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

墮落的人腦犯下的七宗大罪








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和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的1995年經典犯罪電影《火線追緝令》(Seven),是部震撼人心的佳作,劇情緊湊、結局反轉並富有哲理和深意。故事講述一位即將退休的警探和他的搭檔,一起調查由宗教儀式「七大罪」布局之連環謀殺案。在調查過程中,他們試圖在兇手謀殺七名受害者前緝拿歸案。

所謂的七宗罪是:暴食(Gluttony)、貪婪(Greed)、怠惰(Sloth)、淫慾(Lust)、傲慢(Pride)、嫉妒(Envy)與 憤怒(Wrath)。那是天主教教義中對人類惡行的分類。他們認為,歸入這一類別的,能夠直接形成其他不道德的行為或習慣。




傲慢地以為可以貪求更多,尤其是在飲食男女方面;然後嫉妒他人、求之不得就暴怒;不想努力了開始怠惰⋯⋯這些經常輪迴地折磨我們的七宗罪,無論內容、順序和前因後果有何差異,都不是好萊塢電影情節,而是大家的生活日常吧?!

我們會這麼墮落,原來是人類大腦在作祟,那要如何得到救贖呢?這個各大宗教都探討過的問題,其實最好由科學解答!因為,這些我們的七宗罪,很有可能在演化的過程中,其實是對我們有利的!所以我們的人腦被天擇塑造成天生會傾向暴食、貪婪、淫慾、傲慢、嫉妒與憤怒,而那些天生沒這七宗罪的阿宅們,都被無情地淘汰了!

然而,我們演化而來的七宗罪,有時候總是過猶不及地讓我們深陷痛苦之中,那我們該如何面對它們、接受它們、處理它們、放下它們呢?讓風趣的神經科學家用這本詼諧的《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The Science of Sin: Why We Do the Things We Know We Shouldn’t?),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人性中的七大罪吧!




《墮落的人腦》作者——知名科普節目主持人、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博士傑克.路易斯(Jack Lewis)探討了這七宗罪如何影響我們的精神和身體層面,包括大腦的哪些部分參與了每一種罪惡活動,並解釋了是什麼讓這些罪惡行為如此有效,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屈服於它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七種武器⋯⋯哦不⋯⋯七宗罪都是雙面刃。我們可以瞭解到這些衝動如何在某些時候成為演化優勢,而不僅是造成損害,即使現代社會的情況已今非昔比。路易斯也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指引我們該怎麼不受這七宗罪的牽制。

因為我們是透過科學的方法來理解這七宗罪,所以也更能夠用科學的方法來制衡它們,這比起一堆語錄或雞湯文更有效多了!否則那些成天傳心靈雞湯文的長輩怎麼很多都沒過好他們的人生呢?或者公司廁所貼的一堆勸人向善的語錄總是職場真實狀況的反面呢?

《墮落的人腦》中對人腦的科學理解,有很大部分來自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 fMRI透過檢測因神經活動而發生的血氧和流量變化來進行分析。當大腦區域更活躍時,會消耗更多的氧氣,為了滿足這種增加的需求,活躍區域的血流量會增加。fMRI 可以顯示大腦的哪些部分參與某些特定的心理過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fMRI為記憶、語言、疼痛、學習和情感等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科學發現。

自傲與自戀是一線之隔,在社群網站上傳不完的自拍照、實境秀明星崛起、社群媒體上人人拚讚數⋯⋯這些活動充分展現出現今社會普遍氾濫的驕傲和自戀情結,其實會讓我們活受罪,也會讓其他六宗罪禍害更深,如果能夠袚除自戀,其他大罪也能消滅於萌芽之際。

大吃大喝的慾望是我們祖先能趁食物豐沛時先儲存熱量的方式,可是現在食物不再匱乏的社會卻造成了太多健康問題。當減重的壓力愈大時,皮質醇在體內達到一定濃度後,腦中食欲調節機制反而隨之失控。我們要更科學的方法來管理美食的誘惑!

食色性也,老祖宗就很清楚了。對性的慾望讓我們能夠把基因代代相傳,可是現代社會中,性感的異性在大城市街上比比皆是,而網路最大謊言之一,不就是未成年阿宅在色情網站中回答自己已滿十八歲嗎?面對唾手可得的情色誘惑,我們如何能坐懷不亂呢?

