國人民注意目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