連假時耍廢、厭世、懶洋洋,真是太舒服了!可是換來的是,連續假期結束前或是剛開工時,我們常常會聽到身邊的人抱怨包括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集中精神工作、有不正常肌肉痠痛或心跳太快,以至焦慮、空虛或容易發怒等等病症,這就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Post-vacation blues)。用最省力的方式活著,本來就有演化上的優勢,但是這在現代社會中,個人經濟後果要自負的情況下,我們還能放縱多少呢?

貪婪,過去被大部分宗教譴責,可是在資本主義消費社會中,居然成了美德!像是美國英文國名縮寫的U.S.A.,更貼切的應該是「United States of Avarice」的「貪婪合眾國」吧!?可是無止盡的貪婪,創下的金融危機和個人財務危機,罄竹難書!有愈來愈高比例的社會財富集中在少數巨富身上,但他們卻永遠都嫌錢賺不夠,有錢人想的真的跟我們不一樣?神經科學甚至還能解釋有錢有勢者為何比社會底層人士更容易起貪念哦!

嫉妒心起時,我們幸災樂禍。見不得別人好而眼紅,是江湖中最常見的紛爭,無論是在校園、職場還是政壇上。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寧可使出七傷拳也要拖對方下水,大概是人類最浪費時間和精力卻毫無建設性的活動之一了吧?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怒不可遏的經驗吧?暴怒也是大部分暴力攻擊的主因之一,讓我們大動肝火而大動干戈的失控,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憤怒並非沒有建設性,因不公不義而憤恨不平,是人類社會維持公義的原因之一,可是暴怒也破壞了社會的和譜及秩序,該如何防範未然呢?

這七宗罪並非相互獨立,牽一髮動全身,我們老祖宗靠它們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殺出重圍,我們在社會中立足也要靠適當的駕馭它們。《墮落的人腦》最大的價值之一,是讓我們認識到關鍵不在於我們天生是否有這七宗罪,而是我們該如何操控它們,而非讓它們駕馭我們而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秩序,造成自己及他人的痛苦。

過去為了對抗這些小奸小惡,宗教扮演了很重要且關鍵的角色,可是在現代世俗社會中,宗教要嘛僅對少數人有效,要不然就是退居到大部分人生活的邊緣,所以是科學上場的時候了!當然,矯正、改善這七宗罪的惡果之手,是操之在己的!關於這七宗罪的神經生物學研究方興未艾,我們未來應該可以利用更科學的方法來管理它們,讓墮落的人腦能夠改過自新!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人類五萬年一再被發明的昨日






我中學時,最討厭的課之一,是歷史。原因很簡單,也跟許多朋友差不多,就是痛恨「背多分」。所以往理科的方向發展,希望再也不需要死背硬記那些人名、年代等等,反正考完就馬上還給老師,而且也覺得干我屁事?

然而,上大學要修一定學分的人文學科通識課,大多不必考試只需交報告,才開始覺得學習知識不需要用來考試是令人愉悅的。開始修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課和讀自己想讀的書後,漸漸發現,過去中學時沒好好背課文考試,是無比的正確!

對一般公民來說,讀歷史最大的意義是學習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吧?要論斷歷史上的各各公案,需要透過各種間接的證據,這不就是邏輯推理嗎?許多教科書裡奉為圭臬的,學術界其實有更多精闢的不同觀點,甚至可以說,我那個年代的高中歷史課本,除了基本不變的事實,大多數對歷史事件的解讀,有很多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那為何我後來又喜歡讀歷史的書呢?除了像是在讀推理小說一樣,可能只是很想真正認識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由來吧!畢竟,沒有昨日,哪來今日呢?

然而,我們從歷史中讀到的,能夠還原和認識當時的狀況嗎?還是總是事後諸葛?有句流傳很廣的話,就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無論如何還原過去,我們還是用現代的知識來理解過去,不是嗎?如果真有阿宅不小心穿越到過去,甭說像我這樣考完就忘的壞學生,即使是歷史一百分的學霸,就能搞清楚其身處的年代將發生的大小事而能料事如神?說不定,還沒搞清楚當時的現實狀況,就無法和當時當地的人們溝通,而被搞死了吧?

歷史當然有所謂的真相,可是甭說我們現在要解讀遙遠的過去,就算是朋友或伴侶有了爭端,對同一句話都可以馬上有各自的解讀,更甭提再翻一翻舊帳。可是那重要嗎?如果伴侶和解了,對事物的理解有了共識,即使他們以為共同擁有的記憶其實錯得離譜的,但那重要嗎?

所謂的同一個民族也好,同一個國家,或者同一個文明,對於想像共同體發明的昨日,就是各種敍事線的匯編。我們都活在以各文明為中心的敘事中,用不同的故事建構出想像的共同體或歧視鏈。然而,拜科學和史學蓬勃發展所賜,現代社會終於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知識,能夠穿越上百萬年的時空,來仰望整個人類歷史的星空。

塔米.安薩里(Tamim Ansary)這位卓有見地的導師,在這本《被發明的昨日:人類五萬年歷史的衝突與連結》(The Invention of Yesterday: A 50,000-Year History of Human Culture, Conflict, and Connection),用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方式,讓我們愉快地見識到各文明中心之間如何形成不斷變動的星座──帝國、國家和民族互相深刻影響、唇齒相依,並且也相信我們全人類可以創造出彼此共榮共好的敘事。




最近,教育和出版界開始興起所謂的「大歷史」,例如大衛.克里斯欽(David Christian)的《Big History大歷史:跨越130億年時空,打破知識藩籬的時間旅圖》(Maps of Time: An Introduction to Big History)和《起源的故事》(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跨越自然與人文學科的藩籬,把人類歷史置於宇宙演化的宏大背景之下,以一種高屋建瓴的氣勢,俯瞰人類歷史發展全貌;並且還有伊恩.克羅夫頓(Ian Crofton)和傑瑞米.布雷克(Jeremy Black)的《簡明大歷史:從宇宙誕生、文明發展、西方崛起到現代世界,重點掌握138億年的關鍵紀事》(The Little Book of Big History: The Story of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近年來,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更是在各國成了個文化現象。

《被發明的昨日》以優異的敍事,為這個大歷史星空增添了一個星座。嚴格來說,安薩里是位作家,並非歷史學家,也沒有要在學術界混飯吃,所以他在嚴謹治學之餘,比起學者還更多了一份靈活。我們歷史教科書中許多要強迫我們背下的事件,是不同群體的人們相遇時的相愛相殺。不同文明之間除了互相較勁,也進行了思想和文化上的交流。

安薩里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對自身文明、民族等的認同,建立在一個又一個的敍事架構中,各大文明透過各種方式相互依存,除此之外,安薩里恢諧風趣幽默的文筆就像補教名師的談笑風生,讓我們輕鬆無負擔地讀完《被發明的昨日》。安薩里出生於阿富汗喀布爾,之後才移民美國,因此和歐美學者很不一樣,他不時提出伊斯蘭文明的視角,儘管如此也不可能中立,但卻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從一開始,大約五萬年前,人類離開非洲並遷移到地球各地。大約一萬年前,他們開始在一些地方種植自己的食物,而不是依靠狩獵和採集。人類文明的發展,通常以主要河流為中心,於是埃及的尼羅河、美索不達米亞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印度的印度河、中國的黃河等等孕育出了諸古文明,各自發展著自己的敘事、世界觀和文化。最終,農業傳播到其他地方,文明隨之四處播種。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文明開始相互交易,於是思想、文化、技術等等透過工具、語言和自然環境編織成各自的敍事。我們的昨日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但每個文明都以自己為中心,非我族類則其心必異。可是,我們各自的老祖宗不知道的是,遠在他方發生的大小事,都透過各種網路衝擊到自己的文明中心中。

當哥倫布前往大西洋尋找通向亞洲的航線而意外發現美洲後,兩個半球緊密連繫在了一起。歐洲作為世界大國的崛起,開啟了殖民化、貿易和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和機器、電力的發現和利用、世界大戰等等,塑造了現代世界的樣貌。

安薩里最後一章提到,人類現在擁有毀滅地球的力量,而我們似乎正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但這令人費解,因為我們擁有放棄化石燃料、停止污染、養活每個人、控制失控的人口增長的技術實力,如果我們都能簽署一個單一的行動計畫,我們就可以解決我們物種面臨的所有問題。既然現在每個人都可以與其他人即時交流,為什麼我們作為一個單一的、綜合的人類社區如此難以運作?

假如各文明對於昨日的敍事是被發明的,那我們現在是否也能夠發明新敍事來把全球人類都團結起來呢?我想,述說完這幾萬年的人類大歷史後,《被發明的昨日》讓我們深切地體認到,全球人類本一家,我們既然讓自己文明和民族的敍事把我們彼此對立和疏離,理論上,我們當然也可以在面臨到全人類共同的危機之時,用全新的敍事把人類團結在一起。

《被發明的昨日》是一本觀點有趣、敍事宏大的歷史好書,非常適合作為我們在這個時代認識這個世界的優異入門書籍!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